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7872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0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包括有头尾支护结构、上下隅角支护结构;头尾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顶梁前、后端内腔中分别滑动设置有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与顶梁之间设置有前、后推移千斤顶,顶梁两侧分别铰接有前、后立柱,两侧的前、后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底座,可以应用在综掘巷道迎头的即时支护,能够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在综采工作面拆除时当掩护支架使用,适用性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支架领域,具体属于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两巷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新人的培养出现了很困难的局面。以某矿调查为例,五年当中,整个采煤系统,进入两巷和上下端头作业的新人,只有两个人。另外,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大都年龄较大,体力和精力很快就将无法满足这项工作。如果不能从设备上寻求突破,五年以后许多高应力和三软条件的综采工作面将难以实现正常的高效回采。对现今市场存在相关产品的分析研究:(1)没有抗侧压的措施,没有实现全控顶支护。(2)不能实现结构单元独立的移架。(3)不能实现带压擦顶移架,移架过程中存在反复支护,无法解决顶底板移近量较大的问题,在围岩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机头高度严重不足。(4)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检修维护难度大。(5)支护范围不足,不能有效的降低采动影响。(6)对于U型钢和工字钢支护的巷道,抹帽作业的工作面,不能达到有效的配合使用。(7)支护强度相对较低,原巷道支护材料损坏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可以应用在综采工作面跨机头机尾支护,能够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在综采工作面拆除时当掩护支架使用,适用性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该设计结构简单,加工工艺与一般煤矿用支架的加工工艺相同,能够充分利用矿机企业现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包括有头尾支护结构、上下隅角支护结构;头尾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1,顶梁1前、后端内腔中分别滑动设置有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4,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4与顶梁1之间设置有前、后推移千斤顶6,顶梁1两侧分别铰接有前、后立柱12,两侧的前、后立柱12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底座2、3,顶梁1前、后端分别滑动设置有L型的前、后抗侧压护板5、8,前、后抗侧压护板5、8通过连接于顶梁1上的抗侧压千斤顶7推动,前、后抗侧压护板5、8内侧分别固定设有滑动设置于顶梁1内的导向杆13;上下隅角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15,顶梁15前端铰接有掩梁17,顶梁15后端与后连接导轨伸缩梁4相铰接,顶梁15两侧分别铰接有立柱12,立柱12底端连接有整体式刚性底座16,整体式刚性底座16一端与掩梁17之间铰接有上、下连杆18、19,整体式刚性底座16另一端与左、右底座2、3之间分别连接有底座连接千斤顶20。所述的左、右底座2、3下封板上焊接有走向导向钢板9。所述的顶梁1与立柱12连接处设有左、右加强板11、10。所述的顶梁1上端设有垫板14。所述内置在可伸缩连杆内的底座连接千斤顶和底座下侧焊接有抗偏钢板。 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在综掘巷道迎头的即时支护,能够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在综采工作面拆除时当掩护支架使用,适用性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该设计结构简单,加工工艺与一般煤矿用支架的加工工艺相同,能够充分利用矿机企业现有的设备进行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包括机头机尾支护结构、上下隅角支护结构;头尾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1,顶梁1前、后端内腔中分别滑动设置有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4,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4与顶梁1之间设置有前、后推移千斤顶6,顶梁1两侧分别铰接有前、后立柱12,两侧的前、后立柱12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底座2、3,顶梁1前、后端分别滑动设置有L型的前、后抗侧压护板5、8,前、后抗侧压护板5、8通过连接于顶梁1上的抗侧压千斤顶7推动,前、后抗侧压护板5、8内侧分别固定设有滑动设置于顶梁1内的导向杆13;上下隅角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15,顶梁15前端铰接有掩梁17,顶梁15后端与后连接导轨伸缩梁4相铰接,顶梁15两侧分别铰接有立柱12,立柱12底端连接有整体式刚性底座16,整体式刚性底座16一端与掩梁17之间铰接有上、下连杆18、19,整体式刚性底座16另一端与左、右底座2、3之间分别连接有底座连接千斤顶20。左、右底座2、3下封板上焊接有走向导向钢板9。顶梁1与立柱12连接处设有左、右加强板11、10。顶梁1上端设有垫板14。内置在可伸缩连杆内的底座连接千斤顶和底座下侧焊接有抗偏钢板。本专利技术的上下隅角支护结构的工作原理:(1)头尾支护结构的整体式顶梁通过与跨机头机尾单元的连接,保证平衡稳定,简化了结构。(2)两个整体式刚性底座的设计,收缩立柱,可很方便的实现提架操作,拉移底座连接千斤顶,逐个的拉移整体式刚性底座,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3)移架说明,有先移动上下隅角支护结构的顶梁后移动整体式刚性底座、先移动整体式刚性底座后移动顶梁和同时移动整体式刚性底座和顶梁三种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通过顶梁与跨机头(机尾)推移千斤顶和底座连接千斤顶来实现拉移操作,同时对立柱的伸缩,也可以辅助移架。(4)通过侧板千斤顶的伸缩调整与工作面支架的位置,侧板的设计能够使上下端头实现封闭。本专利技术的头尾支护结构的工作原理:(1)可通过抗侧压千斤顶7推动抗侧压护板5、8调整支护宽度,推移千斤顶推动6导轨伸缩梁4改变走向支护长度。(2)抗侧压由抗侧压千斤顶7横向的推力、由于立柱12作用于顶梁1产生的横向平移抗侧压护板5、8与顶板之间的静摩擦力组成。(3)由于跨机头机尾空间较大,设计为分体顶梁1,前后有导轨伸缩梁4固定为一个整体。通过调整立柱12的倾角,调整跨机头机尾的实际宽度,很好的满足了不同条件下的要求。必要时可通过人工刷帮的方式,在横向平移抗侧压护板5一侧做人行绕道。(4)移架方式,将立柱12收缩底座2、3抬起悬空,操作前、后推移千斤顶6的推拉,移动顶梁1;通过与上下隅角结构单元底座上的连接方箱和千斤顶,将该单元的底座2、3向前推移,进行最终位置的定位;升起立柱12,完成移架操作。(5)操作工作面一侧的侧板千斤顶7,调整与工作面支架的位置,控制顶板。见附图2(6)靠机巷巷帮一侧的横向平移抗侧压护板5下方留有600mm~1800mm高度的卸压区,同时底座距离巷帮为570mm,侧压较大撑帮时,对底座3的作用力较小,保证了稳定性。底座2、3的抗偏主要由与上下隅角结构单元底座连接方箱的导向作用力,和底座2、3下封板焊接的走向导向钢板9来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头尾支护结构、上下隅角支护结构;所述头尾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顶梁前、后端内腔中分别滑动设置有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与顶梁之间设置有前、后推移千斤顶,顶梁两侧分别铰接有前、后立柱,两侧的前、后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底座,顶梁前、后端分别滑动设置有L型的左、右抗侧压护板,左、右抗侧压护板通过连接于顶梁上的抗侧压千斤顶推动,左、右抗侧压护板内侧分别固定设有滑动设置于顶梁内的导向杆;所述上下隅角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顶梁前端铰接有掩梁,顶梁后端与后连接导轨伸缩梁相铰接,顶梁两侧分别铰接有立柱,立柱底端连接有整体式刚性底座,整体式刚性底座一端与掩梁之间铰接有上、下连杆,整体式刚性底座另一端与左、右底座之间分别连接有内置在可伸缩连杆内的底座连接千斤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支架用跨机头机尾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头尾支护结构、上下隅角支护结构;所述头尾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顶梁前、后端内腔中分别滑动设置有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前、后连接导轨伸缩梁与顶梁之间设置有前、后推移千斤顶,顶梁两侧分别铰接有前、后立柱,两侧的前、后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底座,顶梁前、后端分别滑动设置有L型的左、右抗侧压护板,左、右抗侧压护板通过连接于顶梁上的抗侧压千斤顶推动,左、右抗侧压护板内侧分别固定设有滑动设置于顶梁内的导向杆;所述上下隅角支护结构包括有顶梁,顶梁前端铰接有掩梁,顶梁后端与后连接导轨伸缩梁相铰接,顶梁两侧分别铰接有立柱,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徐庆辉黄昌健杨家坤张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