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千正明专利>正文

个人降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889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高层建筑的高处疏散居住者的个人降落装置。所述个人降落装置包括:一对支撑板,以预定的间隙前后彼此连接;制动杆,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中,并可旋转地固定至所述一对支撑板,所述制动杆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由两个锥形的、并且在所述制动杆彼此面对的弧形端部形成的导引槽形成,从而使绳索插入到所述通道内;以及重量接收装置,与所述制动杆的两端连接用以接收负载,其中所述制动杆由所述负载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个人降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利用绳索从高层建筑的高处安全降落到地面的降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小型便携的个人降落装置。该个人降落装置在制动杆的各个弧形端部还包括锥形的导引槽。该个人降落装置以下方式获得制动力,即,当与制动杆连接的重量接收装置上加载预定的负载时,制动杆通过杠杆原理相对于枢轴销旋转,使得导引槽之间形成的通道变窄,由此通道中的绳索受到导引槽的压力,从而与重量接收装置相连的带子所系住的乘坐者的降落速度下降或者为零。
技术介绍
通常,在诸如公寓、旅馆和汽车旅馆等高层建筑中安装有用于紧急疏散的降落装置或者下降滑车,以供不能通过电梯或者楼梯从发生紧急情况的建筑物中疏散的居住者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卷轴式降落装置大且昂贵。并且其操作方法非常复杂,因此在紧急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容易地对其进行操作。同时,现有技术的大型降落装置中的大部分固定在建筑物的预定位置,从而容易在火灾中受到损坏。另外,由于大型降落装置的制动力仅由粘性流体所决定,因此其制动力的可靠性相对较低。1994年6月15日提交的题为“用于紧急疏散的下降滑车”的第10-1994-0011939号韩国技术专利、2001年1月11日提交的题为“下降滑车”的登记号为0217780的韩国技术专利以及2002年11月29日提交的题为“便携式降落装置”的登记号为0297766的韩国技术专利披露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方法,但是这些装置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即耐用性较低而且制动力的可靠性较低。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降落装置都固定安装在建筑物中的预定位置,并且被设计为仅用于一种类型的装置。在操作时,直到一个-->居住者从高处撤离到地面以后,下一个居住者才可以撤离。此外,在第一个居住者使用所述装置后,必须将装置返回到处于紧急情况的建筑物中的另一个居住者处。因此,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不能连续地将居住者从高层建筑的高处疏散到地面。因此,居住者在使用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时需要很多的时间来撤离。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尤其具有的缺点是,当前撤离的居住者在撤离时不能通过绳索控制其降落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在结构上提供一种小型便携的个人降落装置,在其制动杆的各个弧形端部形成有导引槽,以提供足够的耐用性和可靠的制动力,并且可操作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制动力,即,当与制动杆连接的重量接收装置上加载有预定的负载时,制动杆由于杠杆原理而相对于枢轴销旋转,使得导引槽之间形成的通道变窄,由此通道中的绳索受到导引槽的压力,从而降落速度下降或者变为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个人降落装置,其能够通过控制施加到通道(其在控制杆的端部形成)中的绳索上的抓力的制动力控制装置来控制下落速度,从而对制动杆所产生的主控制制动力进行补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诸如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将个人降落装置快速并且简单地安装在绳索上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保证其耐用性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安装在预定位置的单个绳索连续疏散居住者的个人降落装置,从而使得在第一个居住者撤离时其他居住者也可以撤离。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高层建筑的高处疏散居住者的个人降落装置,可包括:一对支撑板,以预定的间-->隙前后彼此连接;制动杆,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中,并可旋转地固定至所述一对支撑板,所述制动杆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由在所述制动杆彼此面对的弧形端部形成的两个锥形的导引槽形成,从而使绳索插入到所述通道内;以及重量接收装置,与所述制动杆的两端连接用以接收负载,其中所述制动杆由所述负载转动。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制动力,即制动杆的通道逐渐变窄时绳索被抓紧。此外,个人降落装置可以保证相对较高的耐用性和相对较高的制动可靠性。另外,该个人降落装置在结构上是小型的而且便携的。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可以通过制动力控制装置来容易地控制施加到绳索上的制动力,其中进一步安装在所述装置上的制动力控制装置补充提供主制动力。因此居住者可以自己相对容易地控制他/她的下落速度。利用支撑板结构的分离部件、连接到该分离部件的铰链和锁定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并且快速地将个人降落装置安装在绳索上。所述个人降落装置还可以保证所述分离部件相对较高的耐用性。现有技术中的降落装置具有的缺点在于它们是一个接一个的地疏散居住者的。也就是说,当前的居住者通过绳索利用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撤离时,在当前居住者完全降落到地面之前,下一个居住者不能使用绳索。另外,当前居住者所用的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必须返回到处于紧急情况发生地的余留的居住者处。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在结构上是小型的并且便携的,并且当居住者撤离时他/她可以任意地控制降落装置的下降速度,因此多个居住者可以通过一根绳索连续地撤离。即,在当前的居住者朝着地面下降时,下一个居住者也可以利用同一根绳索进行撤离。举例来说,在从五层进行撤离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疏散一个居住者,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可以疏散约10个居住者。在从十层进行撤离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疏散一个居住者,本发-->明的个人降落装置可以疏散约30个居住者。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相对较小,由此使用者可以轻易地携带它以通过同一个建筑物中另一根可用的绳索撤离。现有技术的降落装置是一个接一个地安装在各个预定位置的,但是只要在建筑物中安装绳索,就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即,因为本专利技术的降落装置可以容易地连接到绳索上,所以即使是没有安装绳索,只要在某一位置即刻安装绳索,居住者就可以通过绳索撤离。附图简要说明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以及说明书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其中所包括的附图用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被并入说明书中,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图1和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的部分分解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的俯视图;图6和图7是用于说明将绳索插入到在制动杆的导引槽之间形成的通道内的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8和图9是用于说明个人降落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0和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参照附图和相应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的原理和操作。首先,我们将定义附图和说明书中的方向,以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基本上根据坐标系来定义方向,如图1所示。更具体的,“前”或“前侧”表示设置在支撑板11上的制动力控制装置50所处的侧,而“后”或“后侧”与“前”或“前侧”相对。“内”或“内侧”表示-->用于制动杆21和23的两个旋转销P的间隙的侧,而“外”或“外侧”与“内”或“内侧”相对。“下”或“下侧”表示接收居住者重量的重量接收装置30所处的侧,而“上”或“上侧”与“下”或“下侧”相对。另外,在附图和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和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个人降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个人降落装置包括一对上和下支撑板11和13,通过旋转销P固定在一对上和下支撑板11和13之间的两个制动杆21和23,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高层建筑的高处疏散居住者的个人降落装置,包括:一对支撑板,以预定的间隙前后彼此连接;制动杆,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中,并可旋转地固定至所述一对支撑板,所述制动杆通过在其彼此面对的弧形端部形成的两个锥形的导引槽形成了通道,从而使绳索插入到所述通道;以及重量接收装置,与所述制动杆的两端连接用以接收负载,其中所述制动杆由所述负载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KR 2003-7-25 10-2003-00515731.一种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高层建筑的高处疏散居住者的个人降落装置,包括:一对支撑板,以预定的间隙前后彼此连接;制动杆,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中,并可旋转地固定至所述一对支撑板,所述制动杆通过在其彼此面对的弧形端部形成的两个锥形的导引槽形成了通道,从而使绳索插入到所述通道;以及重量接收装置,与所述制动杆的两端连接用以接收负载,其中所述制动杆由所述负载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降落装置,其中,在所述制动杆的所述导引槽之间形成的所述通道的形状被形成为其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并且所述重量接收装置与所述制动杆的旋转中心的内侧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降落装置,其中,在所述制动杆的所述导引槽之间形成的所述通道的形状被形成为其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且所述重量接收装置与所述制动杆的旋转中心的外侧相连。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个人降落装置,进一步包括制动力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力控制装置包括:突起部件,其暴露于在所述支撑板之一中形成的导引孔,并突出地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正明金明午天在龙
申请(专利权)人:千正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