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以及热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645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射器以及热泵装置。喷射器具备配置于第1喷嘴的前端部的雾化机构。雾化机构包括多个喷射孔、和从多个喷射孔喷射出来的多个喷射流分别碰撞的碰撞板。碰撞板具有分别朝向喷射器的出口延伸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作为喷射流碰撞的碰撞面。多个喷射孔包括配置于碰撞板的第1主面侧的多个第1喷射孔和配置于碰撞板的第2主面侧的多个第2喷射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射器以及热泵装置。喷射器具备配置于第1喷嘴的前端部的雾化机构。雾化机构包括多个喷射孔、和从多个喷射孔喷射出来的多个喷射流分别碰撞的碰撞板。碰撞板具有分别朝向喷射器的出口延伸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作为喷射流碰撞的碰撞面。多个喷射孔包括配置于碰撞板的第1主面侧的多个第1喷射孔和配置于碰撞板的第2主面侧的多个第2喷射孔。【专利说明】喷射器以及热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了单流体雾化技术的喷射器以及使用了该喷射器的热栗装置。
技术介绍
雾化技术除了可应用于液体燃料的燃烧技术等能源相关技术之外,还可应用于喷雾涂装、喷雾干燥、湿度调节、农药喷撒、消防等各种产业领域。喷雾喷嘴所要求的性能因喷雾喷嘴的用途而各种各样。另外,关于喷雾喷嘴的雾化原理,正在研究的有由湍流实现的雾化、包括使喷雾扩散并薄膜化的方式的雾化、应用了离心力的雾化、由两流体的相互作用实现的雾化等各种各样的原理。但是,并不存应用单流体雾化原理、能同时实现流量大、雾化性能高、喷雾速度快、喷雾角度小、进而能实现缩流喷雾的喷嘴。喷射器在真空栗、制冷循环装置等各种各样的设备中被作为减压手段使用。如图18所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300具备压缩机102、冷凝器103、喷射器104、分离器105以及蒸发器106。喷射器104从冷凝器103接收作为驱动流的制冷剂液,并吸入从蒸发器106供给的制冷剂蒸汽使其升压而向分离器105喷出。制冷剂液和制冷剂蒸汽在分离器105中被分离。压缩机102将由喷射器104升压后的制冷剂蒸汽吸入。由此,压缩机102的压缩做功减轻,制冷循环的COP(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提高。如图19所示,喷射器104具有喷嘴140、吸引口 141、混合部142以及升压部143。在喷嘴140的出口附近,设有将喷嘴140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多个连通口 144。制冷剂蒸汽被从吸引口 141吸入喷射器104。所吸入的制冷剂蒸汽的一部分经由连通口 144而被导入喷嘴140的内部。另外,喷射器104的喷嘴140在出口附近具有缩径部。在缩径部中制冷剂的流速上升、压力下降。因而,被供给到喷嘴140的制冷剂(驱动流)在缩径部中从液相向气液两相变化。也就是说,图19所示的喷射器104是被称为两相流喷射器的喷射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1586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喷射器的性能依赖于是否能有效率地进行驱动流和吸引流之间的动量的传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喷射器的性能的液体的单流体雾化技术。g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射器,其具备:第I喷嘴,其被供给液相的工作流体;第2喷嘴,其吸入气相的工作流体;雾化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I喷嘴的前端部,使所述液相的工作流体在液相状态下直接雾化;混合部,其使由所述雾化机构生成的雾状的工作流体和被所述第2喷嘴吸入的所述气相的工作流体混合而生成流体混合物,其中,所述雾化机构包括多个喷射孔、和从所述多个喷射孔喷射出来的多个喷射流分别碰撞的碰撞板,所述碰撞板具有分别朝向所述喷射器的出口延伸的第I主面以及第2主面作为所述喷射流碰撞的碰撞面,所述多个喷射孔包括配置于所述碰撞板的所述第I主面侧的多个第I喷射孔和配置于所述碰撞板的所述第2主面侧的多个第2喷射孔。根据上述的技术,液相的工作流体(驱动流)的动量能够被有效率地传递给气相的工作流体(吸引流)。因而,喷射器的性能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喷射器的剖视图。图2A是图1所示的喷射器的雾化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B是图1所示的喷射器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喷射器的混合部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使喷射流仅与碰撞板的单面碰撞时产生的问题的图。图4B是表示使喷射流与碰撞板的两个面碰撞时所获得的效果的图。图5A是表示雾化机构的碰撞板和混合部的内壁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B是表示雾化机构的碰撞板和混合部的内壁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图。图6是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7是利用图6所示的雾化机构所获得的效果的图。图8是另一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9A是又一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9C是又一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又一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碰撞板和混合部的内壁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喷射器的剖视图。图12A是图11所示的喷射器的雾化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B是图11所示的喷射器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喷射器的混合部的沿着B-B线的剖视图。图14是又一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15是又一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16是又一变形例的雾化机构的平面图。图17是使用了喷射器的热栗装置的结构图。图18是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19是图18的制冷循环装置所使用的喷射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61 喷射器12第I提取器13 第I栗14第I换热器15液路径15a?15d 配管21蒸发器22 第2栗23第2换热器24循环路31压缩机32蒸汽路径40第I喷嘴41第2喷嘴42混合部42p内周面42q 开口面43扩散部44,44B,44C,44E,44F,46,46B,46C,46D 雾化机构51,71 喷射部51a,71a 第I喷射孔51b,71b 第2喷射孔53,73 碰撞板53p,73p 第I主面53q,73q 第2主面200热栗装置O中心轴【具体实施方式】在驱动流是气体或具有较大的空隙率的两相流(二相流)、而吸引流是气体的情况下,只要使驱动流和吸引流混合,就能够在驱动流和吸引流之间有效率地传递动量。但是,在驱动流是液体、吸引流是气体的情况下,速度的缓和时间(直到驱动流的速度和吸引流的速度变得大致相等为止的时间)较长,由此,难以进行从驱动流向吸引流的动量的传递。其结果,无法期待喷射器的高效率的驱动。在驱动流是液体、吸引流是气体的情况下,喷射器的混合室被两相流充满。从驱动流向吸引流传递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由粘性阻力等引起的喷雾阻力。若向被气体充满的混合室喷射液体,则形成分散相是液滴、连续相是气体的气液两相的喷雾流。在分散相和连续相具有相对速度的两相流中,动量的传递受液滴的运动方程式支配。根据液滴的运动方程式,液滴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则越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动量的传递。即,基于喷射器的尺寸受限这样的制约,液滴的合计的表面积越大(各个液滴的直径越小),则越能有效率地进行动量的传递。另一方面,在所喷雾的驱动流(喷雾流)碰撞到喷射器的内壁面的情况下,由于由多个液滴合体所导致的表面积的减少和动量被作为力消耗,喷射器的性能会降低。另外,在液滴彼此碰撞的情况下,也由于多个液滴合体而使粒径增加。其结果,液滴的合计的表面积减少,喷射器的性能降低。并且,当在用于喷射驱动流的机构部产生积留液的情况下,液滴的合计的表面积也减少,喷射器的性能也降低。基于上述见解,本专利技术人等想到了用于抑制液滴向喷射器的内壁面的碰撞、液滴的合体、以及喷射驱动流的机构部上的积留液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I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喷射器,其具备:第I喷嘴,其被供给液相的工作流体;第2喷嘴,其吸入气相的工作流体;雾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器,其具备:第1喷嘴,其被供给液相的工作流体;第2喷嘴,其吸入气相的工作流体;雾化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1喷嘴的前端部,使所述液相的工作流体在液相状态下直接雾化;以及混合部,其使由所述雾化机构生成的雾状的工作流体和被所述第2喷嘴吸入的所述气相的工作流体混合而生成流体混合物,其中,所述雾化机构包括多个喷射孔、和供从所述多个喷射孔喷射出来的多个喷射流分别碰撞的碰撞板,所述碰撞板具有分别朝向所述喷射器的出口延伸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作为供所述喷射流碰撞的碰撞面,所述多个喷射孔包括配置于所述碰撞板的所述第1主面侧的多个第1喷射孔和配置于所述碰撞板的所述第2主面侧的多个第2喷射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文纪田村朋一郎松浦尧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