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水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6400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机车水冷装置,包括:一冷却水箱、一水冷式引擎、一第一冷却水管、一电子水泵、一第二冷却水管及一电子控制单元。冷却水箱包括一流入口、一流出口及一冷却器,水冷式引擎包括一汽缸头、一汽缸体及一汽缸水套,汽缸水套包括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第一冷却水管与流出口及入水口连结,电子水泵包括一导入口及一导出口,导入口与出水口连结,第二冷却水管与流入口及导出口连结,电子控制单元与冷却器及电子水泵电连结,藉此,将电子水泵整合组设于汽缸头上,简化引擎结构设计,增加引擎部件的再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机车水冷装置,尤指一种利用电子水泵的机车水冷装置。
技术介绍
机车为一种由引擎或马达驱动,利用手把操纵方向的二轮或三轮车辆,由于有着操纵简单、行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而引擎运转时所产生的高热,一般是在引擎处设计气冷或水冷的结构,以空气或冷却水来散热并降温,参阅图1,其为现有机车水冷装置示意图,包括:一冷却水箱1、一第一管路21、一第二管路22、一第三管路23、一水泵3、一水冷式引擎4。上述冷却水箱1包括一流入口11、一流出口12、一冷却器13及一温度调节器14,水冷式引擎4包括一汽缸头41、一汽缸体42及一汽缸水套43,汽缸水套43形成于汽缸头41及汽缸体42内,包括一入水口431及一出水口432,第一管路21的两端分别连结流出口12及入水口431,并设有水泵3,第二管路22的两端分别连结流入口11及出水口432,并设有一节温器221。上述第三管路23的一端连结于出水口432及节温器221之间,另一端与第一管路21连结,藉此,当水冷式引擎4开始运转时,会驱动水泵3一同运转,此时冷却水温度较低,节温器221的开度小,冷却水会依序从水泵3、入水口431、汽缸水套43、出水口432、第三管路23及第一管路21,进行冷却水循环,使水冷式引擎4可快速达到工作温度。承上,当水冷式引擎4达到工作温度后(冷却水温度较高),节温器221的开度变大,使冷却水的循环路径会依序流经冷却水箱1、流出口12、第一管路21、水泵3、入水口431、汽缸水套43、出水口432、节温器221、第二管路22及流入口11,藉此将水冷式引擎4运转时所产生的高热排散,当温度调节器14测得冷却水温度过高时,会启动冷却器13运转,加强冷却效果。但是现有机车水冷装置是将水泵3增设至水冷式引擎4的曲轴箱(图未示)处,利用引擎动力输出端来驱动,使得水冷式引擎4的结构设计变得复杂以外,引擎水冷式引擎4所占空间也增大,且引擎结构被限制成水冷式的引擎结构,降低了机车内部空间使用率及引擎部件的再利用率。因此,为了改善引擎的共享化需求,本技术设计人思及一种机车水冷装置,利用一电子水泵整合组设于汽缸头上,使引擎的曲轴箱处不需增设驱动水泵的机构,也不需为了使引擎能快速达到工作温度,而设置如图1的第三管路23来进行冷却水循环,增加了机车内部空间使用率及引擎部件的再利用率,技术设计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技术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机车水冷装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机车水冷装置,利用电子水泵整合组设于汽缸头上,以增加机车内部空间使用率及引擎部件的再利用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机车水冷装置包括:一冷却水箱、一水冷式引擎、一第一冷却水管、一电子水泵、一第二冷却水管及一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冷却水箱包括一流入口、一流出口及一冷却器,水冷式引擎包括一汽缸头、一汽缸体及一汽缸水套,汽缸水套形成于汽缸头及汽缸体内,包括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第一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流出口及入水口连结,电子水泵包括一导入口及一导出口,导入口与出水口连结,第二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流入口及导出口连结,电子控制单元与冷却器及电子水泵电连结。上述电子水泵可组设于汽缸头上,增加机车内部空间使用率,且电子水泵更可包括一温度传感器及一脉冲宽度调变器(PWM:Pulse WidthModulator),以进行对电子水泵的监测及控制。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小于40℃时,电子水泵不输出功率;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40℃至60℃时,脉冲宽度调变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功率为60%;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60℃至85℃时,脉冲宽度调变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功率为75%;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85℃至95℃时,脉冲宽度调变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功率为90%;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大于95℃时,脉冲宽度调变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功率为100%。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大于95℃时,电子控制单元启动冷却器运转,以加强冷却效果。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大于115℃时,电子控制单元送出一温度过高警告,防止引擎过热运转而损坏。当机车熄火后,电子水泵的输出功率为50%并持续作动60秒后停止。冷却器及电子水泵可与一电源供应器电连结,以获得运转所需电力。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技术的其它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系现有机车水冷装置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水冷装置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水冷装置的电子水泵输出功率状态示意图。【符号说明】1 冷却水箱 11 流入口12 流出口 13 冷却器14 温度调节器21 第一管路 22 第二管路221 节温器 23 第三管路3 水泵4 水冷式引擎 41 汽缸头42 汽缸体 43 汽缸水套431 入水口 432 出水口5 冷却水箱 51 流入口52 流出口 53 冷却器6 水冷式引擎 61 汽缸头62 汽缸体 63 汽缸水套631 入水口 632 出水口7 第一冷却水管8 电子水泵 81 导入口82 导出口 83 温度传感器84 脉冲宽度调变器9 第二冷却水管10 电子控制单元SA 步骤 SB 步骤SD 步骤 SE 步骤SC1~SC5 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技术,现结合附图描绘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水冷装置示意图,包括:一冷却水箱5、一水冷式引擎6、一第一冷却水管7、一电子水泵8、一第二冷却水管9及一电子控制单元10。冷却水箱5包括一流入口51、一流出口52及一冷却器53,水冷式引擎6包括一汽缸头61、一汽缸体62及一汽缸水套63,汽缸水套63形成于汽缸头61及汽缸体62内,包括一入水口631及一出水口632,第一冷却水管7的两端分别与流出口52及入水口631连结,电子水泵8包括一导入口81、一导出口82、一温度传感器83及一脉冲宽度调变器84,导入口81与出水口632连结,第二冷却水管9的两端分别与流入口51及导出口82连结,电子控制单元10与冷却器53及电子水泵8电连结,且冷却器53及电子水泵8与一电源供应器(图未示)电连结。冷却水依序流经冷却水箱5、流出口52、第一冷却水管7、入水口631、汽缸水套63、出水口632、导入口81、电子水泵8、导出口82、第二冷却水管9及流入口51进行循环,电子水泵8组设于汽缸头61上,以增加机车内部空间使用率。本技术以电子水泵8的温度传感器83、脉冲宽度调变器84及电子控制单元10来测量并控制冷却器53及电子水泵8的运转状态,参阅图3,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水冷装置的电子水泵出力状态示意图,步骤包括:在步骤SA机车启动后;当步骤SB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小于40℃,电子水泵不输出功率,此时水冷式引擎6尚未达到工作温度,因此不启动电子水泵8。承上,当步骤SC1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40℃至60℃,电子水泵的输出功率为60%;当步骤SC2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60℃至85℃,电子水泵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却水箱,包括一流入口、一流出口及一冷却器;一水冷式引擎,包括一汽缸头、一汽缸体及一汽缸水套,该汽缸水套形成于该汽缸头及该汽缸体内,包括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一第一冷却水管,其两端分别与该流出口及该入水口连结;一电子水泵,包括一导入口及一导出口,该导入口与该出水口连结;一第二冷却水管,其两端分别与该流入口及该导出口连结;以及一电子控制单元,其与该冷却器及该电子水泵电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却水箱,包括一流入口、一流出口及一冷却器;一水冷式引擎,包括一汽缸头、一汽缸体及一汽缸水套,该汽缸水套形成于该汽缸头及该汽缸体内,包括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一第一冷却水管,其两端分别与该流出口及该入水口连结;一电子水泵,包括一导入口及一导出口,该导入口与该出水口连结;一第二冷却水管,其两端分别与该流入口及该导出口连结;以及一电子控制单元,其与该冷却器及该电子水泵电连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水泵组设于该汽缸头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水泵还包括一温度传感器及一脉冲宽度调变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小于40℃时,该电子水泵不输出功率。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温度传感器测得水温为40℃至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伟许文诚林冠旭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