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稻田养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23205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9:56
一种泥鳅稻田养殖的方法,涉及水产养殖领域,选择无污染的田块,土质为壤土或者黏土,pH值5.5~7,地块面积333~2000平方米,休整稻田养鳅的基本设施;水稻返青后,排干田间水,暴晒3天,每亩施有机肥50千克,加水到20~30厘米,亩投放5~6厘米鳅种75千克,每天投喂一次人工饲料,饲料为泥鳅专用硬颗粒饲料,日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3~4%。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泥鳅稻田养殖的方法,操作过程简单,使用稻田养殖泥鳅,可以增加水田的亩产收入,可扩大泥鳅的养殖规模,促进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比传统方法养殖泥鳅的成活率更高,泥鳅生长速度更快,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可以促进泥鳅的快速生长,降低泥鳅的应激反应;通过调整稻田施肥方法,从而减少稻田施肥对泥鳅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 -种泥稻田养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 上需求量较大,价格较好,人工养殖利润高,见效快,养殖前景看好。国内泥鳅的养殖面积 为1500万?20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养殖模式 主要是池塘围网有土养殖。目前制约泥鳅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泥鳅生长速度慢,年生长 速度很难达到3倍以上;目前,泥鳅养殖主要采用的池塘养殖,但可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有 限,泥鳅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一种泥鳅稻田 养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田块选择:选择水量充足,排灌方便,雨季不涝,水质清新无污染的田块,土质为壤 土或者黏土,pH值5. 5?7,地块面积333?2000平方米,即0. 5?3亩,最大不易超过6 亩,水稻品种选择中稻、晚稻。 稻田养鳅的基本设施,在稻田的四周开挖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鳅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水量充足,排灌方便,雨季不涝,水质清新无污染的田块,土质为壤土或者黏土,pH值5.5~7,地块面积333~2000平方米,水稻品种选择中稻、晚稻;在稻田的四周开挖环沟,宽0.5~1米,深0.35~0.5米;用土方加固四周田埂;在田间开挖鱼沟,标准与环沟相同,环沟、鱼沟的总面积占水田的10%以上,在田埂与环沟间设置防逃网,防逃网用木桩、铁丝固定,并高出田埂30厘米;稻田的进排水口设置拦鱼栅防逃设施;水稻返青后,排干田间水,暴晒3天,每亩施有机肥50千克,加水到20~30厘米,亩投放5~6厘米鳅种75千克,第一周内不投喂,以后每天投喂一次人工饲料,饲料为泥鳅...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泥鳅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水量充足,排灌方便,雨季不涝,水质 清新无污染的田块,土质为壤土或者黏土,pH值5. 5?7,地块面积333?2000平方米,水 稻品种选择中稻、晚稻; 在稻田的四周开挖环沟,宽0.5?1米,深0.35?0.5米;用土方加固四周田埂;在田 间开挖鱼沟,标准与环沟相同,环沟、鱼沟的总面积占水田的10 %以上,在田埂与环沟间设 置防逃网,防逃网用木桩、铁丝固定,并高出田埂30厘米;稻田的进排水口设置拦鱼栅防逃 设施; 水稻返青后,排干田间水,暴晒3天,每亩施有机肥50千克,加水到20?30厘米,亩 投放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在良李艳董在好吴浩文
申请(专利权)人:怀远县孔津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