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华专利>正文

一种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8902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5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水质良好、日照充足、呈微酸性粘质土壤的稻田;在稻田内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宽2-3米,深50-70厘米,田间沟宽1-2米,深30-50厘米,围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窝,鱼沟和鱼窝相连,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放养前2-3周,每亩稻田用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新水,每亩稻田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泥鳅放养前,要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浸泡;稻田水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时,选择体长3-5厘米的泥鳅放养,每亩稻田放养3-5万尾。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增肥、增产养殖泥鳅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鳅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铁等矿物元素以及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䲟鱼、黄鱼、虾高出3~4倍,而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的含量也比其他鱼类要高。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利用稻田高效、增肥、增产养殖泥鳅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呈微酸性粘质土壤的稻田;在稻田内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宽2-3米,深50-70厘米,田间沟宽1-2米,深30-50厘米,围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窝,鱼沟和鱼窝相连,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放养前2-3周,每亩稻田用100-15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呈微酸性粘质土壤的稻田;在稻田内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宽2‑3米,深50‑70厘米,田间沟宽1‑2米,深30‑50厘米,围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窝,鱼沟和鱼窝相连,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放养前2‑3周,每亩稻田用100‑15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每亩稻田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泥鳅放养前,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呈微酸性粘质土壤的稻田;在稻田内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宽2-3米,深50-70厘米,田间沟宽1-2米,深30-50厘米,围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窝,鱼沟和鱼窝相连,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放养前2-3周,每亩稻田用100-15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每亩稻田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泥鳅放养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