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的诱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7761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1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绿盲蝽的诱杀方法,在经济作物种植田的田边或地头栽种艾蒿,利用艾开花后对绿盲蝽的强大吸引力,诱集绿盲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棉田诱集绿盲蝽成虫,绿盲蝽成虫喜爱在艾蒿头状花序取食、产卵繁殖,艾蒿的数枚头状花序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花期长,诱集绿盲蝽的时间长,绿盲蝽能在艾蒿花上繁殖一代,能大量减少棉花上的绿盲蝽数量,从而降低绿盲蝽对棉花危害的目的。棉花上的绿盲蝽转移到艾蒿上,就减少了棉田大面积施药防治绿盲蝽,降低了防治成本,环境友好。另外,栽种的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是很实用的中药材。因此本方法具有高价值、简单、易行、实用和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田生物防治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绿盲蝽的诱杀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棉铃虫危害棉花严重,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控制棉铃虫危害效果突出,随后大面积种植应用,深受广大棉农喜爱。危害棉花的棉铃虫被棉花本身具备的抗虫性控制后,棉田防治棉铃虫的化学农药使用量或频次随之减少,使得棉田与棉铃虫处于同样生态位的绿盲蝽有了生存空间,发生、繁殖和危害逐年加重。由于绿盲蝽危害棉花的虫态是若虫和成虫,若虫和成虫是步行足,成虫还善于飞,在棉田转移快,与棉铃虫防治相比,化防绿盲蝽更难。绿盲蝽危害棉花嫩头、生长点、蕾、花、铃。子叶期生长点被害,发黑、干枯,不再生长;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枝芽丛生,变成“多头棉”;嫩叶被害时呈小黑点状,叶片展开后大面积破碎,俗称“破叶疯”;顶心和边心被害,形成枝叶丛生的“扫帚苗”;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先呈现黄褐色,继而干枯脱落;花受害后花瓣呈现黑色斑点,雌雄蕊受害后柱头、花药变黑;铃被害后,幼铃变黑、僵硬、易脱落,中铃轻的伤口出现水渍斑点、重的棉铃僵化,大铃铃壳有片状黑斑。棉花收绿盲蝽危害,常造成严重减产,皮棉品质下降。我国为了搞好棉花生产,设立公益行业专项基金项目进行盲蝽蟓防治技术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泛,其中就包括盲蝽蟓的诱杀技术。研究结果提出绿盲蝽喜好绿豆、蚕豆或向日葵(或油葵)等植物,在棉田种植绿豆带可以减轻绿盲蝽发生程度。由于绿豆生育期短,而绿
盲蝽发生期长,绿豆需要先后播种2次,以达到诱集目的(姜玉英、陆宴辉、曾娟,“盲蝽分区监测与治理”,《中国农业出版社》)。蚕豆植株与棉花相比矮小,诱集效果差。本专利技术人也研究过绿豆、油葵等植物诱集带在棉田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王春义、李春花、雒珺瑜等,“棉田绿盲蝽诱集植物的筛选和作用效果比较”,中国棉花,2010年第5期),在绿豆和油葵营养生长期,其绿盲蝽发生量少,低于临近棉花,到绿豆或油葵进入花期后其上绿盲蝽发生数量增加,数量要高于临近棉花,在花期过去后其上绿盲蝽数量减少,低于棉花上数量。绿盲蝽喜欢诱集植物的花取食,由于绿豆和油葵花期短,对棉田绿盲蝽的整体诱集效果不是很理想。艾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argyi),又名“艾草”、“白艾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大约高45~120厘米。生长于家园、路旁、草地、荒野等处,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是家喻户晓的一种常备中药材。艾蒿气味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作为中药临床常用来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艾蒿叶炒炭有止血而不留瘀之功,可用来治疗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艾蒿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艾蒿叶烟薰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我国至今还保留着五月初五端午节各家各户“插艾蒿,熏艾蒿叶”的习俗。艾蒿是多年生,通常人们在艾蒿植株长高后,端午节前后就采割利用,很少看到艾蒿开花。艾蒿在黄河流域是8月上中旬开花,花期长,开花期间正是棉田绿盲蝽发生高峰期(黄河流域棉区棉田绿盲蝽6月下旬开始有发生,7月发生数量逐渐上升,8月份发生数量达到高峰期,9月上中旬数量下降,逐渐迁出棉田),对绿盲蝽成虫诱集效果极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盲蝽的诱杀方法,特别是棉田绿盲蝽
的诱杀方法。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构思: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后,棉田害虫的地位发生演化,原棉田次要害虫绿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棉花严重。原本转基因棉田减少了化学防治棉铃虫,降低了防治成本和环境污染,现在又要大量施药防治绿盲蝽。为此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开发出一种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的棉田绿盲蝽的诱杀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绿盲蝽的诱杀方法,在经济作物种植田的田边或地头栽种艾蒿诱杀绿盲蝽。优选地,所述经济作物为棉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棉田中绿盲蝽的诱杀方法,其是在棉田田边或地头,在不影响棉田耕作的区域单行或双行栽种艾蒿,作为艾蒿诱集带,利用艾蒿开花后对绿盲蝽的强大吸引力,诱集绿盲蝽,对诱集带施药防治绿盲蝽。前述的方法,3月初春暖时节,植物萌动初期,在棉田田边或地头选择1-2段区域单行或双行栽种活的老艾蒿根(根龄3年以上带活茎芽的,根龄长的最好,易于开花)。前述的方法,如果进行单行栽种,每间隔25-30cm栽种1棵艾蒿根;如果进行双行栽种,行距30-35cm,株距30-40cm栽种艾蒿根。栽种时均选择粗壮根,及时给水,确保成活。前述的方法,在棉花生长期棉花施肥时,同时给艾蒿诱集带追施适量氮肥或复合肥,给水防旱,使艾蒿生长旺盛,促进艾蒿开花。前述的方法,在艾蒿开花后,每隔8~12d(优选10d)在艾蒿全株上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绿盲蝽。具体施用的农药可参考相关技术文献。前述的方法,在艾蒿开花后,在艾蒿根旁4-8cm处,距地面5-12cm处深穴施或沟施吡虫啉颗粒剂来防治绿盲蝽,效果更佳。艾蒿是多年生植物,通常看不到艾蒿开花,因此在棉田栽种艾蒿时要选择活的根龄长的艾蒿根。翌年若用艾蒿诱集绿盲蝽,仍然需要
栽种活的根龄长的老艾蒿根,原诱集区艾蒿仍然会发芽,生长,由于根龄短,直到植株枯死不开花,起不到诱集作用。但此区域的艾蒿3年后根就可以移栽使用,用作诱集带。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棉田诱集绿盲蝽成虫,绿盲蝽成虫喜爱在艾蒿头状花序取食、产卵繁殖,艾蒿的数枚头状花序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花期长,诱集绿盲蝽的时间长,绿盲蝽能在艾蒿花上繁殖一代,能大量减少棉花上的绿盲蝽数量,从而降低绿盲蝽对棉花危害的目的。棉花上的绿盲蝽转移到艾蒿上,就减少了棉田大面积施药防治绿盲蝽,降低了防治成本,环境友好。另外,栽种的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是很实用的中药材。因此本方法具有高价值、简单、易行、实用和效果好的特点。实践表明,本方法选用艾蒿作为棉田绿盲蝽的诱集植物,诱集绿盲蝽成虫的效果突出。在棉田绿盲蝽发生高峰期和后期,艾蒿进入花期,艾蒿和棉花上绿盲蝽都不进行防治的情况下艾蒿开花后单株平均累计绿盲蝽发生量是同期临近棉花的110倍以上,有效减少了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量,减少了棉田绿盲蝽的大面积化学防治次数,降低了防治成本,减小了环境污染面。在艾蒿开花后对艾蒿花上绿盲蝽进行有效防治,大量降低绿盲蝽虫口量,从而减少了9月中下旬绿盲蝽从棉田迁出时的外迁量,不同程度地降低越冬基数,进而减少来年初始发生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实施例1棉田绿盲蝽的诱杀方法1.种植艾蒿诱集带1.1艾种选择农家家园有种植艾蒿的习惯,选择种植多年生长的艾蒿,挖取粗壮活的艾蒿根,作为种根。最好选择根龄3年以上带活茎芽的,根龄长的最好,易于开花。1.2栽种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播种在4月中下旬,艾蒿是于3月下旬在棉花地边栽种艾蒿种根。2.艾蒿根栽种方法选择单行栽种,每间隔25cm栽种1棵,每10棵为一段,三段共栽种了30棵,每段间隔10m,栽种时穴内给水,确保成活。3.艾蒿的管理方法艾蒿成活后,为促成艾蒿能够开花,分别于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施肥的同时,给艾蒿追施了氮磷钾复合肥。棉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绿盲蝽的诱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济作物种植田的田边或地头栽种艾蒿诱杀绿盲蝽。

【技术特征摘要】
1.绿盲蝽的诱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济作物种植田的田边或地头栽种艾蒿诱杀绿盲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作物为棉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田田边或地头,在不影响棉田耕作的区域单行或双行栽种艾蒿,作为艾蒿诱集带,对诱集带施药防治绿盲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月初春暖时节,植物萌动初期,在棉田田边或地头选择1-2段区域单行或双行栽种活的老艾蒿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的老艾蒿根是指根龄3年以上带活茎芽的艾蒿根。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进行单行栽种,每间隔25-30cm栽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义崔金杰雒珺瑜张帅吕丽敏涨利娟李春花朱香镇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