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穿剌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789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脊椎穿刺针系统,所述的脊椎穿刺针系统发出进入硬膜外腔的信号,稳定硬脊膜。所述的系统具有套管(17),所述的套管(17)在远端端头(52)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和至少一个以一角度从所述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突出的倒钩(50),用于抓握和控制组织。每个倒钩(50)具有一个在管状构件绕其总轴旋转时抓握组织的锋利边缘。所述系统的一个实施形式具有绕套管(17)环形表面间隔设置的多个单向倒钩(50)。所述系统包括一种指示器机构,当套管遭遇和穿透组织时,所述的指示器机构给出视觉和触觉指示。所述的系统便于正确地在硬膜外腔或者蛛网膜下腔布置各类导管或者补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椎穿刺针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单独的和与硬膜外管心针结合的硬膜外套管,其在管心针穿透时稳定组织并且提供接触和组织穿透的视觉指示和触觉指示。
技术介绍
硬膜外套管和脊椎穿刺针用于各种医学目的,包括为实验室检查和测定抽取脑脊液(CSF)、引入放射科检查用的造影剂或者放射性核素、为治疗性或者麻醉性目的向蛛网膜下腔引入药剂、及辅助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中布置导管。在使用脊椎穿刺针时需要极度小心确保其相对硬脊膜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的正确布置。公知的脊椎穿刺针和硬膜外穿刺针及其进针技术,不论是徒手进行还是放射性地进行监控,都与不可接受的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联。不正确的进针导致这样的一些常见并发症,譬如腰椎穿刺后并发脊椎性头疼、造影剂进入硬膜下腔而不是蛛网膜下腔、把硬膜外导管误置进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血管出血,这将污染CSF样品。这样的一些并发症可干扰CSF样品可靠检测的完成并且干扰继续进行诊断性检测。相对于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错置导管也可扰乱诊断性检测的数据分析。例如,导管误置可导致把造影剂或者说发射性核素制剂引入非要求的空间,譬如在脊髓造影时把造影剂注射进硬膜下腔而不是蛛网膜下腔中。误置导管还可导致无效量、有毒量的或者致死量的麻醉剂、抗生素、化疗剂、或者其它药物或诊断剂引入机体。而且,脊椎穿刺后脊椎性头疼使患者受到长期的失能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提供一种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所述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具有一用于抓握组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诸如套管之类的管状构件和至少一个倒钩,所述的管状构件末端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倒钩从所述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以一角度突出,所述至少一个倒钩的每个具有一个锋利的边缘,用于当至少部分地绕纵轴线转动所述的管状构件时抓握组织。理想地,绕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间隔开多个单方向的倒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组件,用于相对于所述套管张紧所述穿刺针,并且用于以视觉和触觉的方式发出穿刺针位置的信号。所述组件包括一个弹簧状的张紧构件,所述的张紧构件安装在装设于所述套管的近端上的一个壳体中,并且构形用于允许穿刺针的近端在其中进行受限的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形式,提供一种使用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方法,所述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具有一个设有至少一个从其远端表面突出的倒钩的套管。所述的方法包括经一第一层组织插入所述套管;检测所述套管的远端表面与一第二层组织间的接触;和沿第一方向绕其纵轴转动所述套管以迫使所述至少一个倒钩与所述第二层组织接合。附图说明图1示出作为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实施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式。图2A是套管远端的端视图,而图2B是套管远端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从所述套管的钝环形表面突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抓握倒钩的一个实施形式。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一个实施形式,示出安装在钝的套管中的钝的硬膜外腔管心针。图4A和4B是局部截面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深度限制机构的操作状况。图5是结合本专利技术钝端套管的一个实施形式的脊椎穿刺针的远端截面图。图6是截面图而图7是端视图,示出与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形式的钝端套管结合的本专利技术硬膜外导管引导件的使用状况。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用的方面的止挡管心针。图9示出图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实施形式的使用状况。图10A-10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截面图。图11A-11B分别用立体图和局部侧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套管尖端另一个实施形式。图1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截面图。图13A-13B分别以截面图和侧视图分别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形成的管心针止挡取放系统。图1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形成硬膜外导管引导件取放系统。图1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对患者固定套管的方法。图16示出另一种对患者固定套管的方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形式针对一种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其包括一用于抓握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组织的装置。尽管在本文中说明的是用于在人体中发放管心针到硬膜外腔使用的管状套管,却不旨在把抓握装置限制为与硬脊膜或身体组织一同使用。相反,本专利技术的组织抓握装置通常适用于稳定用于经各种膜和组织发放一种工具的取放系统。图1示出作为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10实施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式,其克服现有脊椎穿刺针所引起的并发症。所述的系统10既标识与硬脊膜组织的接触也稳定硬脊膜组织。组织接触通过在偏压机构14的影响下经套管推进的钝端头的硬膜外腔管心针(或简称管心针)12而标识。系统10通过启动管心针12的组合触觉和视觉信号部分发出管心针进入硬膜外腔和其与硬脊膜接触的信号。所述的系统10还通过把套管16的远端附着在硬脊膜组织上稳定硬脊膜。硬脊膜的标识和在硬脊膜上的附着为穿经管状的套管16并且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脊椎穿刺针或者导管,提供方向控制和深度控制。这转而有利于在硬膜外腔或者蛛网膜下腔中正确布置导管或者血管补丁片。如图2A-2B中所示,套管16是钝端头的管状体17,其具有一个纵轴线并且终止于由锋利的钩或者说倒钩50围绕的远端环形端口42。这些倒钩50还可以包括细片状或者说鳞状的细齿,用于至少部分地穿透组织。套管16钝的远端端头52防止穿透膜或者组织。倒钩50构形得用于抓握和稳定在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上遇到的组织。倒钩50的形状做得当部分地绕其纵轴线,优选地相对于组织顺时针地转动套管16时,接合膜或者组织层,并且当沿相反的方向,优选地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的套管16时,释放组织或者说脱开组织。图2A和图2B一起示出从所述套管16的钝的远端端头52突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抓握倒钩50的一个实施形式。根据图示的实施形式,倒钩50构形成单方向锋利的细片状或者鳞状的细齿,所述的细齿围绕端口42绕远端端头52的环形表面分布,并且相对于套管16的镗孔23的纵轴线圆周地对齐。如在图2B中较为清楚地所示,倒钩50以较锐的角从套管16的钝端头52突出,以更加有效地抓握组织。倒钩50交替地以任何适于套管16部分地绕其纵轴线转动时抓握组织的形状造形。例如,倒钩50构形用于在部分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套管16时,插入并接合硬脊膜的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式,通过在约30度转动套管16,将倒钩50完全接合进硬脊膜组织中。在把倒钩构形为用于抓握组织的同时,另一个考虑是,当沿相反的方向或者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倒钩50释放硬脊膜组织。而且,倒钩50构形为不论是接合还是释放时都不刺穿硬脊膜组织。套管16的钝端头52进一步便于倒钩50可抓握而不刺穿或者说穿透组织。套管16的环形端口42的尺寸做得能够经其通过脊椎穿刺针或者导管并进入蛛网膜下腔。可以提供各种其它的横向端口,用作硬膜外导管或者血管补丁片进入硬膜外腔的通道,如下文所述。如图3所示,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的内部可选地包括一个圆周环44,该圆周环44可用作另一个工具的脊椎穿刺针的深度限制机构。例如,所述的圆周环44还可以接合本专利技术的止挡管心针或者硬膜外导管引导件;这两者都在下文中详细地说明。在一个实施形式中,套管16可以是约三又二分之一英寸长。套管16的近端造为用于附着偏压机构14的远端端口15。例如,套管16的近端19装配有一个锁定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抓握组织的装置,其包括:一种管状构件,所述的管状构件在远端端头具有一个围绕一端口的环形表面;和至少一个以一角度从所述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突出的倒钩,所述至少一个倒钩每个具有一个锋利的边缘,用于在绕一纵轴线转动所述的管状 构件时插入组织并抓握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森特E布赖恩亚历克斯昆兹勒
申请(专利权)人:文森特E布赖恩亚历克斯昆兹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