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混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56498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稻鳅混养的方法,2-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修建田埂、铺设天网、地网、施有机肥、种植稻田、放养泥鳅、投放饲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环保、操作简单,生产的稻米不含有农药残留物,具有应用前景。本发明专利技术养殖的泥鳅可以对稻田进行松土,节约了人力资源。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的天网和地网,有效预防了防止鱼鹰、白鹭、夜鹭、蛇、老鼠等天敌的侵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公开了,2-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修建田埂、铺设天网、地网、施有机肥、种植稻田、放养泥鳅、投放饲料。本专利技术环保、操作简单,生产的稻米不含有农药残留物,具有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养殖的泥鳅可以对稻田进行松土,节约了人力资源。本专利技术设有的天网和地网,有效预防了防止鱼鹰、白鹭、夜鹭、蛇、老鼠等天敌的侵害。【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传统农业生产不仅生产效率低,农民收益小而且农业产生依赖大量的农药、化肥,引发稻田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稻米品质下降、病虫害抗药性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使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得十分脆弱,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虽然现有的生态混养方法中,有将鱼与稻混养的方法,但鱼苗对养殖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当稻谷收割使其,仍需要持续供水,水资源浪费严重,而鱼价上涨幅度有限,未来经济前景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中稻田养殖有农药残留、稻米品质下降及现有的混养方式条件苛亥|J、浪费水资源等缺陷,公开了条件简单、安全可靠、适合大批量生产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2 —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IOO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过道便于收割机及拖拉机进入,深沟宽沟的目的便于夏季高温及冬季过冬。养鱼稻田选择时考虑以下几点: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2 —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 ;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0-30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在田埂及环沟里用希腊进口的利得膜做防逃设施覆盖。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目的防止泥鳅逃跑。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天网与地网防止鱼鹰、白鹭、夜鹭、蛇、老鼠等天敌的侵害,同时便于拖拉机和收割机的进入。F.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采用混底肥作为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在种植水稻期间,先后使用螟虫性诱剂、灭虫黄板、灭虫灯、赤眼蜂、菊花堆、糖水灯诱等技术进行绿色防病和控病,保持水稻生长过程的有机。G.每亩放养泥鳅150kg ;为了更好地掌握泥鳅的最佳放养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做了放养每斤100-120条和150-200条两种规格泥鳅的对比实验,结果是初学者适合每斤100-120条的规格,成活率高。H.保持在5cm以上或IOcm以上;保持田中水质肥沃,适时加注肥料。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IOcm以上。养殖中期,此时正是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保持在IOcm以上。养殖期间无需换水,水少了可适量加水,因为换水会引起泥鳅的剧烈游动造成泥鳅互相摩擦易擦伤,从而伤口感染起白点会霉变死亡。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消毒用药。1.在傍晚,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5%,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或/和米糠;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每天进行投饵。前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1.5%,中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后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5%。主要投喂的泥鳅饲料为天然的植物性饵料或购买的泥鳅专用饲料。如:麦麸、米糠等,简单点可直接购买通威泥鳅专用饲料,有浮料和沉料两种。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天暖和可投喂两到三次。阴天和气压低的雨天应减少或不投饵料。作为优选,步骤B中,口子底部的利得膜与地平面的角度为15度,口子底部的利得膜靠近第二环沟田埂侧高于靠近第一环沟田埂侧。覆盖的时候是按内高外低向沟倾斜15度,目的便于拷田时,泥鳅从田里游向沟里,达到防逃及防草的效果;作为优选,步骤D中,环沟架起过道楼板;道楼板便于工作行走通道。作为优选,步骤E中,热镀锌钢丝经纬型排列,用热镀锌钢丝把热镀锌钢管拉直。作为优选,步骤E中,天网为口径为13cm的鱼网。作为优选,步骤E中,地网为尼龙网。地网四周埋入土中30cm。作为优选,步骤G中,每500kg中150-200条泥鳅。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专利技术环保、操作简单、经济、高效,生产的稻米不含有农药残留物,具有应用前景。( 2 )本专利技术养殖的泥鳅可以对稻田进行松土,节约了人力资源。(3)本专利技术设有的天网和地网,有效预防了防止鱼鹰、白鹭、夜鹭、蛇、老鼠等天敌的侵害。(4)本专利技术方法节约了水资源。 (5)本专利技术在种植水稻期间防病和控病的过程中不使用含化学成分的杀虫剂;使用螟虫性诱剂、灭虫黄板、灭虫灯、赤眼蜂、菊花堆、糖水灯诱等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2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IOO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 ;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0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F.稻田施肥: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G.每亩放养泥鳅150kg ;H.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IOcm以上;1.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或米糠。在傍晚,前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I %,中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 %,后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另外:步骤B中,口子底部的利得膜与地平面的角度为15度,口子底部的利得膜靠近第二环沟田埂侧高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100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0‑30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F.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G.每亩放养泥鳅150kg;H.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10cm以上;I.在傍晚,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5%,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或/和米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