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温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535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温垫装置,适用于供人体躺卧,包含一介质单元,其包括一以热可塑性聚氨酯材质制成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介质层、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且能隔绝温度穿透的反射层,及多个形成于该介质层上且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当人体躺卧于该介质单元上时,自身所发散的温度会向下传导至该反射层,并借由该多个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来回反射传导温度,以聚集并保持躺卧于其上的人体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聚温垫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供人体躺卧的聚温垫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生活繁忙紧张,加上各方面的压力,所以经过一天忙碌的生活需要良好休息,以储备能量为明日奋斗,更可使身体及体能保持在最佳状态,因此夜晚的睡眠显得无比的重要,而为了提升睡眠品质,选择一个良好舒适的床垫及枕头等弹性结构,即为有效提升睡眠品质的关键。在温度较低的季节,为了避免睡眠期间气温太低,导致人体失温而生病,人们大多会增添较厚或多盖几件棉被,使暖空气在棉被内对流,以确保体温在适宜的环境。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不同,棉被容易因翻动、滚动而脱离身体,令使用者因感受到低温而清醒,或是生病等降低睡眠品质的困扰。为了避免影响睡眠品质,业者便设计出具有保温功能的床垫,也就是在床垫内部设置电热管、电热丝或电热片等发热装置,当该等发热装置与市电连通后,则可产生保温保暖的效果。然而,人们的睡眠时间约需要六至十小时不等,长时间以电能作为供应来源的电热式床垫,恐将造成庞大的电力开支,此外,过多的电能消耗更造成电能的浪费,而衍生不具节能的环保诉求,由上可知现有床垫垫实有进一步改良精进的必要。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新型第M451885号专利「保温结构与使用其之垫体」,该垫体10包括一底面11,及一承载面12,而保温结构100设置于该底面11之上,并包括一底层110、一隔热层120、一弹性层130,及一表层140。该隔热层120覆盖于该底层110之上,该弹性层130覆盖于该隔热层120之上,该表层140覆盖于该弹性层130之上,该承载面12位于该保温结构100之上。该底层110为防滑布,该隔热层120为碳纤维布,该弹性层130为弹性棉,该表层140为绒布,借由多层不同结构的组合,以期在保温方面能达到更优良的成效。经由以上的叙述,可知现有保温结构与使用其的垫体于实际使用时仍然有以下的缺点产生:一、使用不便该底层110、该隔热层120、该弹性层130及该表层140各层间,虽可采用粘合、缝合、热熔等任一种方法进行结合,但是供人体卧躺的表层140为绒布材质所制成,即使该保温结构100是利用粘合将各层结合,但是当天候变化而需将该表层140自该弹性层130上分离时,该表层140需另行贮放,而形成占空间与组卸的不便利性。二、蓄热效能不佳当使用者躺卧于该承载面12上时,使用者本身所散发的热能,可被该隔热层120阻绝,而不至快速散逸到相对低温的外界环境,但是,呈平面的隔热层120因无法来回反射使用者本身所散发的热能,而无法提升该垫体10蓄热保温的功效。上述缺点都显现现有保温结构与使用其的垫体在使用上所衍生的种种问题,如能设计出可有效改善现有垫体10的缺点,研发出一种使用便利与提升保温效能的设计,将可满足现代人的切身需求,以达到提升市场上竞争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聚温垫装置,适用于供人体躺卧,并包含一介质单元。该介质单元包括一以热可塑性聚氨酯材质制成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介质层、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且能隔绝温度穿透的反射层,及多个形成于该介质层上且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当人体躺卧于该介质单元上时,自身所发散的温度会向下传导至该反射层,并借由该多个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来回反射传导温度,以聚集并保持躺卧于其上的人体的温度。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聚温垫装置,还包含一纤维单元,其包括一设置于该反射层上并以纤维材料制成的纤维层。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聚温垫装置,还包含一弹性单元,其包括一与于该介质层的第二表面连接并以弹性材料所制成的弹性层。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弹性层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本体,及多个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气囊。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弹性层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本体,及多个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弹簧。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聚温垫装置,还包含一升温单元,其包括一设置于该介质层与该弹性层间的加热器,及一与该加热器电连接的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可控制该加热器作动与否。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弹性层是以热可塑性聚氨酯的材质所制成。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反射层由镀铝膜所制成。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纤维层中掺有多个远红外线纳米粒子。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当人体躺卧于该介质单元上时,自身所发散的温度会向下传导至该反射层,并借由该多个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来回反射传导温度,以聚集并保持躺卧于其上的人体的温度,借由立体形状的反射部,优于使用平面的反射部,可使向下传导的温度于其内不断来回反射传导,使温度得以持续蓄热,而达到保持躺卧于其上的温度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习知中国台湾新型第M451885号一种保温结构与使用其的垫体;图2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本技术聚温垫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介质单元的另一态样;图4是一步骤示意图,说明本技术的聚温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及图5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技术聚温垫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符号说明:3 介质单元;31 介质层;311 第一表面;312 第二表面;32 反射层;33 反射部;4 纤维单元;41 纤维层;411 远红外线纳米粒子;5 弹性单元;51 弹性层;510 容置空间;511 本体;512 气囊;513 弹簧;6 升温单元;61 加热器;62 控制开关;91~94 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阅图2、3,为本技术聚温垫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聚温垫装置适用于供人体躺卧,并包含一介质单元3、一纤维单元4、一弹性单元5,及一升温单元6。该介质单元3包括一以热可塑性聚氨酯材质制成并具有一第一表面311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312的介质层31、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311上且能隔绝温度穿透的反射层32,及多个形成于该介质层31上且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33。特别说明的是,在图2中所绘制的反射部33仅形成于该介质层31的第一表面311上,且为平整的反射部33,反之,于图3中所绘制的反射部33,则同时形成于该介质层31的第一、二表面311、312上,且为弧形的反射部33,实际实施时,该反射部33的成型态样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方形、多边形、不规则形、或是菱形,不应以此所揭露者为限。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反射层32是由镀铝膜所制成,且该镀铝膜为一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材质所制成。较佳地,当人体躺卧于该介质单元3上时,自身所发散的温度会向下传导至该反射层32,并借由该多个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33来回反射传导温度,以聚集并保持躺卧于其上的人体的温度,进而达到保温的目的。通过立体形状的反射部33,优于使用平面的反射部33,可使向下传导的温度于其内来回反射传导温度,以有效延长温度的反射路程,而达到保持躺卧于其上的温度的功效。进一步地,在该介质单元3上设置该纤维单元4,以供人体躺卧并提升躺卧的舒适性,而该纤维单元4包括一设置于该反射层32上并以纤维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温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介质单元,其包括一以热可塑性聚氨酯材质制成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介质层、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且能隔绝温度穿透的反射层,及多个形成于该介质层上且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温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介质单元,其包括一以热可塑性聚氨酯材质制成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介质层、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且能隔绝温度穿透的反射层,及多个形成于该介质层上且呈立体形状的反射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温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纤维单元,其包括一设置于该反射层上并以纤维材料制成的纤维层。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温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弹性单元,其包括一与于该介质层的第二表面连接并以弹性材料所制成的弹性层。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温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庚贤
申请(专利权)人:鼎基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