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锚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7361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索,包括固定于土体上的锚具和钢垫板,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体,以及至少一对用于套设钢绞线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锚具和承载体连通;所述承载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套管的两端连通,形成钢绞线穿过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需要将钢绞线固定时,将钢绞线的一端入套管,则钢绞线会依次沿套管、导向管再从另一套管穿出从而固定安装于承载体上,而当钢绞线使用完毕后,只需从一端拉动钢绞线则可快速将钢绞线从所述穿过通道内抽出,具有结构简单、钢绞线可回收和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索,包括固定于土体上的锚具和钢垫板,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体,以及至少一对用于套设钢绞线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锚具和承载体连通;所述承载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套管的两端连通,形成钢绞线穿过通道。本技术在需要将钢绞线固定时,将钢绞线的一端入套管,则钢绞线会依次沿套管、导向管再从另一套管穿出从而固定安装于承载体上,而当钢绞线使用完毕后,只需从一端拉动钢绞线则可快速将钢绞线从所述穿过通道内抽出,具有结构简单、钢绞线可回收和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专利说明】一种预应力锚索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涉及一种预应力锚索,尤其是指一种钢绞线可回收的锚索。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变形量控制严格的高边坡、隧道支护体系和山体地质勘查中,预应力锚索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达到整治顺层、滑坡和危岩的目的。目前,现有锚索中的钢绞线无法被重新回收利用,造成钢绞线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成本。并且现有对预应力锚索的处理多将其转化为永久支护而埋置于城市地下空间,但随着工程建设的与日倶增,地下埋置的锚索数量越来越大,已经严重阻碍地下工程施工。因此,设计一种钢绞线可回收的预应力锚索,对于工程施工建设、降低工程成本、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锚索中的钢绞线无法被重新回收利用而造成钢绞线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钢绞线可回收和使用方便的预应力锚索。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种预应力锚索,包括固定于土体上的锚具和钢垫板,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体,以及至少一对用于套设钢绞线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锚具和承载体连通;所述承载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套管的两端连通,形成钢绞线穿过通道,将钢绞线依次从套管、导向管再从另一套管穿出进行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导向管设为多个,相应的,所述套管设为多对;每两个所述导向管之间不相互连通,形成多层导向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导向管的两端部为剖切部,所述剖切部上设有套管夹,所述套管插装入所述剖切部内,所述套管夹夹住所述套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承载板上的侧面上开有至少一对凹槽,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一对凹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锚具上设有通至所述土体底部的注浆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导向管为“U”型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承载板的厚度为10?15cm。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需要将钢绞线固定时,将钢绞线的一端入套管,则钢绞线会依次沿套管、导向管再从另一套管穿出从而固定安装于承载体上,而当钢绞线使用完毕后,只需从一端拉动钢绞线则可快速将钢绞线从所述穿过通道内抽出,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锚索中的钢绞线无法被重新回收利用而造成钢绞线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成本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钢绞线可回收和使用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销索的结构不意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锚索的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涉及锚索,包括固定于土体I上的锚具2和钢垫板3,固定安装于土体I内的承载体4,以及至少一对用于套设钢绞线100的套管5,所述套管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锚具2和承载体4连通;所述承载体4包括固定安装于土体I内的承载板41,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41上的导向管42;所述导向管4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套管5的两端连通,形成钢绞线穿过通道。在需要将钢绞线100固定时,将钢绞线100的一端入套管5,则钢绞线100会依次沿套管5、导向管42再从另一套管5穿出从而固定安装于承载体4上,而当钢绞线100使用完毕后,只需从一端拉动钢绞线100则可快速将钢绞线100从所述穿过通道内抽出,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锚索中的钢绞线100无法被重新回收利用而造成钢绞线100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成本的问题。更佳的,为了使承载体4可以同时对多条钢绞线100进行固定连接,提升承载体4的承载能力,所述导向管42设为多个,相应的,所述套管5设为多对;每两个所述导向管42之间不相互连通,形成多层导向结构。由于各个导向管42之间不相互连通,使得钢绞线100具有单一的出口通道,防止了钢绞线100之间出现相互干涉和缠绕的情况,可使得钢绞线100的抽出更加方便且快速。如图4所示,所述导向管42的两端部为剖切部421,所述剖切部421上设有套管夹6,所述套管5插装入所述剖切部421内,所述套管夹6夹住所述套管5。在安装套管5时,将套管5的一端插装入所述剖切部421内,并在套管夹6的夹持下固定连接到导向管42上,使套管5与所述导向管42连通。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承载板41上的侧面上开有至少一对凹槽411,所述导向管4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一对凹槽411内。通过在承载板41设置凹槽411,导向管42被定位安装到承载板41上,起到约束导向管42运动的作用。所述锚具2上设有通至所述土体I底部的注浆管7。通过该注浆管7可将水泥砂浆输送到土体I底端,实现将承载体4与外壳进行凝固连接的目的。更佳的,所述导向管42为“U”型形状,该形状的导向管42具有良好的过渡和导向作用,可使钢绞线100能沿着导向管42的弧形段平滑且顺利地穿行,进一步提高了钢绞线固定的方便性和效率。所述承载板41的厚度为1?15cm,该厚度的承载板41既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又有较小的体积。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预应力锚索,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土体上的锚具和钢垫板,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体,以及至少一对用于套设钢绞线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锚具和承载体连通;所述承载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套管的两端连通,形成钢绞线穿过通道,将钢绞线依次从套管、导向管再从另一套管穿出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设为多个,相应的,所述套管设为多对;每两个所述导向管之间不相互连通,形成多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锚索,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土体上的锚具和钢垫板,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体,以及至少一对用于套设钢绞线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锚具和承载体连通;所述承载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土体内的承载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套管的两端连通,形成钢绞线穿过通道,将钢绞线依次从套管、导向管再从另一套管穿出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仕华戴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