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6881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箱体、电池、半导体制冷芯片、换热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电池设为多个,且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形成多行结构,每两行之间的电池具有间隙;所述换热装置的一端插装入所述间隙内,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上,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进口集流室、出口集流室和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口集流室和出口集流室相连通的水管,所述进口集流室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所述出口集流室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间隙内,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控制、换热效率高、成本投入低和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热管理
,尤其是指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各国对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以石油作为能源动力的工具或设备采用电力为驱动能源,二次功率型充电电池由于放电倍率大且输出功率大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储能系统和动力供给系统。现有二次电池在进行充电和放电是由其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来完成,充放电过程中的剧烈化学反应会伴随着大量的热量产生并集聚在电池内部,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放电性能,甚至严重时会引起火安全事故;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池内的离子活动性被极大地减弱,使电池充放电不稳定和使用的寿命的降低。目前,电池组的热管理主要是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两种方式。空气冷却的方式最简单和方便,但其冷却表面换热系数小,换热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冷却和加热的需要。而液体冷却方式的管道布置复杂且容易存泄漏的问题,成本投入高且运行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池组的热管理存在冷却和加热效率低、成本投入高和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换热效率高、成本投入低和稳定可靠的微通道电池热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半导体制冷芯片、换热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电池设为多个,且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形成多行结构,每两行之间的电池具有间隙;所述换热装置的一端插装入所述间隙内,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上,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进口集流室、出口集流室和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口集流室和出口集流室相连通的水管,所述进口集流室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所述出口集流室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形成闭环水循环回路;所述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间隙内,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半导体制冷芯片、换热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电池设为多个,且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形成多行结构,每两行之间的电池具有间隙;所述换热装置的一端插装入所述间隙内,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上,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进口集流室、出口集流室和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口集流室和出口集流室相连通的水管,所述进口集流室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所述出口集流室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形成闭环水循环回路;所述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间隙内,且与所述电池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为扁平形状,所述箱体的侧面上开有通槽,所述水管的一端穿过通槽插装入所述间隙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为U型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徒文甫张国庆钟官进张江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