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293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插秧机,能够减轻后桥箱内的中间轴的挠曲,由此减少在中间齿轮产生的纵摆以及缺齿,实现提高动力传递机构的耐久性。在从发动机经由变速箱向后桥箱传递动力的插秧机中,在所述后桥箱内设置作为减速机构的中间齿轮,并且设置对供该中间齿轮嵌合的中间轴进行支承的轴承和用于保持该轴承的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使用多个螺栓以及多个密配合螺栓固定于所述后桥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的后桥箱内的轴承构造。
技术介绍
在通常的插秧机中采用四轮驱动方式,即通过使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变速箱而传递至前桥箱以及后桥箱,由此驱动前轮以及后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后桥箱内配置有减速用的中间齿轮,并经由中间齿轮将来自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至后轮的车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2135号公报在车轴负荷较大时,在后桥箱内对传递动力的中间齿轮进行支承的中间轴挠曲,由此导致在中间齿轮产生纵摆以及缺齿,因此存在导致向后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耐久性降低以及动力传递效率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轻中间轴的挠曲,由此减少在中间齿轮产生的纵摆以及缺齿,实现提高动力传递机构的耐久性的插秧机。本专利技术的插秧机,从发动机经由变速箱向后桥箱传递动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桥箱内设置作为减速机构的中间齿轮,并且设置:对供该中间齿轮嵌合的中间轴进行支承的轴承、和用于保持该轴承的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使用多个螺栓以及多个密配合螺栓而固定于所述后桥箱。所述轴承支架为铸铁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便在车轴负荷较大时,也能够减轻中间轴的挠曲,从而能够减少在中间齿轮产生的纵摆以及缺齿。附图说明图1是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是插秧机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后桥箱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后桥箱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轴承支架的图。图6是表示使用密配合螺栓的轴承支架安装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后桥箱内的减速机构的固定构造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整地装置的图。图9是表示整地装置的传动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传动箱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由万向节的扩径部发挥的效果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表示传动箱与万向节的迷宫式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13是表示设置于传动箱的开口处的保护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14是表示整地装置的支承臂的轴承构造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表示由侧箱的保护部件发挥的效果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插秧机1进行说明。插秧机1具备行驶机体2、作业机3以及升降连杆机构4。行驶机体2具备:车体框架11、发动机12、变速器13、前桥14、后桥15、驾驶操作部16、前轮17以及后轮18。车体框架11是插秧机1的主要的构造体。车体框架11是形成插秧机1的骨架,用于搭载发动机12等。发动机12是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动力的动力源。发动机12能够通过操作人员对变速踏板21等进行操作而变更运转状态。变速器13是进行插秧机1的前进、后退的切换、变速的动力传递装置。变速器13具备将工作油用于动力传递介质的无级变速装置。无级变速装置能够将所输入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换成工作油的油压,并将工作油的油压再次作为旋转动力输出。变速器13收纳于变速箱22。前桥14是将发动机12的动力传递至前轮17的动力传递装置。经由变速器13向前桥14输入发动机12的动力。另外,在前桥14并排设置有转向操纵装置,通过操作人员对方向盘23进行操作而能够对前轮17进行转向操纵。前桥14收纳于前桥箱24。后桥15是将发动机12的动力传递至后轮18的动力传递装置。经由变速器13向后桥15输入发动机12的动力。后桥15收纳于后桥箱25。在驾驶操作部16中,驾驶席26配置为与方向盘23对置,操作人员在就座于驾驶席26的状态下操作方向盘23等。在驾驶操作部16除了上述的变速踏板21、方向盘23之外,还配置有对插秧机1的运转等进行操作的各种操作件。作业机3构成为包括载苗台31、栽插机构32以及插秧机船体33。载苗台31是向栽插机构32供给秧苗的秧苗供给装置。载置于载苗台31的苗垫由纵向输送机构适当地向栽插机构32输送。另外,载苗台3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载置在设置于栽插框架的导轨上,以与栽插机构32的动作一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这样,载苗台31能够将秧苗向栽插机构32供给。栽插机构32是将秧苗栽插于田地的秧苗栽插装置。栽插机构32具备:株距变更装置41、栽插中央箱42、栽插锥齿轮箱43、旋转箱44以及栽插臂45。来自株距变更装置41的动力经由栽插中央箱42而传递至栽插锥齿轮箱43。然后,向设置于栽插锥齿轮箱43的左右的旋转箱44传递动力。设置于旋转箱44的栽插臂45与旋转箱44一同旋转,从而能够从载苗台31获取秧苗,并将其栽插于田地。插秧机船体33是使作业机3升降来调节秧苗的栽插深度的栽插深度调节装置。另外,插秧机船体33也是上述的载苗台31、栽插机构32的支承装置。插秧机船体33构成为包括配置于作业机3的中央部分的中央船体33a、和配置于该中央船体33a两侧的侧船体33b。设置于中央船体33a的位置传感器与行驶机体2的控制装置连接而使作业机3升降至适当的高度。此外,中央船体33a以及侧船体33b的与田地接触的下表面形成为平滑,因此能够平整田地。这样,构成插秧机船体33的中央船体33a以及侧船体33b能够平整田地,并且使作业机3升降来调节秧苗的栽插深度。升降连杆机构4构成为包括上连杆51、下连杆52以及油压促动器(未图示)。上连杆51以及下连杆52是将行驶机体2与作业机3连结的连结装置。另外,上连杆51以及下连杆52也是使作业机3升降的升降装置。接受上述的控制装置的指示使上述油压促动器伸缩,从而改变上连杆51以及下连杆52的姿势,基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来自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能够使作业机3升降。如以上那样,插秧机1借助发动机12的动力驱动前轮17以及后轮18而使插秧机1行驶,并且通过栽插机构32进行栽插作业。如图3所示,从发动机12经由变速箱22向后桥箱25传递动力,从而驱动后轮18。后输入轴61从变速箱22朝向后方的后桥箱25延伸。后桥箱25构成为包括:箱体62,其从延伸的后输入轴61的一端沿着左右两个方向形成为大致筒状;齿轮箱63,其分别形成于箱体62的左右两端。齿轮箱63的侧面开口,在该开口面安装盖63a,从而能够将后桥箱25封闭。在箱体62内,从后输入轴61经由锥齿轮64a、64b向分别朝向左右两个方向设置的侧离合器轴65传递动力。侧离合器轴65向齿轮箱63内延伸。在侧离合器轴65的中途部设置有侧离合器66,在侧离合器轴65的端部固定有齿轮67。而且在齿轮箱63内,经由与齿轮67啮合的中间齿轮68向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插秧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从发动机经由变速箱向后桥箱传递动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桥箱内设置作为减速机构的中间齿轮,并且设置:对供该中间齿轮嵌合的中间轴进行支承的轴承、和用于保持该轴承的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使用多个螺栓以及多个密配合螺栓而固定于所述后桥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13 JP 2013-235508;2014.03.14 JP 2014-052801.一种插秧机,从发动机经由变速箱向后桥箱传递动力,其特征
在于,
在所述后桥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村健松尾宪和中村翔一黑田智之市川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