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病菌几丁质合酶及其基因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020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5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中的几丁质合酶。其氨基酸序列为与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相似性在90%以上,优选在95%以上,更优选在98%以上且具有与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辣椒疫霉病菌的几丁质合酶的活性水平能够调节活性孢子囊和活性游动孢子的产量从而影响辣椒疫霉病菌的致病力或寄主的发病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几丁质合酶,特别涉及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中的几丁质合酶。
技术介绍
卵菌门(Oomycota)中存在很多重要的植物病原卵菌,可以侵染多种寄主植物,如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可以侵染茄科植物辣椒与番茄,豆科植物青豆与菜豆以及葫芦科中的大多数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辣椒疫病是辣椒种植与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辣椒疫病具有侵染途径多,病程短,蔓延速度快等特点,发病条件适宜时,短期内可造成辣椒大量萎蔫死亡,甚至绝产。而大豆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1989年,中国东北地区首次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现已在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省和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及北京市、山东省等地发现。卵菌门的无性生殖可以产生孢子囊与游动孢子。孢子囊呈梨形或是柠檬形。在发生植物病害时,病原孢子囊通常在植株发病部位表面形成。孢子囊可以随风、雨水以及灌溉用水进行远距离的传播。孢子囊与寄主植株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几丁质合酶,其氨基酸序列为与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相似性在在93%以上,优选在95%以上,更优选在98%以上且具有与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几丁质合酶,其氨基酸序列为与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相似性在在93%以上,优选在95%以上,更优选在98%以上且具有与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几丁质合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丁质合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3.一种能够编码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几丁质合酶的DNA序列;优选所述DNA序列为与如SEQ ID No.3所示的DNA序列的相似性在75%以上,进一步优选在85%以上,更优选在95%以上且具有与如SEQ ID No.3所示的DNA序列相同功能的DNA序列;最优选所述D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DNA序列转录得到的RNA序列;优选所述RNA序列为与如SEQ ID No.3所示的DNA序列转录的RNA序列的相似性在75%以上,进一步优选在85%以上,更优选在95%以上且具有与如SEQ ID No.3所示的DNA序列转录的RNA序列相同功能的RNA序列;最优选RNA序列为如SEQID No.3所示的DNA序列转录的RNA序列。5.一种能够抑制和/或杀灭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生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抑制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DNA序列的转录,或抑制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RNA序列的翻译,或抑制和/或失活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西莉张灿王为镇刁永朝牟文君刘利迟源冬刘鹏飞张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