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下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910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索下放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锚索下放车,包括车体、主框架和锚索筒;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位于所述车体上方,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间隔设置;所述锚索筒水平布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侧方,以使锚索穿过所述锚索筒,并绕设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固定锚索,从而安全快捷地实现锚索装卸。

Cable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ble ca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ody and a cable car down, the main frame and anchor tube; the main frame includes a first frame and a second frame,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re located in the upper body, and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intervals; the anchor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horizontal the main frame of the side, so that the cable through the cable drum, and wound at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lateral.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fix the anchor cable, so as to realize the safe and fast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anchor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索下放车。
技术介绍
井下支护是在煤矿施工中,保护井下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井下工作面施工中,锚索具有很大的需求量。传统的矿车装卸锚索方式中,在地面装载时,需要将锚索弯曲成环形并打结,以形成较为整齐、便于码放的形状,然后通过人力在地面上将锚索装入U形矿车,并在到达井下后,再由作业人员负责卸下锚索。然而,传统装卸锚索方式中,由于锚索易散开变形,所以通常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这样难以满足施工作业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下放车,以安全快捷的进行锚索装卸操作,施工作业效率较高。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下放车,包括车体、主框架和锚索筒;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位于车体上方,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间隔设置;锚索筒水平布置在主框架的侧方,以使锚索穿过锚索筒,并绕设在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外侧。可选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立柱和位于两个竖直立柱之间的横梁。可选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位于车体的首端和尾端。可选的,锚索筒为多个,且锚索筒平行排列。可选的,锚索筒设置在主框架的两侧,且主框架每侧的锚索筒排列在一条竖直直线上。可选的,锚索筒为钢管。可选的,锚索筒为两端开口的方形筒。可选的,锚索筒侧方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锚索下放车具体包括车体、主框架和锚索筒;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位于车体上方,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间隔设置;锚索筒水平布置在主框架的侧方,以使锚索穿过锚索筒,并绕设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外侧。这样锚索得到了锚索下放车的有效定位与固定,不会从锚索下放车上脱离,且安全性较高;同时锚索的装卸流程得以改变,原先需要两人完成的工作,仅用一人即可完成,能够有效满足作业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锚索下放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锚索下放车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锚索下放车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锚索下放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锚索下放车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图4中锚索下放车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锚索下放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锚索下放车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锚索下放车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锚索下放车,具体包括车体1、主框架2和锚索筒3;主框架2包括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均位于车体1上方,且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间隔设置;锚索筒3水平布置在主框架2的侧方,以使锚索10穿过锚索筒3,并绕设在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外侧。其中,车体1可以为常用的平板矿车,而主框架2位于车体1上方。主框架2中的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间隔设置,所以锚索10可以绕设在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外侧,而不会发生折弯等现象。由于锚索10绕设在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的侧方,所以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之间的间隔空间中未设置锚索10,该空间可以用于放置其它工具和物料,如锚索锁具、锚固剂等,以增加锚索下放车的空间利用率,并实现多功能和多用途。为了将锚索10固定在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外侧,在主框架2的侧方设置有锚索筒3,锚索筒3的内径大于锚索10的直径,所以可将锚索10方便地穿设过锚索筒3,从而完成锚索10的定位。锚索筒3通常为水平方向设置,因而锚索10也会沿水平方向穿设在锚索筒3内,并水平固定在主框架2的侧方及周围。由于车体1上具有可作为锚索10围绕基础的主框架2,所以锚索10便于放置,而不会发生弯折等情况;而又由于主框架2上具有锚索筒3,因而锚索10得到了定位与固定,不会从主框架2上脱离。表1是本实施例中锚索下放车和常规U形矿车的下放锚索工作对比表。如表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锚索下放车,锚索的装卸流程得以改变,原先需要两人完成的工作,本实施例中的锚索下放车仅用一人即可完成。表1锚索下放车和常规U形矿车的下放锚索工作对比表可选的,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立柱和位于两个竖直立柱之间的横梁。这样,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均为一个“门”字形结构,锚索10会被缠绕至竖直立柱所围成的框架形状上,而横梁可以与车体1共同作为支撑结构,避免竖直立柱被锚索10的弯曲张力压垮。为便于取材,竖直立柱和横梁一般都可采用槽钢制成。而且两个竖直立柱之间还可以设置活动门,以便将主框架内盛放的物料与外侧锚索相隔离。一般的,为了便于锚索10的取用,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分别位于车体1的首端和尾端。这样锚索筒3的方向为沿着车体1侧方,而锚索10一般呈“U”形放置在主框架2与锚索筒3中,在取用时,可以直接从车体1首端取出或装设锚索。由于井下作业中,锚索的使用量较大。为了增加锚索的装载量,锚索筒3为多个,且锚索筒3平行排列。这样每个锚索筒中均可以穿设一根锚索,整辆锚索下放车可以装载多根锚索以进行取用。进一步的,当锚索下放车具有多个锚索筒3时,多个锚索筒3设置在主框架2的两侧,且主框架2每侧的锚索筒排列在一条竖直直线上。这样锚索10能够同时得到主框架两侧锚索筒的固定与定位,且锚索可以上下叠放,依次穿设至对应的锚索筒中。具体的,锚索筒3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及形式。例如,为了便于制作,节省制造成本,锚索筒3可以为现成的钢管所截成。中空的钢管可供锚索10穿过,而钢管外侧可以和主框架2相固定。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Φ159mm的钢管截短而制成。此外,锚索筒3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式样。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锚索下放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锚索下放车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图4中锚索下放车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锚索筒3可以为两端开口的方形筒,且锚索可通过两端开口穿入方形筒中。当然,锚索筒3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及式样,只要能够满足锚索的穿设定位,并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即可。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结构强度,锚索筒3侧方可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从侧方对锚索筒3起到加固作用,避免锚索筒3在锚索10的自身弯曲张力下出现变形或破损现象。此外,根据锚索筒结构的不同,也可以采用钢板等进行加固。本实施例中,锚索下放车具体包括车体、主框架和锚索筒;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位于车体上方,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间隔设置;锚索筒水平布置在主框架的侧方,以使锚索穿过锚索筒,并绕设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锚索下放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锚索下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主框架和锚索筒;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位于所述车体上方,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间隔设置;所述锚索筒水平布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侧方,以使锚索穿过所述锚索筒,并绕设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索下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主框架和锚索筒;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位于所述车体上方,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间隔设置;所述锚索筒水平布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侧方,以使锚索穿过所述锚索筒,并绕设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下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立柱和位于两个所述竖直立柱之间的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索下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分别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旭东周柳涛张坤振翟红伟彭彭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