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252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三端稳压器IC2、比较器IC3、电阻R2、电位器RP1、电容C1和继电器K,所述三端稳压器IC1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VCC、电容C5和继电器K线圈,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负极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和比较器IC3反相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采用三端稳压器、比较器和单向可控硅作为主控元件,使得电路具有良好的稳压作用,并且带有短路保护功能,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具体是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计算机需要稳定的电压供电,电压不稳定,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计算机启动的瞬间,很多保护电路经常会出现很大的瞬时电压,更是会极大的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很多非品牌计算机出于成本考虑,设计的稳压电源不带有短路保护功能,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三端稳压器IC2、比较器IC3、电阻R2、电位器RP1、电容C1和继电器K,所述三端稳压器IC1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VCC、电容C5和继电器K线圈,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负极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和比较器IC3反相端,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电容C1、输出端Vo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三极管VT3发射极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三极管VT2集电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比较器IC3输出端,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2和继电器K触点K-1,继电器K触点K-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IC1输出端、三端稳压器IC2输入端和比较器IC3电源端,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电阻R2、电容C3、三端稳压器IC2接地端和电容C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比较器IC3同相端、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IC2输出端和电容C3另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分别连接电阻R5和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和三极管VT3集电极,电阻R6另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并接地。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端稳压器IC1和IC2均采用78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比较器IC3采用LM3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采用三端稳压器、比较器和单向可控硅作为主控元件,使得电路具有良好的稳压作用,并且带有短路保护功能,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三端稳压器IC2、比较器IC3、电阻R2、电位器RP1、电容C1和继电器K,所述三端稳压器IC1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VCC、电容C5和继电器K线圈,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负极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和比较器IC3反相端,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电容C1、输出端Vo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三极管VT3发射极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三极管VT2集电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比较器IC3输出端,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2和继电器K触点K-1,继电器K触点K-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IC1输出端、三端稳压器IC2输入端和比较器IC3电源端,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电阻R2、电容C3、三端稳压器IC2接地端和电容C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比较器IC3同相端、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IC2输出端和电容C3另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分别连接电阻R5和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和三极管VT3集电极,电阻R6另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并接地;所述三端稳压器IC1和IC2均采用7806;所述比较器IC3采用LM3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电源VCC一路作为继电器K的工作电压,另一路经IC1尾牙后提供给后极电路,IC1输出的电压又经IC2稳压后,再由电位器RP1与电阻R2分压后加到IC3同相端,作为IC3的基准电压,IC3在电路中连接成比较器方式,比较电压取自IC2输出端的电压,该电压经电阻R8加到IC3反相端,这样,基准电压就与电路最终输出电压的一半相比较,从比较器IC3输出端输出作为调整管VT1的控制电压,由电容C1滤波后就可得到精密的稳定电压从输出端Vo输出,调整RP1的电阻值,可以使输出端Vo电压发生改变。过载保护电路主要由品体管VT2、R4等组成,当输出电流过大时,由于R4串联在调整管VT 1输出与负载之间,故R4两端的电压将升高,进而使VT2正偏导通,VT1管的基极电流被分流,使输出电压迅速降低,达到了过载保护的目的。短路保护由VS1、VT3、继电器K等组成,当电源输出端Vo短路时,R9电阻两端的电压就会升高,VT3因此导通,进而通过C4触发VS1导通,使继电器K线圈得电吸合,其常闭触点K-1断开,使IC1输出端与其负载断开,从而达到了短路保护的目的。一旦短路保护电路动作,排除短路点重新接通电源后,电路又可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三端稳压器IC2、比较器IC3、电阻R2、电位器RP1、电容C1和继电器K,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稳压器IC1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VCC、电容C5和继电器K线圈,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负极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和比较器IC3反相端,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电容C1、输出端Vo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三极管VT3发射极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三极管VT2集电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比较器IC3输出端,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2和继电器K触点K‑1,继电器K触点K‑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IC1输出端、三端稳压器IC2输入端和比较器IC3电源端,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电阻R2、电容C3、三端稳压器IC2接地端和电容C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比较器IC3同相端、电位器RP1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IC2输出端和电容C3另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S1的G极分别连接电阻R5和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和三极管VT3集电极,电阻R6另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并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智能电源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三端稳压器IC2、比较器IC3、电阻R2、电位器RP1、电容C1和继电器K,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稳压器IC1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VCC、电容C5和继电器K线圈,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负极连接单向可控硅VS1的A极,单向可控硅VS1的K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和比较器IC3反相端,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电容C1、输出端Vo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三极管VT3发射极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三极管VT2集电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比较器IC3输出端,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红生曲宏山郑伟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