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止动构件和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6853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09:17
弹性止动构件(20)设置有:底面部(48),其具有供第一安装构件(11)的筒状构件(24)插入弹性止动构件(20)的连通孔(48A),第一安装构件(11)通过内支架(22)安装于振动发生部或振动接收部,筒状构件(24)允许内支架(22)嵌插在其中;和包围部(50),其以能够包围筒状构件(24)的方式立设于底面部(48),包围部(50)具有被形成为与连通孔(48A)连通的开口部(58),开口部(58)作为供内支架(22)插入筒状构件(24)的插入口。弹性止动构件(20)限制第一安装构件(11)的移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例如机动车的发动机等的振动发生部安装于诸如车身等的振动接收部时使用的隔振装置,以及在该隔振装置中使用的弹性止动构件。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12-2328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结构:止动橡胶(即,弹性止动构件)用于覆盖发动机侧的内支架,进而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安装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上述传统示例中,如果第一安装构件和弹性止动构件被形成为相互分离的构件,则能够通过改变弹性止动构件的类型来微调隔振装置的各种特性。但是,必须抑制通过从振动发生部的输入而在第一安装构件与弹性止动构件之间产生的任何偏移。代替使用用于固定的螺栓的一种方法是可以考虑用止动橡胶覆盖内支架,然后将内支架压插在第一安装构件中,但是,该压插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如此的原因是如果为了使压插变容易,则弹性止动构件的结构会变更太大,进而难以满足弹性止动构件所要求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能够容易地制造内支架压插在第一安装构件中的隔振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第一方面的弹性止动构件具有:底面部,所述底面部具有供第一安
装构件的筒状构件插通内部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经由内支架安装于振动发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所述筒状构件供所述内支架嵌插在内部;和包围部,所述包围部被形成为以能够包围所述筒状构件的方式立设于所述底面部,所述包围部形成有与所述连通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供所述内支架插入所述筒状构件的插入口。所述弹性止动构件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移位量。在该弹性止动构件中,当第一安装构件的筒状构件插入底面部的连通孔时,筒状构件被包围部包围。结果,弹性止动构件安装于筒状构件。因为弹性止动构件设置有开口部,所以内支架能够通过该开口部容易地嵌插在筒状构件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如下类型的隔振装置:内支架压插在第一安装构件的筒状构件中。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弹性止动构件中,所述连通孔的周缘处形成有变形容易部。在该弹性止动构件中,因为连通孔的周缘形成有变形容易部,所以当筒状构件插入连通孔并且被弹性止动构件覆盖时,容易使连通孔弹性地拉伸变宽。因为这样,能够容易地将弹性止动构件安装于筒状构件。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弹性止动构件中,所述变形容易部是与所述连通孔连通的缺口。在该弹性止动构件中,因为变形容易部是与连通孔连通的缺口,所以当筒状构件插入连通孔并且被弹性止动构件覆盖时,容易使连通孔弹性地拉伸变宽。因为这样,能够容易地将弹性止动构件安装于筒状构件。第四方面是如下的隔振装置,其具有: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弹性止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经由所述内支架安装于所述振动发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有供所述内支架嵌插在内部的所述筒状构件;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经由外
支架安装于所述振动发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和橡胶弹性体,所述橡胶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弹性止动构件介于所述筒状构件与所述外支架之间并且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相对于所述外支架的移位量。在该隔振装置中,筒状构件被弹性止动构件覆盖,内支架能够通过弹性止动构件的开口部嵌插在筒状构件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如下类型的隔振装置:内支架压插在第一安装构件的筒状构件中。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根据第四方面的隔振装置中,当从所述连通孔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筒状构件比所述连通孔大。在该隔振装置中,因为当从位于弹性止动构件的底部的连通孔的轴向观察时,筒状构件大于该连通孔,所以弹性止动构件难以相对于该筒状构件松动。因为这样,提高了弹性止动构件对于筒状构件的安装稳定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实现了能够容易地制造内支架压插在第一安装构件中的隔震装置的优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中弹性止动构件覆盖筒状构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中第二安装构件已经安装于外支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中内支架已经嵌插在第一安装构件的筒状构件中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截面图。图6A是示出弹性止动构件的当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弹性止动构件的当从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C是示出弹性止动构件的仰视图。图6D是示出弹性止动构件的侧视图。图7A是示出根据其它实施方式的弹性止动构件的当从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7B是示出根据其它实施方式的弹性止动构件的当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在将例如机动车的发动机等的振动发生部14(参见图5)安装于诸如车身等的振动接收部16(参见图5)时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该隔振装置10具有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橡胶弹性体18和弹性止动构件20。第一安装构件11经由内支架22安装于振动发生部14和振动接收部16中的一者,例如安装于振动发生部14。供内支架22插在内部的筒状构件24设置于第一安装构件11。该第一安装构件11使用金属材料构成。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下部埋设于橡胶弹性体18。筒状构件24设置于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上部并且被形成为具有四边形截面的筒状。筒状构件24的外表面被例如橡胶弹性体26覆盖。内支架22具有插入部22A和安装部22B。插入部22A插入筒状构件24。当插入部22A嵌插在筒状构件24中时,安装部22B定位在该筒状构件24的外侧。安装部22B中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2C。贯通孔22C供用于将内支架22紧固于振动发生部14的螺栓等(未示出)插入。第二安装构件12经由外支架32安装于振动发生部14和振动接收部16中
的另一者,例如安装于振动接收部16。第二安装构件12是例如大致圆筒状的金属构件,并且其下端部锥状地向下变窄。第二安装构件12从下方插入外支架32的圆筒部36(参见图5)。第二安装构件12的轴向(即,箭头V所示的方向)与筒状构件24的轴向(即,箭头L所示的方向)大致正交。作为示例,当隔振装置10已经安装于机动车时,第二安装构件12的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而筒状构件24的轴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在图5中,橡胶弹性体18是使第一安装构件11与第二安装构件12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的构件。第一安装构件11定位在第二安装构件12的上方,橡胶弹性体18定位在这两者之间。橡胶弹性体18的下端部附接于第二安装构件12的内周面。橡胶弹性体18和覆盖筒状构件24的外表面的橡胶弹性体26可以例如被一体地成形为单体。在图1中,板状部38设置在外支架32的圆筒部36的上端。板状部38中形成有与圆筒部36同轴的贯通孔38A。如图5所示,在贯通孔38A的周缘与橡胶弹性体26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被设计为防止在橡胶弹性体26变形期间,橡胶弹性体26与贯通孔38A的周缘接触。一对侧壁部40被设置为在贯通孔38A的径向外侧立设于板状部38。侧壁部40的上端通过上壁部42而相互连接在一起。一对侧壁部40中的各侧壁部均设置有腿部44。这些腿部44是用于安装于振动接收部16的安装部,并且形成有贯通孔44A。贯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止动构件,其包括:底面部,所述底面部具有供第一安装构件的筒状构件插通内部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经由内支架安装于振动发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所述筒状构件供所述内支架嵌插在内部;和包围部,所述包围部被形成为以能够包围所述筒状构件的方式立设于所述底面部,所述包围部形成有与所述连通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供所述内支架插入所述筒状构件的插入口,其中,所述弹性止动构件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移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28 JP 2014-0927081.一种弹性止动构件,其包括:底面部,所述底面部具有供第一安装构件的筒状构件插通内部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经由内支架安装于振动发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所述筒状构件供所述内支架嵌插在内部;和包围部,所述包围部被形成为以能够包围所述筒状构件的方式立设于所述底面部,所述包围部形成有与所述连通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供所述内支架插入所述筒状构件的插入口,其中,所述弹性止动构件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移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止动构件,其中,所述连通孔的周缘处形成有变形容易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止动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晃教吉田敏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