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1409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2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吡蚜酮和联苯菊酯作为有效成分制得复配农药,针对目前存在着药剂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不准、用药不及时、用药方法不正确等问题,造成了费工、费时、费药、污染重、害虫抗药性强、作物农药残留严重的后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吡蚜酮和联苯菊酯作为有效成分制得复配农药,实现了吡蚜酮和联苯菊酯药效的提高,减少喷药次数,延缓抗性,延长品种寿命和环境污染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配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绿盲蝽学名4006???JwcoriM? (Meyer-Dilr),属半翅目,盲蝽科,后刚盲蝽属。广 泛分布于全国各棉区,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次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幅度增加了果树和蔬菜的种植面积,为绿盲蝽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植物和适宜的越冬场 所,同时转基因抗虫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减少了防治棉铃虫(兼治绿盲蝽)的农药使用量, 导致了绿盲蝽成为棉田的优势种群,不仅危害棉花十分严重,而且很严重威胁着果树和茶 叶等经济作物生产。 绿盲蝽的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仅剩两 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叶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腋芽、生长点 受害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苗。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黑点 满布,僵化落铃。目前,我国对此类害虫的主要防治手段仍然是化学防治,但是随着杀虫剂 种类不断地增加与革新,由于缺乏对杀虫剂的了解和不合理的混搭,人们就开始大量地滥 用,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的增加,有的甚至 严重危害了它们的天敌。因此很有必要对杀虫剂的使用和搭配作一下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该复配 农药防治效果较好,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能达到93%以上,并且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为:吡蚜 酮3%~36%,联苯菊酯6%~36%,高渗剂2%~6%,乳化剂5%~15%,溶剂余量。 本专利技术中,吡蚜酮是一种广谱、低毒、高效、低残留、高选择性、对环境安全、无相互 交抗性的三嗪酮类新型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它通过"口针穿透阻塞"的机制阻断昆虫的取 食,最终因饥饿致死。可防治多种作物的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水稻、蔬菜、棉花、果树 等作物的蚜虫、粉虱、飞虱、叶蝉、盲蝽等害虫。该药剂持效期长。本专利技术中,吡蚜酮的用量 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9K36%,吡蚜酮比例过高,所制得农药成本过高;吡蚜酮比例过低,所制 得农药药效降低。 本专利技术中,联苯菊酯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胃毒、触杀作用的吡啶类拟除虫菊酯类杀 虫、杀螨剂,无内吸和熏蒸活性。其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杀虫谱广。能有效的防治棉花、蔬 菜、果树、茶树等作物上的鳞,联苯菊酯用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69K36%,联苯菊酯比例过 高,杀虫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比例过低,复配农药的速效性差。 当吡蚜酮和联苯菊酯作为有效成分混合使用时,两种农药优势互补,既发挥了吡 蚜酮残效期长,联苯菊酯速效性好这一特点,又克服了联苯菊酯无内吸性这一缺点,药效显 著提高,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防治苹果蚜虫效果显著,减少喷药次数,延缓抗性,延长新品 种寿命,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作用,48小时后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单独使用吡蚜酮或联苯 菊酯。 本专利技术中的乳化剂选自农药乳化剂500,农药乳化剂2201等,其用量按重量百分 比计为5~15%。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高渗剂为氮酮,用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p6%,氮酮使药物或活性 添加剂在角质层中的扩散阻力减少,起到很强的促渗作用。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溶剂为丙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由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性 更好,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其制备方法为:将吡蚜酮和联苯菊酯分别 用适量溶剂将其完全溶解后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高渗剂和乳化剂,补加余量溶 剂,搅拌得均匀透明的溶液即为目标复配农药。 由于吡蚜酮和联苯菊酯为该复配农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专利技术人将吡蚜酮和联苯菊 酯按照不同的配比制得复配农药后,参照NY/T1154. 8-2007滤纸药膜法改进后的液管药 膜法,处理试虫。将供试药剂各配浸管:将供试药剂稀释成5个浓度,将每个浓度药液分别 注满1.5mL离心管,放置4h,然后倒掉药液,将离心管置于实验台上晾干,待用。将细针 针尖经酒精灯加热,在晾干的离心管管底烫直径约2~3mm的小孔。每管为1个重复,每个 浓度4次重复。浸叶:用打孔器将新鲜芸豆打成直径为1.5cm的圆形,分别在每个浓度药 液中浸10s,以清水浸叶为对照。处理后的叶片置于吸水纸上晾干,用小镊子夹入相应药液 浓度的离心管中,每管1片,放置平整。室内试虫:将真空栗的接口用纱布封好,套在处理 好的离心管管口,打开真空栗,调节气流大小,把离心管管底的烫孔对准试虫,使试虫顺气 流吸入离心管。先对照后处理,每个重复吸20头3龄若虫,然后盖好管盖,用封口膜封好烫 孔。检查药后24h、48h试虫的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计算死亡率,LC5。和 共毒系数,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配比药剂的作用效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吡蚜酮与联苯菊酯的配比为1:1-1:2时,共度系数为 149. 86~213. 01,混配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采用两种常用的农药作为主要 成分,配以乳化剂和高渗剂,达到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药效明显提高减少喷药次 数,延缓抗性,延长新品种寿命,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作用,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明显优 于现在市场上的多数产品。【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吡蚜酮原药由沈阳科剑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联苯菊酯原药由江苏 春江农仕有限公司生产;供试绿盲蝽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养虫室室内饲养 的健康活泼、大小一致的三龄若虫,养虫室饲养温度为(26±I) °C、相对湿度为(80±5) %、 光周期L:D=16h/8h。 实施例1 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按重量百分比,其原料组成为:吡蚜酮3%,联苯菊酯12%, 高渗剂2%,乳化剂5%,溶剂余量。 其制备方法为:将吡蚜酮和联苯菊酯分别用适量溶剂将其完全溶解后混合均匀; 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高渗剂和乳化剂,补加余量溶剂,搅拌得均匀透明的溶液即为目标复 配农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渗剂为氮酮,乳化剂为农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为:吡蚜酮3%~36%,联苯菊酯6%~36%,乳化剂5%~15%,高渗剂2%~6%,溶剂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兴元李丽莉夏小菊卢增斌于毅张安盛庄乾营周仙红翟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