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332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可实现渗碳后钎具由表面到基体具有合理的硬度梯度分布。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渗碳后的钎具在800℃±10℃淬火保温60分钟,保温完成后分三段进行冷却,首先采用油冷至400℃±10℃,随后随炉冷却至200℃,冷速0.05~0.1℃/s,而后在200℃以下空冷至室温。然后在200℃回火保温120分钟,保温完成后空冷至室温。通过该工艺的实施,使得渗碳后钎具形成表面高硬度的高碳马氏体组织(HV640~660)、心部高韧性的下贝氏体组织(无缺口冲击功115~120J)及较宽过渡层(宽度0.5~1.0mm)的下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复相组织,获得钎具强韧性良好匹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钎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可实现渗碳后钎具由表面到基体具有合理的硬度梯度分布。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渗碳后的钎具在800℃±10℃淬火保温60分钟,保温完成后分三段进行冷却,首先采用油冷至400℃±10℃,随后随炉冷却至200℃,冷速0.05~0.1℃/s,而后在200℃以下空冷至室温。然后在200℃回火保温120分钟,保温完成后空冷至室温。通过该工艺的实施,使得渗碳后钎具形成表面高硬度的高碳马氏体组织(HV640~660)、心部高韧性的下贝氏体组织(无缺口冲击功115~120J)及较宽过渡层(宽度0.5~1.0mm)的下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复相组织,获得钎具强韧性良好匹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钎具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是一种钎具用材料XGQ25钢,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硬度梯 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能源领域的建设发展,基础工程设施日趋完备,道 路交通不断完善,使得凿岩钻探用钎钻具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钎钻具在服役过程中要持 续承受抗压、扭转、弯曲循环应力,以及约2000~9000次/min的高频冲击,每次的冲击能量 25~500J。钎具工作时主要的失效形式有杆体磨损、变形、断裂失效及钎头硬质合金的脱 落,塑性变形、应力疲劳以及腐蚀断裂等。目前,钎杆材料的凿岩寿命短的在几十米,长的在 几百米或上千米,钎头寿命只有十几米到几十米。 钎具钢是世界上服役条件和工作环境都较为恶劣的钢种之一。这对用于制作钎具 钢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极尚的要求。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强初性配合,以提尚它的抗冲击 能力。而材料的性能由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以及状态所决定的,所以,在合金元素合理配 置的基础上,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是实现钎具内部组织结构及状态的控制,实现高寿命的 关键。 由于钎具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钎具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心部具有高的 韧性;同时钎具渗碳后从表面到心部的硬度呈现平缓的过渡,以实现外强内韧的良好匹配。 目前,对于钎具用材料XGQ25,目前,国内多数的钎具企业在使用该钢种的过程中,淬火保温 完成后,一般采用油淬、空冷、等温盐浴淬火等方式,这些热处理方式无法实现钎具表面到 心部硬度的平缓过渡,难以获得渗碳后钎具外强内韧的良好匹配,导致目前国内钎具寿命 普遍较短。本专利技术就是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采用该工艺 后,可以实现渗碳后钎具表面高硬度和心部高韧性,并实现钎具从表到内硬度的最佳匹配 过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通过 该工艺的实施,使得渗碳后钎具获得从表面到心部硬度梯度的平缓过渡,以实现强韧性的 良好匹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钎具的使用寿命。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具体包 括步骤: 步骤1:渗碳工艺:钎具采用热乳XGQ25钢棒,置于930°C ± 10°C的多功能渗碳炉内 进行渗碳,渗碳剂为煤油,渗碳过程分两段进行:碳势控制为1.2 %时渗碳3h;随后将碳势调 整为1.0%保温3h;渗碳完成后随炉冷却到850 C,保温30min,油泮至室温; 步骤2:将经上述步骤渗碳完成后的钎具在650°C±10°C高温回火,保温60min,空 冷,随后按尺寸要求进行精加工; 步骤3:淬火处理:在温度为800°C ± 10下保温60分钟,而后油淬至400°C ± 10°C,再 以0.05~0. rc/s的冷速冷却到200°C,而后在200°C以下空冷;然后进行低温回火工艺:回 火温度200°C,回火保温120分钟后空冷。 2、进一步,所述步骤3:淬火处理:将精加工后钎具置于保护气体下,在温度为800 °C ± 10下保温60分钟进行淬火,油淬至400°C ± 10°C,再以0.05~0. l°C/s的冷速冷却到200 °C,而后在200°C以下空冷;然后进行低温回火工艺:回火温度200°C,回火保温120分钟;其 中,所述保护气体包括氮气、氩气或氦气。渗碳后钎具形成表面高硬度的高碳马氏体组织 (HV640~660)、心部高韧性的下贝氏体组织(无缺口冲击功115~120J);过渡层为下贝氏体 和低碳马氏体的复相组织,过渡层宽度0.5~1.0_,获得钎具强韧性良好匹配。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渗碳后钎具从表面到心部硬度梯度的平缓过渡,以实 现强韧性的良好匹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钎具的使用寿命。 1、分段连续冷却阶段,第一段油冷,7令却冷速20.5°C/s,可以避免渗碳层与基体 发生相变,且抑制渗碳层发生脱碳。 2、分段连续冷却中发生相变的关键温度区间400~200°C范围内,采用0.05~0.1 °C/s的冷速冷却,使得基体与过渡区分别发生下贝氏体转变。 3、200°C以下空冷,表层渗碳层发生马氏体转变,形成高硬度马氏体。【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热处理后过渡区典型的显微组织:(a)表面;⑻过渡层;(c)基体; 图2是对比例热处理后过渡区典型的显微组织:(a)表面;(b)过渡层;(c)基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采用热乳 XGQ25 钢棒(化学成分为<::0.24-0.26%、51:1.62-1.72%、]?11:1.45-1.55%、Cr:0.32-0.38%、Ni: 1.46-1.55%、M〇:0.63_0.68%、V:0.10-0.12%、P: < 0.015%、S: < 0.008% )进行粗机加工,粗机加工完成后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1:渗碳工艺:钎具采用热乳XGQ25钢棒,置于930 °C的多功能渗碳炉内进行渗 碳,渗碳剂为煤油,渗碳过程分两段进行:碳势控制为1.2%时渗碳3h;随后将碳势调整为 1.0%保温3h;渗碳完成后随炉冷却至丨」850 C,保温30min,油泮至室温; 步骤2:将经上述步骤渗碳完成后的钎具在650°C高温回火,保温60min,空冷,随后 按尺寸要求进行精加工; 步骤3:淬火处理:在温度为800°C下保温60分钟,而后油淬至400°C,再以0.05~ 0.1°c/s的冷速冷却到200°C,而后在200°C以下空冷;然后进行低温回火工艺:回火温度200 °C,回火保温120分钟后空冷。对热处理后钎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钎具从表到里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表面为高碳马氏体,基体为下贝氏体,过渡 层为下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的复相组织。 实施例2:采用热乳XGQ25钢棒(化学成分为C: 0 ? 24-0 ? 26 %、Si : 1 ? 62-1 ? 72 %、Mn : 1 ? 45- 1.55%、Cr:0.32-0.38%、Ni: 1.46-1.55%、Mo:0.63-0.68%、V:0.10-0.12%、P: < 0.015%、S: < 0.008%)进行粗加工,粗加工完成后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1:渗碳工艺:钎具采用热乳XGQ25钢棒,置于940 °C的多功能渗碳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硬度梯度分布的钎具钢XGQ25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渗碳工艺:钎具采用热轧XGQ25钢棒,置于930℃±10℃的多功能渗碳炉内进行渗碳,渗碳剂为煤油,渗碳过程分两段进行:碳势控制为1.2%时渗碳3h;随后将碳势调整为1.0%保温3h;渗碳完成后随炉冷却到850℃,保温30min,油淬至室温;步骤2:将经上述步骤渗碳完成后的钎具在650℃±10℃高温回火,保温60min,空冷,随后按尺寸要求进行精加工;步骤3:淬火处理、低温回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政蒋波周乐育张朝磊黄斌陈列王磊英王国存赵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