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及其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30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底座。其中,烹饪器具的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底座的散热孔,沿底座的中心向底座的边缘方向,多个散热孔呈放射状分布在底座上,以使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利于由散热孔排出的气流沿散热孔的侧壁扩散到各个方向,提升了气流的扩散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可通过有效增大单个散热孔的排气面积,增大气流流动通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效提升了底座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和包括该烹饪器具的底座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小家电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一般需要采用风扇进行强制散热,为了达到散热的目的,这些产品的底座上通常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布的散热孔,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方形或近似方形散热区域,然而该种布局的散热结构,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升散热效果的烹饪器具的底座。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烹饪器具的底座的烹饪器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底座的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多个所述散热孔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底座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多个沿底座的中心向底座的边缘方向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孔,使得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这样有利于由散热孔排出的气流沿散热孔的侧壁扩散到各个方向,提升了气流的扩散面积,符合烹饪器具上风从风扇风道中引出后扩散的流动趋势,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通过将多个散热孔构造
呈扇形散热区域,可有效增大单个散热孔的排气面积,增大气流流动通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从而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规则的方形或近似方形的散热区域,而造成气流的扩散方向单一、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并且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效提升了底座的美观性,使得整个底座在外观上显得更自然美观。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近似扇形散热区域、扇环形散热区域或近似扇环形散热区域,均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具有多个所述散热孔且位于同一圆周上。上述实施例中,将多个散热孔沿底座的中心向底座的边缘方向规则排布,在保证多个散热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底座的美观性,并使得多个散热孔的加工简单,成型方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分为多列,每一列中的多个所述散热孔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逐渐增大。上述实施例中,每一列中靠近底座边缘的散热孔的截面尺寸大于靠近底座中心的散热孔的截面尺寸,使更多的气流经靠近底座边缘的散热孔排出,从而有利于烹饪器具内的热气流向底座的边缘的扩散,增强了气流的散热速度,提升了散热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最左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0°<α<180°。上述实施例中,将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保证多个散热孔排布的规则性,提升底座的美观性;
设置0°<α<180°,以保证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散热区域呈扇形或扇环形,并使得风形成单向性,不会产生绕流,便于热量的排出;α等于180°时,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的左侧壁与位于最右列的散热孔的右侧壁平直,气流流动力会极大的削弱,导致最左列和最右列排出的气流缺少流动动力,不利于热量的排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最左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60°≤α≤120°。上述实施例中,设置60°≤α≤120°,既能保证散热孔所构造成的散热区域的面积,具有足够的流动动力,又能避免每一组中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与最右列的散热孔排出的气流相互干扰,提高烹饪器具的散热效率;α<60°时,导致散热区域过小、散热方向过少,不利于烹饪器具内的热量沿各个方向排出;α>120°时,导致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与最右列的散热孔因流动动力出现明显减弱而影响散热效果,并且不利于多个散热孔在底座上进行合理布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等间距设在所述底座上,每一列中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孔之间连接有筋条。上述实施例中,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沿底座的中心向座的边缘方向等间距设置,使得气流在不同散热孔中平稳扩散,提高了底座的散热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孔上靠近所述底座中心的侧壁与远离所述底座中心的侧壁之间的距离w1和所述筋条的宽度w2的比值为1<w1:w2≤3。上述实施例中,散热孔的宽度与筋条的宽度的比值小于1时,使得散热孔宽度过小,导致散热面积过小,不利于热量的排出;散热孔的宽度与筋条的宽度的比值大于3时,导致散热孔的开孔面积过大,筋条过窄,无法保证底座的强度;因而设计散热孔的宽度与筋条的宽度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3时,既能保证底座的散热效率,又能够避免筋条过窄而导致底座的强度不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孔呈扇形或长条形或圆形状。当然,散热孔也可设计成其它形状,如梯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底座中心向外侧方向上多个所述
散热孔呈现由低向高布置。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将散热孔由低向高设置,出风口在高度方向形成更宽的面,不会互相干扰,实现对烹饪器具良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底座,10散热孔,11筋条,12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及其底座。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底座1的散热孔10,沿底座1的中心
向底座1的边缘方向,多个散热孔10呈放射状分布在底座1上,以使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底座的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多个所述散热孔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底座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底座的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多个所述散热孔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底座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具有多个所述散热孔且位于同一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分为多列,每一列中的多个所述散热孔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最左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0°<α<18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鹰程永康李福友张垚杨保民郭雄伟李景文唐修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