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泥鳅疾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0525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泥鳅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泥鳅疾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1)在鳅苗下池前进行对泥鳅进行药剂浸泡消毒处理,浸泡时间2-3分钟;(2)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温,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池水溶氧;(3)定期投喂药饵;(4)在饲养过程中定期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5)泥鳅捕捞运输过程中规范操作;(6)在每天巡池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池中有病鱼、死鱼,要马上捞出,查明发病、死亡的原因,采取治疗措施;对病鱼和死鱼药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法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科学有效,可有效防止泥鳅的舌杯虫病发生,从而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鳅养殖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泥鳅,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泥鳅在饲养过程中发病很少,但是,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水质腐败严重、投喂的饲料腐败变质或营养不全面时,也会发生疾病。一旦发生疾病,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特别是舌杯虫病,病原体是纤毛纲的舌杯虫。虫体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内,平时摄取周围水体的食物营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泥鳅疾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1)在鳅苗下池前进行对泥鳅进行药剂浸泡消毒处理,浸泡时间2‑3分钟;(2)每星期加注一次新水,调节池水水温,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池水溶氧;(3)定期投喂药饵,一星期两次,每亩投食药饵3‑4千克;(4)在饲养过程中每星期一次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化水全池泼洒;(5)泥鳅捕捞运输过程中规范操作;(6)在每天巡池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池中有病鱼、死鱼,要马上捞出,查明发病、死亡的原因,采取治疗措施;对病鱼和死鱼药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法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蕫在良曲春娟汤二红吴浩文崔峰蕫在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孔津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