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包括纬纱层、第一斜向衬纬层和第二斜向衬纬层,所述的纬纱层上覆盖一层第一斜向衬纬层,所述的纬纱层为0°纬纱层,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上覆盖一层第二斜向衬纬层,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为‑60°纬纱层,所述的第二斜向衬纬层为+60°纬纱层,所述的纬纱层的下表面和第二斜向衬纬层的上表面覆盖有超薄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通过多轴向经编编织,经纬纱线不交叉、无弯曲,始终保持平直状态,经编得到的三轴向经编织物各个方向的适应力及应变能力都较高,既具有超薄轻便的服用性能,又具有防水、透视透气、抗撕裂的性能,与传统的面料相比,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经编面料的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热性好、耐磨性好、耐光性好、耐腐蚀等特点,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好,涤纶作为衣用纤维,其织物在洗后达到不皱、免烫的效果。常将涤纶与各种纤维混纺或交织,如棉涤、毛涤等,广泛用于各种衣料和装饰材料。涤纶在工业上可用于传送带、帐篷、帆布、缆绳、渔网等,特别是做轮胎用的涤纶帘子线,在性能上已接近锦纶。涤纶还可用于电绝缘材料、耐酸过滤布、医药工业用布等。随着纺织工业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面料的服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涤纶面料具有轻薄的特点,方便穿着和携带,增强轻便性能。目前,市场上的超薄涤纶面料具有手感柔软、亲肤性能好、悬垂性优良的特点,常用于制作高档休闲服装、户外帐篷,但是存在易撕裂、缝制困难和防水性能差等缺点,耐用性较低,防水性能也较差,降低了超薄涤纶面料产品的耐用度和防水性能,尤其是户外帐篷、登山包等产品,对面料抗撕裂及防水性能要求更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面料的轻便超薄要求,同时增加涤纶面料的抗撕裂及防水性能,有必要提出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抗撕裂防 水涤纶面料,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超薄涤纶面料的强度较低,抗撕裂和防水性能较差,产品的耐用度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包括纬纱层、第一斜向衬纬层和第二斜向衬纬层,所述的纬纱层上覆盖一层第一斜向衬纬层,所述的纬纱层为0°纬纱层,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上覆盖一层第二斜向衬纬层,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为-60°纬纱层,所述的第二斜向衬纬层为+60°纬纱层,所述的纬纱层、第一斜向衬纬层和第二斜向衬纬层通过捆绑纱经编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纬纱层的下表面和第二斜向衬纬层的上表面覆盖有超薄涂层。作为优选,所述的纬纱层、第一斜向衬纬层和第二斜向衬纬层各层纱线之间的间隔角度均为60°。作为优选,所述的纬纱层纱线和捆绑纱为3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和第二斜向衬纬层纱线为4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或锦纶66纤维长丝。作为优选,所述的超薄涂层为生态PU超薄涂层。作为优选,所述的捆绑纱与纬纱层纱线呈90°,并采用闭口编链组织编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及其制备工艺,采用涤纶细旦纤维长丝和锦纶纤维长丝,通过多轴向经编编织,经纬纱线不交叉、无弯曲,始终保持平直状态,经编得到的三轴向经编织物各个方向的适应力及应变能力都较高,面料较薄并且三个方向的纱线形成无数个三角结构,提升了面料的受力强度、抗拉强力和剪切性能,提高了纺织品的抗撕裂性能,且纤维长丝呈有序取向排列,通过生态PU超薄涂层整理加工,使得环保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更容易流动并渗透至面料织物的内部,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织物表面既具有隐形的小方格或菱形格效应, 进一步增强了纺织品的抗撕裂,可广泛应用于高档的休闲服装、户外帐篷、登山包等,与传统的面料相比,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的层状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的铺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包括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所述的纬纱层1上覆盖一层第一斜向衬纬层2,所述的纬纱层1为0°纬纱层,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2上覆盖一层第二斜向衬纬层3,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2为-60°纬纱层,所述的第二斜向衬纬层3为+60°纬纱层,所述的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通过捆绑纱经编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纬纱层1的下表面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的上表面覆盖有超薄涂层4。进一步地,所述的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各层纱线之间的间隔角度均为60°,所述的捆绑纱与纬纱层1纱线呈90°,并采用闭口编链组织编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以间隔角度为60°铺叠编织,形成三轴向经编面料,各层上的纱线伸直且平行排列,且各层纱线没有交织点存在,纱线不交叉不弯曲,纱线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来承载外力及变形,此外,三轴向的纱线形成微三角结构,各个方向上的适应力及应变能力都较好,并且具有较高的抗撕裂性能和良好的适应性,织物的抗拉强力较高、剪切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高,具备优异的抗撕裂、抗撕裂延展性能,织物在受到外在负荷时,纱线层中的纱线会聚集到一起抵抗外力的破坏,且面料织物中的纤维长丝呈有序取向排列,这使得树脂更容易流动,渗透到织物的内部,提高面料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的纬纱层1纱线和捆绑纱为3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纱线为4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或锦纶66纤维长丝。采用30D、4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或锦纶66纤维长丝编织,强度高、耐磨性好,且纤维长丝较细,使得面料具有超薄的性能,满足现代人对面料轻薄特点的要求。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超薄涂层4为生态PU超薄涂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生态PU超薄涂层采用环保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聚氨酯(PU)树脂由于其分子结构含有与天然皮革中氨基酸极为相似的氨基甲酸酯基(-NH-CO-O-),因此它可赋予织物表面天然皮革般的柔软与弹性,大大提高产品档次,且其高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可与纤维上的羟基和羧基等活泼基团反应,形成牢度的化学键,大大提高附着力,同时赋予织物防水、透湿、防皱抗缩,柔软滑爽及赋有皮革般弹性等性能特点,可广泛用作滑雪衫、风雨衣、羽绒服、运动休闲服等服装面料及帐篷布、箱包布、装饰布、防油布等工业用布的涂层整理。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 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长丝:制备面料用3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4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和锦纶66纤维长丝,备用。步骤二、整经处理:在整经机上对经步骤一制备的纤维长丝进行整经处理。步骤三、面料织造:在经编机上进行三轴向经编面料的织造,将步骤二处理后的3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铺设在经编机工作台上,与经编机工作台呈90°铺设,将4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与经编机工作台呈正向60°铺设在3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层上,将锦纶66纤维长丝与经编机工作台呈负向60°铺设在4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层上,然后采用30D涤纶细旦纤维长丝为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包括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纱层(1)上覆盖一层第一斜向衬纬层(2),所述的纬纱层(1)为0°纬纱层,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2)上覆盖一层第二斜向衬纬层(3),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2)为‑60°纬纱层,所述的第二斜向衬纬层(3)为+60°纬纱层,所述的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通过捆绑纱经编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纬纱层(1)的下表面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的上表面覆盖有超薄涂层(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包括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纱层(1)上覆盖一层第一斜向衬纬层(2),所述的纬纱层(1)为0°纬纱层,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2)上覆盖一层第二斜向衬纬层(3),所述的第一斜向衬纬层(2)为-60°纬纱层,所述的第二斜向衬纬层(3)为+60°纬纱层,所述的纬纱层(1)、第一斜向衬纬层(2)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通过捆绑纱经编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纬纱层(1)的下表面和第二斜向衬纬层(3)的上表面覆盖有超薄涂层(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撕裂防水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纱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舟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青松轻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