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铣刀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093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5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切屑的排出量变多的加工条件下切屑排出性也良好的立铣刀。立铣刀(10)具备:具有旋转中心轴线(O)的立铣刀主体(1);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的三个以上的副切削刃(2);副切削刃(2)的后方的外周刃(5);外周刃(5)间的切屑排出槽(7);以及隔着切屑排出槽(7)而位于外周刃(5)的对面侧的后棱(3),外周刃(5)间的各切屑排出槽(7)的与旋转中心轴线(O)垂直的横剖面的形状具有外周刃(5)侧的第一凹曲线(12)、后棱(3)侧的第二凹曲线(13)、以及两条凹曲线(12、13)间的突起(14),突起(14)的两侧线由凹曲线构成,从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而在立铣刀主体(1)内描绘的最大直径的圆(c)至突起(14)的顶点(P)的距离(h)与从圆(c)至外周刃(5)的距离(H)之比(h/H)为0.1‑0.4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铣刀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立铣刀应用于工件的切槽、切片等,需要将因切削而产生的切屑顺畅地排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加工铝系等的延展性高的工件时,对于切屑缠绕于立铣刀主体而使切屑堵塞这样的问题,在前刀面上设置3条以上的多条断屑槽,从而改善切屑从前刀面的脱离。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06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立铣刀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关于多条断屑槽的形状,若切削刃的数量增多至三个以上,则切屑排出槽的容量变小,断屑槽的断开切屑的效果变弱,尤其是,在增大进刀量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切屑越过断屑槽而使断屑槽无法发挥出断屑的功能,切屑排出性降低而使切削长度变短。解决方案本实施方式的立铣刀具备:具有旋转中心轴线的立铣刀主体;设于该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侧的三个以上的副切削刃;设于该副切削刃的后方的外周刃;分别设于该外周刃之间的切屑排出槽;以及隔着该切屑排出槽而位于所述外周刃的对面侧的后棱,设于所述外周刃之间的各切屑排出槽的横剖面形状具有设于所述外周刃侧的第一凹曲线、设于所述后棱侧的第二凹曲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凹曲线与所述第二凹曲线之间的突起,并且所述突起的两侧线由凹曲线构成,从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描绘的最大直径的圆c至所述突起的顶点的距离h与从所述圆c至所述外周刃的距离H之比(h/H)为0.1~0.4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立铣刀,由于以使切屑排出槽的横剖面形状由两条凹曲线构成的方式,在切屑排出槽形成有两个凹曲面,因此在副切削刃以及与其连续的外周刃的数量较多为三个以上的多刃立铣刀中,在切屑排出槽的容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包含两条凹曲线的面作为断屑部来发挥功能,切屑排出性良好。另外,由于设于两条凹曲线间的突起的高度相对于切屑排出槽的深度为0.1~0.4倍,因此切屑因突起而浮起,不会与立铣刀主体全面接触,容易从立铣刀主体脱离。并且,在脱离后的切屑进入立铣刀主体的切屑排出槽的后方时,突起不会阻碍切屑的行进,因此即使在进刀量较大而产生厚切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切屑堵塞。其结果是,能够使切削长度变长。附图说明图1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立铣刀的实施方式而从前端观察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立铣刀的具有切屑排出槽的位置处的与立铣刀的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立铣刀的突起附近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立铣刀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使用图1~4的立铣刀对被切削件进行切削加工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4的立铣刀10是整体式的立铣刀,至少包括切削刃9在内的部分由超硬合金、金属陶瓷、cBN等硬质材料构成,并具备以立铣刀10的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直径D的大致圆柱状的立铣刀主体1。如图4所示,立铣刀主体1由柄部15与切削刃部16构成。根据图1的从前端观察的主视图,立铣刀10具备:具有旋转中心轴线O的立铣刀主体1;设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的三个以上(在图1中为6个)的副切削刃2;从各副切削刃2起沿立铣刀10的旋转方向分别设置的切屑排出槽7;以及在切屑排出槽7中设于副切削刃2的外周端的对面侧的位置的后棱(heel)3。在图1的从前端观察的主视图中,在副切削刃2的反转方向上设有前端后隙面4。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副切削刃2的数量为4个以上、尤其是多至6个以上、各切屑排出槽7的容量较小的情况下尤为有效。另外,如图4所示,切屑排出槽7在立铣刀主体1的外周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起在规定的长度的范围内设置为螺旋状,在切屑排出槽7的外周端,存在设于各副切削刃2的后方的外周刃5。外周刃5与副切削刃2在拐角8处圆滑地连结,作为切削刃9而发挥功能。在切屑排出槽7与副切削刃2之间,通过形成切口而设有平面状的前刀面6。在图1中,看不到前刀面6,通过标注括号而表示前刀面6的位置。前刀面6与前端后隙面4的交叉两侧线为副切削刃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旋转中心轴线O由虚线表示。如具有切屑排出槽7的位置处的与旋转中心轴线O正交的横向剖视图、即图2所示,立铣刀10具备外周刃5、切屑排出槽7、以及隔着切屑排出槽7位于外周刃5的对面侧的后棱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外周刃5间的各切屑排出槽7的横剖面形状具有:设于外周刃5侧的凹曲线的第一凹曲线12和设于后棱3侧的第二凹曲线13这两条凹曲线;以及将该两条凹曲线作为两侧线而设置的突起14。换句话说,在设于外周刃5间的各切屑排出槽7的横剖面形状中,突起14的前端设置在穿过旋转中心轴线O以及延长立铣刀主体1的第一凹曲线12的外周刃5侧的曲线与第二凹曲线13的后棱3侧的曲线而成的交叉部的直线上。因此,在图2的横向剖视图中,从突起14的顶点朝向裙边部的两侧线(突起14的表面的形状)为凹曲线。换句话说,在切屑排出槽7中具有第一凹曲面与第二凹曲面这两个曲面,在它们之间设有从顶点朝向裙边部的两壁面为凹曲面的突起14。即,切屑排出槽7的第一凹曲面、第二凹曲面、突起14从前刀面6的终端至切削刃部16的终端呈螺旋状延伸。在侧视观察下,突起14为突条,且呈螺旋状延伸。换句话说,突起14沿着切屑排出槽7连续存在。由此,将切屑沿着突起14顺畅地排出。另外,从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而在立铣刀主体2内描绘的最大直径的圆c至突起14的顶点的距离h(相当于突起14的高度)与从圆c至外周刃5的距离H(相当于切屑排出槽7的深度)之比(h/H)为0.1~0.4倍。比(h/H)的期望范围为0.1~0.3倍,尤其期望的范围为0.1~0.2倍。由此,即使在切屑排出槽7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包含两条凹曲线的面作为断屑部来发挥功能,切屑排出性良好。并且,切屑因突起而浮起,不会与切屑排出槽7的立铣刀主体1的表面进行全面接触,容易从立铣刀主体1脱离,并且在从立铣刀主体1脱离的切屑进入切屑排出槽7的后方时,突起不会阻碍切屑的行进,因此即使在进刀量较大而产生厚切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切屑堵塞。需要说明的是,在立铣刀1的横向剖视图即图2中,切屑排出槽7的深度H是从旋转中心轴线O与外周刃5的线段长度减去芯厚度d的一半的长度(d/2)后的长度。另外,在图2中,芯厚度d是以立铣刀主体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而在立铣刀主体1内描绘的最大的直径,且是通过切屑排出槽7的最深点的圆c的直径。在立铣刀10的横向剖视图即图2中,突起14的高度h是从旋转中心轴线O与突起14的顶点的距离减去芯厚度d的一半的长度(d/2)后的长度。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副切削刃2与切屑排出槽7之间设有平面状的前刀面6。即,通过形成切口而成为平面状的前刀面6,在前刀面6上未设置第一凹曲线12、第二凹曲线13、突起14。因此,在副切削刃2上也不会形成与第一凹曲线12、第二凹曲线13、突起14连续的凹凸。其结果是,副切削刃2中的切削阻力不会变高,能够抑制加工面粗糙、切屑堵塞、或副切削刃破损等情况。在此,在图2的横向剖视图中,从突起14的顶点朝向裙边部的两侧线是由第一凹曲线12以及第二凹曲线13的一部分构成的凹曲线,也可以在突起14的顶部存在不是第一凹曲线12或者第二凹曲线13的平坦面。另外,也可以通过喷砂处理等对该平坦面进行研磨而将顶部设为凸曲面。与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铣刀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铣刀,其具备:具有旋转中心轴线的立铣刀主体;设于该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侧的三个以上的副切削刃;设于该副切削刃的后方的外周刃;分别设于该外周刃之间的切屑排出槽;以及隔着该切屑排出槽而位于所述外周刃的对面侧的后棱,其中,设于所述外周刃之间的各切屑排出槽的横剖面形状具有设于所述外周刃侧的第一凹曲线、设于所述后棱侧的第二凹曲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凹曲线与所述第二凹曲线之间的突起,并且所述突起的两侧线由凹曲线构成,从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描绘的最大直径的圆c至所述突起的顶点的距离h与从所述圆c至所述外周刃的距离H之比(h/H)为0.1~0.4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28 JP 2014-0134551.一种立铣刀,其具备:具有旋转中心轴线的立铣刀主体;设于该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侧的三个以上的副切削刃;设于该副切削刃的后方的外周刃;分别设于该外周刃之间的切屑排出槽;以及隔着该切屑排出槽而位于所述外周刃的对面侧的后棱,其中,设于所述外周刃之间的各切屑排出槽的横剖面形状具有设于所述外周刃侧的第一凹曲线、设于所述后棱侧的第二凹曲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凹曲线与所述第二凹曲线之间的突起,并且所述突起的两侧线由凹曲线构成,从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在所述立铣刀主体内描绘的最大直径的圆c至所述突起的顶点的距离h与从所述圆c至所述外周刃的距离H之比(h/H)为0.1~0.4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中,在所述副切削刃与所述切屑排出槽之间设有平面状的前刀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铣刀,其中,在设于所述外周刃之间的各切屑排出槽的横剖面形状中,所述突起的前端设置在穿过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以及交叉部的直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