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8733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12:42
一种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其包括四个万向轮、多块连接钢板、整体框架、支撑体系、溜槽、溜槽喇叭口、流量控制阀、牵引装置、两个上下调节装置和牵引拉钩;整体框架的底面四个角部分别通过一块连接钢板连接一个万向轮;支撑体系设置在整体框架上;溜槽呈管状,以前端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支撑体系上,并且前上部圆周面上沿径向形成有一条窄缝;溜槽喇叭口连接在溜槽的后端;流量控制阀为板状,通过位于窄缝一侧的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溜槽上的窄缝内;牵引装置前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在支撑体系及整体框架后端上,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矩形框式上下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满足施工要求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数量、降低混凝土损耗、加快施工速度,特别适用于T梁湿接缝、箱梁湿接缝及标高在±0.00m的后浇带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程建设辅助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T梁湿接缝移动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目前常用的桥梁梁体主要采用T梁构成,架设方式是先安装T梁,然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方式对相邻T梁进行连接,此过程均涉及到梁体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施工;常规的施工是采用混凝土人工自卸浇筑方式,但是这种浇筑方式的缺点是混凝土浇筑时间较长,施工所需的人员数量多,混凝土损耗严重,并且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包括四个万向轮、多块连接钢板、整体框架、支撑体系、溜槽、溜槽喇叭口、流量控制阀、牵引装置、两个上下调节装置和牵引拉钩;其中整体框架的底面四个角部分别通过一块连接钢板连接一个万向轮;支撑体系设置在整体框架上;溜槽呈管状,以前端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支撑体系上,并且前上部圆周面上沿径向形成有一条窄缝;溜槽喇叭口连接在溜槽的后端;流量控制阀为板状,通过位于窄缝一侧的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溜槽上的窄缝内;牵引装置前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在支撑体系及整体框架后端上,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矩形框式上下调节装置;牵引拉钩的钩头位于后端,前端两侧部位分
别插入在一个上下调节装置的开孔中,并且能够上下移动。所述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还包括一个移动推移扶手,移动推移扶手设置在溜槽后端上部,且下端与支撑体系后端上部及牵引装置上端相连接,采用HRB400φ12钢筋制成,移动时辅助整体平衡。所述的牵引拉钩为额定拉力30T的铸铁拉钩。所述的万向轮直径为15cm,额定承载力为5T。所述的整体框架长1.3m,厚3.6mm,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的支撑体系为框架式结构,采用HRB400φ14钢筋焊接而成。所述的溜槽为喇叭状,前端直径为30cm,后端直径为50cm,采用2mm厚、1.5m长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溜槽喇叭口宽50cm,长40cm,采用2mm厚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牵引装置为框架式结构,采用HRB400φ16钢筋焊接而成。所述的上下调节装置采用40*4角钢焊接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能够在满足施工要求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数量、降低混凝土损耗、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功效,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特别适用于T梁湿接缝、箱梁湿接缝及标高在±0.00m的后浇带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移动框架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万向轮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支撑体系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溜槽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流量控制阀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牵引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包括四个万向轮1、多块连接钢板2、整体框架3、支撑体系4、溜槽5、溜槽喇叭口6、流量控制阀7、牵引装置10、两个上下调节装置11和牵引拉钩12;其中整体框架3的底面四个角部分别通过一块连接钢板2连接一个万向轮1;支撑体系4设置在整体框架3上;溜槽5呈管状,以前端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支撑体系4上,并且前上部圆周面上沿径向形成有一条窄缝;溜槽喇叭口6连接在溜槽5的后端;流量控制阀7为板状,通过位于窄缝一侧的转轴8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溜槽5上的窄缝内;牵引装置10前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在支撑体系4及整体框架3后端上,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矩形框式上下调节装置11;牵引拉钩12的钩头位于后端,前端两侧部位分别插入在一个上下调节装置11的开孔中,并且能够上下移动。所述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还包括一个移动推移扶手9,移动推移扶手9设置在溜槽5后端上部,且下端与支撑体系4后端上部及牵引装置10上端相连接,采用HRB400φ12钢筋制成,移动时辅助整体平衡。所述的牵引拉钩12为额定拉力30T的铸铁拉钩。所述的万向轮1直径为15cm,额定承载力为5T。所述的整体框架3长1.3m,厚3.6mm,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的支撑体系4为框架式结构,采用HRB400φ14钢筋焊接而成。所述的溜槽5为喇叭状,前端直径为30cm,后端直径为50cm,采用2mm厚、1.5m长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溜槽喇叭口6宽50cm,长40cm,采用2mm厚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牵引装置10为框架式结构,采用HRB400φ16钢筋焊接而成。所述的上下调节装置11采用40*4角钢焊接而成。现将本技术提供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使用方法阐述如下:当T梁架设、湿接缝钢筋安装及模板支撑完成后,由工作人员将本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放置于初始浇筑位置,使其上两侧的万向轮1跨越整个湿接缝宽度,确保走形位置位于两侧预制T梁上,然后混凝土运输车就位,通过调节牵引拉钩12前端在上下调节装置11上位置的方法来调整牵引挂钩12的高度,以便于将牵引挂钩12的钩尖挂在作为牵引机的混凝土运输车的后防撞钢梁13上,然后使混凝土运输车上的卸料斗对准溜槽喇叭口6上,之后进行卸料,在此过程中需控制卸料速度,并根据卸料速度及混凝土运输车的运行速度来调整流量控制阀7的开度,以确保混凝土浇筑速度;在混凝土运输车走行过程中,可由工作人员扶持移动推移扶手9,这样可防止本装置运行过程中其上的万向轮1掉入湿接缝浇筑部位,从而实现T梁湿接缝混凝土无间歇移动浇筑。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四个万向轮(1)、多块连接钢板(2)、整体框架(3)、支撑体系(4)、溜槽(5)、溜槽喇叭口(6)、流量控制阀(7)、牵引装置(10)、两个上下调节装置(11)和牵引拉钩(12);其中整体框架(3)的底面四个角部分别通过一块连接钢板(2)连接一个万向轮(1);支撑体系(4)设置在整体框架(3)上;溜槽(5)呈管状,以前端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支撑体系(4)上,并且前上部圆周面上沿径向形成有一条窄缝;溜槽喇叭口(6)连接在溜槽(5)的后端;流量控制阀(7)为板状,通过位于窄缝一侧的转轴(8)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溜槽(5)上的窄缝内;牵引装置(10)前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在支撑体系(4)及整体框架(3)后端上,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矩形框式上下调节装置(11);牵引拉钩(12)的钩头位于后端,前端两侧部位分别插入在一个上下调节装置(11)的开孔中,并且能够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四个万向轮(1)、多块连接钢板(2)、整体框架(3)、支撑体系(4)、溜槽(5)、溜槽喇叭口(6)、流量控制阀(7)、牵引装置(10)、两个上下调节装置(11)和牵引拉钩(12);其中整体框架(3)的底面四个角部分别通过一块连接钢板(2)连接一个万向轮(1);支撑体系(4)设置在整体框架(3)上;溜槽(5)呈管状,以前端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支撑体系(4)上,并且前上部圆周面上沿径向形成有一条窄缝;溜槽喇叭口(6)连接在溜槽(5)的后端;流量控制阀(7)为板状,通过位于窄缝一侧的转轴(8)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溜槽(5)上的窄缝内;牵引装置(10)前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在支撑体系(4)及整体框架(3)后端上,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矩形框式上下调节装置(11);牵引拉钩(12)的钩头位于后端,前端两侧部位分别插入在一个上下调节装置(11)的开孔中,并且能够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还包括一个移动推移扶手(9),移动推移扶手(9)设置在溜槽(5)后端上部,且下端与支撑体系(4)后端上部及牵引装置(10)上端相连接,采用HRB400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边健张丹丹牛俊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