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133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包括驱动信号线、左驱动电路和右驱动电路,所述左驱动电路和右驱动电路对称排列在驱动信号线的两侧,左驱动电路和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均与驱动信号线连接。如此排列的版图结构,增加了驱动单元的差分对称性,改善了驱动信号的差分性能,与驱动信号线垂直又互不交叠,使得驱动信号与电源布线之间的耦合干扰大大减小;同时,由于将驱动模块分成若干小的重复单元,具有高度可重用性,提高了版图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集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低阻抗负载的芯片版图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芯片驱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芯片的应用过程中,人们希望芯片输出信号的差分性能达到较高要求,同时又要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对版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的芯片驱动版图布局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是通过对驱动输出晶体管采用叉指形式而实现的。尽管这种布图方式非常简单,但大量叉指晶体管源漏区相连,会造成电流分配不均匀,降低了版图的一致性,尤其在高速率、大电流的情况下,金属抗电迁移的能力随之下降,影响芯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存在电流分配不均匀、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本技术采用重复驱动单元累加的布图方式,提高版图模块的可重用性和一致性,提高芯片性能,改善高速信号的差分性能,并抑制高速率、大电流信号对电源线造成的串扰,进而减小对片上其他低速、小电流模块的影响。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电源线1、驱动信号线2、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所述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 4对称排列在驱动信号线2的两侧,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的输出端均与驱动信号线2连接。上述驱动电路包括若干个可重复利用的驱动单元。上述电源线1覆盖在驱动电路的上方,电源线1与驱动信号线2垂直且不交叠。每个驱动单元的漏极D或源极S与驱动信号线连接。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1、本技术所揭示的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由于是采用重复驱动单元累加的布图方式,即驱动电路左右对称排列在驱动信号线的两侧,增加了驱动电路的差分对称性,使得版图的可重用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提高,改善了高速信号的差分性能。2、本技术各个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在驱动信号线上,电源线覆盖在两侧的驱动电路上方,与驱动信号线垂直又互不交叠,使得驱动信号线与电源布线之间的耦合干扰大大减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芯片驱动版图布局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电源线,2-信号驱动线,3-左驱动电路,4-右驱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其布局采用驱动单元累加的差分对称布局,即驱动单元左右对称重复 排列在驱动信号线的两侧,并非图1中的叉指晶体管实现方式。漏极和源极可以互换。通过相同驱动单元的重复排列,提高了版图模块的可重用性和一致性,改善了高速信号的差分性能。此外驱动信号线的位置位于布局的中心轴线,与驱动模块的电源线互相垂直且不相交叠。在大电流信号,减小了驱动信号和电源线间的耦合效应。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线(1)、驱动信号线(2)、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所述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对称排列在驱动信号线(2)的两侧,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的输出端均与驱动信号线(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线(1)、驱动信号线(2)、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所述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对称排列在驱动信号线(2)的两侧,左驱动电路(3)和右驱动电路(4)的输出端均与驱动信号线(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驱动电路的版图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刚王晋田泽唐龙飞刘敏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