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夹具循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770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随行夹具循环机构,包括第一X向轨道、第二X向轨道、第一Y向轨道,第二Y向轨道、第一横移板、第二横移板、第一X向驱动组件、第二X向驱动组件、第一拉钩组件、第二拉钩组件。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X向轨道平行设置,第一Y向轨道与第二Y向轨道平行设置并设置于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X向轨道之间。第一X向驱动组件与第二X向驱动组件分别驱使第一横移板与第二横移板在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X向轨道上滑动,第一横移板与第二横移板上均设置有辅助轨道。第一拉钩组件将第二横移板上的随行夹具拉到第一Y向轨道,第二拉钩组件将第一横移板上的随行夹具拉到第二Y向轨道。本循环机构能够使随行夹具不断地移动循环,使电池可以在注液机的多个工位接收不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随行夹具循环机构,包括第一X向轨道、第二X向轨道、第一Y向轨道,第二Y向轨道、第一横移板、第二横移板、第一X向驱动组件、第二X向驱动组件、第一拉钩组件、第二拉钩组件。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X向轨道平行设置,第一Y向轨道与第二Y向轨道平行设置并设置于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X向轨道之间。第一X向驱动组件与第二X向驱动组件分别驱使第一横移板与第二横移板在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X向轨道上滑动,第一横移板与第二横移板上均设置有辅助轨道。第一拉钩组件将第二横移板上的随行夹具拉到第一Y向轨道,第二拉钩组件将第一横移板上的随行夹具拉到第二Y向轨道。本循环机构能够使随行夹具不断地移动循环,使电池可以在注液机的多个工位接收不同操作。【专利说明】随行夹具循环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注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随行夹具循环机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和体积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注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序。注液工序不单单是指在成型的锂电池外壳内注入电解液,还包括注液前后的抽真空、静置等步骤。完成注液工序所依靠的设备是注液机,注液机上具有多个工位,装有电池夹具的随行夹具需要移动到不同的工位以进行上述的多个步骤,并能够确保以上步骤循环进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让随行夹具在不同工位间移动循环的循环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让随行夹具在不同工位间移动循环的循环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随行夹具循环机构,设置于注液机并承载随行夹具,所述随行夹具循环机构包括第一 X向轨道、第二 X向轨道、第一 Y向轨道,第二 Y向轨道、第一横移板、第二横移板、第一 X向驱动组件、第二 X向驱动组件、第一拉钩组件、第二拉钩组件。所述第一X向轨道与所述第二X向轨道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Y向轨道与所述第二Y向轨道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Y向轨道与所述第二Y向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一 X向轨道与所述第二 X向轨道之间,所述第一 X向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 X向驱动组件分别驱使所述第一横移板与所述第二横移板在所述第一 X向轨道与第二 X向轨道上滑动,所述第一横移板与第二横移板上均设置有选择地与所述第一 Y向轨道或第二 Y向轨道相接的辅助轨道,多个所述随行夹具承载于所述第一 Y向轨道、第二 Y向轨道及一所述辅助轨道上,所述第一拉钩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 Y向轨道处并将所述第二横移板上的所述随行夹具拉到所述第一 Y向轨道上,所述第二拉钩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 Y向轨道处并将所述第一横移板上的所述随行夹具拉到所述第二 Y向轨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所述随行夹具循环机构设置了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 X向轨道、第二 X向轨道以及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 Y向轨道、第二 Y向轨道,并且所述第一 Y向轨道与第二 Y向轨道位于所述第一 X向轨道与第二 X向轨道之间,因此四个轨道构成了“口”形的连续回路,是随行夹具能够移动循环的结构基础。所述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 X向轨道上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横移板与所述第二横移板,能够将随行夹具从所述第一X向轨道、第二X向轨道的一端拉到另一端,使其在两个Y向轨道间移动。并且所述第一Y向轨道与第二 Y向轨道处分别对应设置了所述第一拉钩组件与第二拉钩组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横移板与所述第二横移板上的随行夹具拉到所述第二 Y向轨道与第一 X向轨道上。综上,所述第一拉钩组件、第二拉钩组、第一横移板及第二横移板依次动作便能够使若干所述随行夹具在所述随行夹具循环机构上不断地移动及循环,使这些随行夹具装载的电池夹具里的电池可以在注液机不同的工位接收不同的操作。较佳地,所述第一 X向轨道与所述第二 X向轨道均包括两并列的轨条,所述第一横移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 X向轨道的两所述轨条上,所述第二横移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X向轨道的两所述轨条上。将所述第一X向轨道与所述第二X向轨道设置成包括两并列的所述轨条的结构,有利于增加对所述第一横移板及第二横移板的支撑作用,保证所述第一横移板及第二横移板在载重后能够平稳滑动。较佳地,所述第一 Y向轨道、所述第二 Y向轨道及所述辅助轨道均包括一轨条及一支撑条,所述随行夹具滑动设置于所述轨条上并且所述随行夹具的底部设有滚动支撑于所述支撑条上的滚轮。所述第一 Y向轨道及第二 Y向轨道由所述轨条及支撑条组成,既能保证所述随行夹具与所述第一 Y向轨道及第二 Y的滑动连接,又能对所述随行夹具起到足够的支撑。较佳地,所述随行夹具循环机构还包括四个设置于注液机的定位缓冲组件,其中两所述定位缓冲组件邻近于所述第一 X向轨道的两末端处,另外两所述定位缓冲组件邻近于所述第二 X向轨道的两末端处。将两所述定位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 X向轨道靠近两末端的两侧处,能够对所述第一 X向轨道上的所述第一横移板起到定位作用,使所述第一横移板滑动到行程终端位置时其上的辅助轨道恰好能够与Y向轨道对接。同样的,所述第二X向轨道上的所述第二横移板也能够被定位。较佳地,所述第一 X向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及沿所述第一 X向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一横移板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同步带连接并驱使所述同步带运转。所述电机正方向启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同步带正方向运转,进而可带动与所述同步带固定的所述第一横移板在所述第一 X向轨道上双向滑动。较佳地,所述第一拉钩组件包括直线驱动装置、连接块及拉钩,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块固定并驱使所述连接块沿所述第一 Y向轨道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所述拉钩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拉钩可脱离地勾住于所述第二横移板上的所述随行夹具的底部。所述拉钩勾住所述随行夹具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使所述连接块滑动,从而通过所述拉钩拉动所述随行夹具,能够将所述第二横移板上的随行夹具拉动到所述第一 Y向轨道上。具体地,所述随行夹具的底部开设有朝下的驱动槽,所述拉钩可脱离地勾入所述驱动槽内。更具体地,所述驱动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驱动槽呈对称设置,所述拉钩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拉钩的另一端呈钩状并具有与所述随行夹具接触时驱使所述拉钩向下摆动的斜面,所述拉钩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推所述拉钩勾入所述驱动槽内。通过将所述拉钩枢接于所述连接块,并在所述拉钩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且将所述拉钩呈钩状的一端设置斜面,当所述拉钩的位置与所述驱动槽对应时,所述弹性件能够自动地将所述拉钩顶入所述驱动槽内,而当所述拉钩与所述驱动槽错开时,能够藉由所述斜面对所述随行夹具底部的抵触使所述拉钩往下摆动,从而令所述连接块及所述拉钩的滑动不受所述随行夹具干扰。具体地,所述连接块滑动设置于一沿所述第一 Y向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上。所述导轨对所述连接块起到支撑及导向的作用。较佳地,所述随行夹具的底部还开设有朝下的定位槽,所述第二 Y向轨道处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直线驱动装置及限位块,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使所述限位块向上插入所述定位槽内或向下退出所述定位槽。通过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将所述随行夹具的位置固定,进而使所述随行夹具中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行夹具循环机构,设置于注液机并承载随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夹具循环机构包括第一X向轨道、第二X向轨道、第一Y向轨道,第二Y向轨道、第一横移板、第二横移板、第一X向驱动组件、第二X向驱动组件、第一拉钩组件、第二拉钩组件;所述第一X向轨道与所述第二X向轨道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Y向轨道与所述第二Y向轨道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Y向轨道与所述第二Y向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一X向轨道与所述第二X向轨道之间,所述第一X向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X向驱动组件分别驱使所述第一横移板与所述第二横移板在所述第一X向轨道与第二X向轨道上滑动,所述第一横移板与第二横移板上均设置有选择地与所述第一Y向轨道或第二Y向轨道相接的辅助轨道,多个所述随行夹具承载于所述第一Y向轨道、第二Y向轨道及一所述辅助轨道上,所述第一拉钩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Y向轨道处并将所述第二横移板上的所述随行夹具拉到所述第一Y向轨道上,所述第二拉钩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Y向轨道处并将所述第一横移板上的所述随行夹具拉到所述第二Y向轨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小东陈浩淞刘红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