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自救仪的放线导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264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楼自救仪的放线导轮装置,安装在钢丝绳经过的位置,包括前后两个导轮,钢丝绳的一头绕在高楼自救仪壳体内的钢丝轮中,钢丝绳的另一头穿过两个导轮之间,伸出壳体外,由两个导轮限制钢丝绳前后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钢丝绳受导轮导引,放线顺畅,更有利于放线,保证高楼自救仪正常工作,逃生更顺利,使用安全性更提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楼自救仪,特别与其放线的导轮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现代都市中,很多居民会生活、工作或娱乐在高楼大厦里,因某种原因万一巧碰终生难遇的火灾,没有一种很得力的可独立自救逃生的工具,其后果不可设想,有很多火灾,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社会上现有的高楼逃生方式有很多,比如斜绳滑降逃生,是用一根长绳子一头拴在有险情的楼上,绳子的另一头拴在下方一个受力点上或用汽车拉着形成一个斜坡度;又比如用绳子拉吊篮放降逃生;还有用气垫包垫地让遇险人员跳楼逃生……以上这些逃生方式都要依赖别人,并要在火灾中召集人员或等消防人员后续赶来才能组织实施。另外,还有一些需要遇险人员自己手动控制滑绳装置下滑速度的快慢,有些需要遇险人员往楼顶奔,因为在楼顶上开设了消防安全道口,到了楼顶等于到了室外,浓烟熏不到,再使用专门的高楼逃生装置,从消防道口上悬空垂直下滑,人顺着绳索慢速下滑。但是,现有技术中,高楼自救仪的绳线都是没有导轮导引,逃生时,绳线释放不顺畅,容易出现缠绕甚至打结的现象,阻碍放线,影响逃生的顺利进行,使用安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线顺畅、使用安全的高楼自救仪的放线导轮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高楼自救仪的放线导轮装置,安装在钢丝绳经过的位置,包括前后两个导轮,钢丝绳的一头绕在高楼自救仪壳体内的钢丝轮中,钢丝绳的另一头穿过两个导轮之间,伸出壳体外,由两个导轮限制钢丝绳前后摆动。上述导轮装置还包括一个左右控制的侧导轮和一个压线块,钢丝绳的另一头穿过导轮和压线块之间,伸出壳体外,由导轮和压线块限制钢丝绳左右摆动,压线块防止钢丝轮上的钢丝绳松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结构简单,当高楼自救仪使用时,随着逃生人员的下滑,靠自身重力拉动钢丝绳,钢丝绳受导轮导引,使放线顺畅,更有利于放线,保证高楼自救仪正常工作,逃生更顺利,使用安全性更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运用于高楼自救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揭示了一种高楼自救仪的放线导轮装置,安装在钢丝绳10经过的位置,包括前后两个导轮101、102,此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个左右控制的侧导轮103和一个压线块104。钢丝绳10的一头绕在高楼自救仪壳体2中的钢丝轮3上。钢丝绳10的另一头穿过两个导轮101、102之间,限制钢丝绳10前后摆动,并穿过侧导轮103和压线块104之间,限制钢丝绳10左右摆动,且由压线块104防止钢丝绳10松动,钢丝绳10由壳体2伸出后,固定在钢钩12上。本技术结构简单,可运用于各种高楼自救仪上,高楼自救仪可直接背负在身上使用。当灾难降临时,先从该自救仪内拉出一小段钢丝绳10,通过其上的钢钩12,将其一端固定在房间内,然后背起此高楼自救仪从阳台或窗户往外逃,逃生人员在下滑过程中,靠自身重力拉动钢丝绳10,钢丝绳10受导轮101、102导引或进一步受侧导轮103和压线块104导引,使放线更顺畅,更有利于放线,保证高楼自救仪正常工作,逃生更顺利,使用安全性更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楼自救仪的放线导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钢丝绳经过的位置,包括前后两个导轮,钢丝绳的一头绕在高楼自救仪壳体内的钢丝轮中,钢丝绳的另一头穿过两个导轮之间,伸出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楼自救仪的放线导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钢丝绳经过的位置,包括前后两个导轮,钢丝绳的一头绕在高楼自救仪壳体内的钢丝轮中,钢丝绳的另一头穿过两个导轮之间,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特瑞达高楼自救仪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