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共聚单体含量的多峰聚丙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172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6 15:35
具有高溶体流动的多峰聚丙烯,其包含两种具有不同共聚单体含量的丙烯共聚物组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峰共聚单体分布的新型丙烯共聚物,以及其生产和其在模塑制品中的应用。丙烯共聚物可以用于各种应用。例如,丙烯共聚物被用于抗冲击性和光学性能起重要作用的食品包装领域。进一步地,现今,这些制品的生产应当以高生产速率完成。然而,高生产速率要求相当低的分子量,而低分子量会对机械和/或光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在市场中,光学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产品不应该出现由不期望的副产品引起的黄色。进一步地,在食品包装市场中,不接受强烈的异味。典型地,聚合物生产中使用的过氧化物是该异味的起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塑应用特别是食品包装的聚合物材料,其具有非常有利的机械性能、以及附加地用于生产模塑制品的非常期望的加工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发现在于,上述目标可以通过具有高溶体流动速率的丙烯共聚物解决,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包含成核剂并具有多峰共聚单体分布。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具有(a)3.7-7.3摩尔%的共聚单体含量,及(b)至少1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以及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包含如下物质,优选由如下物质构成:(i)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ii)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iii)成核剂;及(iv)可选地与所述成核剂不同的其它添加剂,其中,进一步地(c)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具有1.5-3.0摩尔%的共聚单体含量,及(d)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的共聚单体含量[以摩尔%计]高于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以摩尔%计];和/或所述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总含量[以摩尔%计]高于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中的共聚单体含量[以摩尔%计]。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分布是多峰(包括双峰)的。测定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和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的各自共聚单体含量,或者测定一个组分的共聚单体含量,并且可以使用“A.测量方法”的实施例章节中“计算”中提供的公式来计算另一组分的共聚单体含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丙烯共聚物是丙烯无规共聚物,其代表丙烯单体单元和不同于丙烯的共聚单体单元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单体单元随机分布在聚合链中。基于丙烯共聚物即丙烯无规共聚物的总含量,所述丙烯共聚物即丙烯无规共聚物优选包含至少70重量%、更优选至少80重量%、更优选至少85重量%、以及最优选至少90重量%的不溶于二甲苯的组分,所谓的二甲苯冷不溶物(XCU)组分。相对高含量的二甲苯冷不溶物(XCU)组分表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不是多相的(其中分散有弹性体相的聚丙烯基质)而是单相的。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是成核的。优选地,通过使用聚合的成核剂完成成核。更优选地,聚合的成核剂是α-成核剂,更优选是聚合的α-成核剂,例如乙烯基环烷烃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烃聚合物。最优选地,在丙烯共聚物的聚合处理期间,调整丙烯共聚物的最终溶体流动速率。相应地,反应器制备的丙烯共聚物具有上述或下述或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溶体流动速率。此处“反应器制备的丙烯共聚物”代表,丙烯共聚物的溶体流动速率没有通过后处理故意修改。相应地,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是非减粘裂化的,即没有通过使用过氧化物而减粘裂化。因此,优选地,丙烯共聚物不包含任何过氧化物和/或其分解产物。令人惊异地发现,溶体流动速率、相对于共聚单体分布的多峰性、以及成核剂的存在的组合提供了一种具有加工性能的丙烯共聚物,所述加工性能对于丙烯共聚物加工成为模塑制品是高度期望的,即出色的流动性能和令人惊异的高结晶温度,这些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在模塑工艺中模塑制品的循环时间。而且,机械性能高度适合用于模塑制品,即冲击强度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刚性保持在模塑应用所期望的水平中。因此,具有多峰共聚单体分布
的丙烯共聚单体以及成核剂的使用提供了关于机械性能的良好平衡。而且,感官特征和美学特征良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定义本专利技术。除了丙烯之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还包含共聚单体。优选地,除了丙烯之外,丙烯共聚物还包含乙烯和/或C4-C12α-烯烃。相应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丙烯共聚物”应该理解为包含源自如下单元的聚丙烯、优选由源自如下单元构成的聚丙烯:(a)丙烯和(b)乙烯和/或C4-C12α-烯烃,优选乙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包含可以与丙烯共聚的单体,例如共聚单体如乙烯和/或C4-C12α-烯烃,特别是乙烯和/或C4-C8α-烯烃,例如1-丁烯和/或1-己烯。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包含选自下组的与丙烯可共聚的单体、特别是由选自下组的与丙烯可共聚的单体构成:乙烯、1-丁烯和1-己烯。更具体地说,除了丙烯以外,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包含源自乙烯和/或1-丁烯的单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仅包含源自丙烯和乙烯的单元。相应地,丙烯共聚物优选具有特定范围内的共聚单体含量。因此,要求丙烯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含量优选乙烯含量范围在3.7-7.3摩尔%,优选4.0-7.3摩尔%,更优选4.4-7.3摩尔%,更优选4.5-7.0摩尔%,更优选4.7至小于6.8摩尔%。如上所述,由于存在包含不同含量的共聚单体(例如不同乙烯含量)的两种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和(R-PP2),相对于共聚单体含量例如乙烯含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丙烯共聚物是多峰的,优选是双峰的。鉴于共聚单体含量,更优选丙烯共聚物是双峰的,即丙烯共聚物仅包含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和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相应地,优选丙烯共聚物的总共聚单体含量例如乙烯含量不同于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例如乙烯含量。甚至更优选,丙烯共聚物中的总共聚单体含量例如总乙烯含量[以摩尔%计]高于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例如乙烯含量[以摩尔%计]。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丙烯共聚物满足不等式(I),更优选不等式(Ia),还更优选不等式(Ib),还更优选不等式(Ic):C(PP)-C(PP1)≥1.0 (I)6.5≥C(PP)-C(PP1)≥1.5 (Ia)6.0≥C(PP)-C(PP1)≥2.0 (Ib)5.5≥C(PP)-C(PP1)≥2.5 (Ib)其中C(PP1)是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优选乙烯含量[以摩尔%计];C(PP)是总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含量优选乙烯含量[以摩尔%计]。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的总共聚单体含量例如总乙烯含量[以摩尔%计]高于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中的共聚单体含量例如乙烯含量[以摩尔%计]。因此,优选地,丙烯共聚物满足不等式(II),更优选不等式(IIa),还更优选不等式(IIb),还更优选不等式(IIc):C(PP2)-C(PP1)≥3.0 (II)10.0≥C(PP2)-C(PP1)≥3.0 (IIa)9.0≥C(PP2)-C(PP1)≥4.0 (IIb)8.0≥C(PP2)-C(PP1)≥5.0 (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具有:(a)3.7‑7.3摩尔%的共聚单体含量,和(b)至少1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以及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包含如下物质,优选由如下物质构成:(i)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ii)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iii)成核剂;和(iv)可选的与所述成核剂不同的其它添加剂,其中,进一步地,(c)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是1.5‑3.0摩尔%,以及(d)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高于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9 EP 13198670.51.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具有:(a)3.7-7.3摩尔%的共聚单体含量,和(b)至少1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以及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包含如下物质,优选由如下物质构成:(i)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ii)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iii)成核剂;和(iv)可选的与所述成核剂不同的其它添加剂,其中,进一步地,(c)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是1.5-3.0摩尔%,以及(d)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高于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2.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具有:(a)3.7-7.3摩尔%的共聚单体含量,和(b)至少1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以及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包含如下物质,优选由如下物质构成:(i)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ii)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iii)成核剂;和(iv)可选的与所述成核剂不同的其它添加剂,其中,进一步地,(c)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为1.5-3.0摩尔%,以及(d)所述丙烯共聚物中以摩尔%计的总共聚单体含量高于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共聚物,其中,(a)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中的共聚单体含量是4.0-15.0摩尔%,和/或(b)满足不等式(I)C(PP)-C(PP1)≥1.0 (I)其中,C(PP1)是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C(PP)是总丙烯共聚物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和/或(c)满足不等式(I)C(PP2)-C(PP1)≥3.0 (II)其中,C(PP1)是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C(PP2)是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中以摩尔%计的共聚单体含量。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共聚物,其中,(a)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和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之间的重量比是40/60至54/46;和/或(b)基于所述丙烯共聚物的总量,所述丙烯共聚物含有共计至少90重量%的第一丙烯共聚物组分(R-PP1)和第二丙烯共聚物组分(R-PP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具有:(a)大于148.0℃的熔融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兰佩拉G·约翰逊
申请(专利权)人:阿布扎比聚合物有限责任公司博禄北欧化工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阿联酋;A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