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安全、可靠地确保用于经皮地到达体内的路径的工具,更具体地说,提供一种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是以形成即使用穿刺针等进行穿刺也不会马上破裂的球囊为目的来使用,同时可以向保持有该球囊的管中安装或插入内窥镜来使用。在后端具备内窥镜安装部的薄壁的本体管1中,在其表面设置有球囊2,在本体管1上设置有与球囊2内气液流通地连通的分支管4,进而,在该分支管4的后端设置有连接用的连接体5,在用穿刺针12来穿刺上述球囊2时不会立即破裂,可以确保内腔直到吸引球囊内的液体后球囊收缩为止。(*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用球囊,是为了安全、可靠地确保用于经皮地引入体内的路径的工具,可以以形成即使用穿刺针等进行穿刺也不会马上破裂的球囊为目的来使用,同时可以向保持有该球囊的管中安装或插入内窥镜来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特别是作为经肠给予营养的方法,在1979年由小儿外科医生Gaudert和内窥镜外科医生Ponsky开发了作为使用内窥镜来在胃的内腔和腹壁的皮肤表面形成瘘孔的内窥镜的手术之一的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G)(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进而,开发出了几个应用了该技术的技术,且它们正逐渐广泛普及。但是,由于要穿刺胃壁·腹壁,所以在“蓄积有大量腹水的病例”“肝脏、横行结肠位于胃和腹壁之间的病例”、“有胃手术史的病例”等的病例中不能使用,或难以使用。另外,还有经鼻地将管留置在胃内的方法,但是在长期留置时,鼻孔、鼻腔、咽喉的疼痛变强,有时在鼻孔中形成溃疡,难以持续留置,进而,有时会由于难以排出喀痰而并发肺炎。这从QOL的观点出发也非优选。进而,在1993年,由中野等人开发了在X线透视下形成颈部食道瘘的方法。留置方法,是经鼻地向食道中插入附有球囊的管,在颈部食道中向球囊中注入造影剂来使颈部食道的内腔扩张。然后,在X线透视下经皮地穿刺颈部食道,制作颈部食道瘘,留置营养管。该留置法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少,对于长期营养控制是有用的,但是该方法只在X线透视下进行穿刺,如果根据颈部的解剖学构造来进行,则有伴随危险的可能性。进而,附有球囊的管使用福利导管(Foley catheter),在穿刺时通过观察球囊的破裂来判断穿刺针是否到达食道内腔,有可能造成破裂后的针尖端引起的食道壁的损伤、针刺浅而导致穿刺针从食道壁脱离。另一方面,在1997年,本申请的专利技术者大石等人,改良了中野等人的在X线透视下形成颈部食道瘘的方法,作为穿刺球囊导液管的球囊的方法,专利技术了在体外使用超声波探针来确认球囊位置,同时用穿刺针安全、可靠地穿刺球囊的方法(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但是,该方法也与中野等人的方法一样,使用福利导管,仍然存在有球囊破裂后的针尖端引起食道壁的损伤、穿刺针从食道壁脱离的可能。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一步改良了形成颈部食道瘘的方法,通过形成即使对将要穿刺的球囊导液管的球囊进行穿刺也不破裂的球囊,并通过组合专用的导入工具(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来着眼于不使用X射线装置和内窥镜的、在床边实施的技术,但是在导引线从球囊脱离的操作等精细的操作中,不能完全省略X射线装置的使用。特表平6-503243号公报国际公开第99/36120号公报大石,“关于经皮经颈部食道的胃造瘘术、其适应性及有用性”日本外科学会志,1997年。大石,“关于经皮经颈部食道的胃造瘘术、其要领及副损伤”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志,1997年。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实现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球囊,是为了安全、可靠地确保用于经皮地到达体内的路径的工具,更具体地说,是能够以形成即使用穿刺针等进行穿刺也不会马上破裂的球囊为目的来使用,同时可以向保持有该球囊的管中装备或插入内窥镜来使用内窥镜用球囊。即,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为, (1)一种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其特征在于,在后端具备内窥镜安装部的薄壁的本体管中,在其表面设置有球囊,在本体管上设置有与球囊内气液流通地连通的分支管,进而在该分支管的后端附设有连接用的连接体(连接器),且形成为在用穿刺针对上述球囊进行穿刺时不会立即破裂,可以确保内腔直到通过吸引球囊内的液体而使球囊开始收缩为止;(2)如上述(1)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上述球囊,壁厚为0.01~1mm,抗拉强度为8~25MPa,100%模量为3~6Mpa,伸长度300~460%,球囊内压为2.8~75psi;(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上述本体管,具有可以由内窥镜观察球囊内部的透明性;(4)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从上述本体管前端或球囊前端至内窥镜安装部前端的长度小于等于50mm;(5)如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上述球囊膨胀时的纵向的全长被配置在比内窥镜安装部前端更靠前侧的位置;(6)如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至少前端侧的球囊安装部,以相对于球囊的纵向配置在球囊的内侧的那样来设置。另外,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为,(7)一种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后端具备内窥镜安装部的薄壁的内筒;外套在该内筒上、可沿内窥镜的轴方向移动、且在表面具备球囊的薄壁的滑动筒;与该球囊内气液流通地相通连接、在后端附设有连接用的连接体的分支管;且形成为在用穿刺针对上述球囊进行穿刺时不会立即破裂,可以确保内腔直到通过吸引球囊内的液体而使球囊开始收缩为止;(8)如上述(7)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上述球囊,壁厚为0.01~1mm,抗拉强度为8~25MPa,100%模量为3~6Mpa,伸长度300~460%,球囊内压为2.8~75psi;(9)如上述(7)或(8)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上述内筒和滑动筒,具有可以由内窥镜观察球囊内部的透明性;(10)如上述(7)~(9)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从将滑动筒后退到移动终端时的滑动筒前端到内窥镜安装部的前端的长度,和从内筒前端到内窥镜安装部的前端的长度,都小于等于10mm,且是在将滑动筒后退到移动终端时滑动筒不会接触到内窥镜的弯曲部的长度;(11)如上述(7)~(11)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在内筒和滑动筒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上,设置有在相对于内筒将滑动筒前推至最前端时阻止或抑制该滑动筒的后退的止动件;(12)如上述(7)~(11)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至少前端侧的球囊安装部,被设置为相对于球囊的纵向配置在球囊的内侧。进而,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为,(13)一种穿刺用球囊,其特征在于,是在前端表面具备球囊的本体管,该管具有从后端贯通至前端的内窥镜插入用管腔、和与球囊内气液流通的副管腔,在上述内窥镜插入用管腔的后端具备内窥镜插入部,在上述副管腔的后端具备球囊膨胀和收缩的操作用连接体,且形成为在用穿刺针对上述球囊进行穿刺时不会立即破裂,可以确保内腔直到通过吸引球囊内的液体而使球囊开始收缩为止;(14)如上述(13)所述的穿刺用球囊,上述球囊,壁厚为0.01~1mm,抗拉强度为8~25MPa,100%模量为3~6Mpa,伸长度300~460%,球囊内压为2.8~75psi;(15)如上述(13)或(14)所述的穿刺用球囊,上述本体管具有可以由内窥镜观察球囊内部的透明性;(16)如上述(13)~(15)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用球囊,上述本体管的至少前端侧的球囊安装部,被设置为相对于上述球囊的纵向配置在该球囊的内侧;(17)如上述(13)~(16)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用球囊,上述内窥镜插入用管腔的后端部,设置有膜状密封部件,该膜状密封部件设置有切口或孔。通过使用装备有内窥镜的本专利技术的穿刺用球囊,可以安全·可靠地向所有的管腔脏器(食道、胃、胆管、胰管、肠、尿管、膀胱等)制作用于各种目的的经皮的路径。附图的简单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装备型的穿刺用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管和分支管,该本体管是在前端侧表面上设置有球囊、在后端部具备内窥镜安装部的薄壁的本体管,该分支管是与上述球囊内气液流通地相通连接、在后端附设有连接用的连接体的分支管,上述球囊形成为,在用穿刺针对其进行穿刺时不会立即破裂,可以确保内腔直至在吸引该球囊内的液体后该球囊收缩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英人,坂口幸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大石英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