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的用于冷却铸造阳极板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如独立权利要求7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的用于冷却铸造阳极板的冷却槽。在金属的电解精炼中,例如在铜阴极板和铸件阳极板的电解精炼中,由阳极金属例如阳极铜制造的铸件以交替顺序浸没在电解槽中的电解液中,以便在阴极板的表面上收集几乎纯金属,例如具有99.99%纯度的铜。为了产生这样的铸造阳极板,在阳极炉中产生熔融的阳极金属,且熔融的阳极金属从阳极炉倾倒至阳极模具中,该阳极模具布置在阳极铸造装置的铸造平台上。铸造阳极板从在阳极铸造装置的铸造平台上的阳极模具传递至冷却槽中,用于通过容纳在冷却槽的冷却空间中的冷却液来冷却铸造阳极板,并用于在冷却槽的冷却空间中,以形成多组铸造阳极板,然后,所述多组铸造阳极板从冷却槽的冷却空间中取出,用于该组铸造阳极板的铸造阳极板的进一步处理。文献WO02/062684提出了一种用于将阳极板从一个位置传送至另一位置的装置,因此,所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冷却铸造阳极板(3)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提供步骤,用于提供冷却槽(1),所述冷却槽(1)有冷却空间(2),用于接收用于冷却铸造阳极板(3)的冷却流体,其中,所述冷却空间(2)限定了接收端(4)和输出端(5),所述接收端(4)设置成用于接收铸造阳极板(3),铸造阳极板组(6)在所述输出端(5)处从所述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进行供给;冷却槽(1)有在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中的传送器装置(7),用于从冷却槽(1)的接收端(4)朝向冷却槽(1)的输出端(5)传送铸造阳极板(3)以及用于在冷却槽(1)的输出端(5)处形成铸造阳极板组(6),且冷却槽(1)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04 FI 201362161.一种用于冷却铸造阳极板(3)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一提供步骤,用于提供冷却槽(1),所述冷却槽(1)有冷却空
间(2),用于接收用于冷却铸造阳极板(3)的冷却流体,其中,所述
冷却空间(2)限定了接收端(4)和输出端(5),所述接收端(4)设
置成用于接收铸造阳极板(3),铸造阳极板组(6)在所述输出端(5)
处从所述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进行供给;冷却槽(1)有在冷
却槽(1)的冷却空间(2)中的传送器装置(7),用于从冷却槽(1)
的接收端(4)朝向冷却槽(1)的输出端(5)传送铸造阳极板(3)
以及用于在冷却槽(1)的输出端(5)处形成铸造阳极板组(6),且
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至少局部充满冷却液,因此冷却液有液
体表面;
浸没步骤,用于在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的接收端(4)处
将铸造阳极板(3)浸没至容纳于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中的冷
却液内;
传送步骤,用于通过传送器装置(7)而在冷却液中从冷却槽(1)
的冷却空间(2)的接收端(4)朝向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的
输出端(5)传送铸造阳极板(3),以便在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
的输出端(5)处形成铸造阳极板组(6);以及
提升步骤,用于通过提升装置(8)而使得在冷却槽(1)的冷却
空间(2)的输出端(5)处的铸造阳极板组(6)从冷却槽(1)的冷
却空间(2)提升至至少局部高于冷却液的液体表面的输出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提供步骤,用于提供提升装置(8),所述提升装置(8)包括
托架装置(9),用于支承铸造阳极板组(6),提升装置(8)包括臂装
置(10),用于支承所述托架装置(9),所述托架装置(9)能够在转
动运动中相对于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在接收位置和升高位置
之间运动,提升装置(8)包括转动装置(22),用于使得所述托架装
\t置(9)在转动运动中在接收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传送步骤包括:将所述铸造阳极板(3)传送至冷却槽(1)
的冷却空间(2)的输出端(5),以便形成在已经运动至转动运动的接
收位置的所述托架装置(9)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铸造阳极板组(6);
以及
所述提升步骤包括:通过所述臂装置(10)而使得所述托架装置
(9)从转动运动的接收位置运动至转动运动的升高位置,以便使得铸
造阳极板组(6)提升至输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送步骤中传送
所述铸造阳极板(3),以便在冷却槽(1)的冷却空间(2)的输出端
(5)处形成在已经运动至接收位置中的托架装置(9)上方的铸造阳
极板组(6),这样,所述铸造阳极板组(6)在托架装置(9)的至少
一部分上方,且将所述铸造阳极板组(6)支承在所述托架装置(9)
的至少一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提供步
骤中提供提升装置(8),所述提升装置(8)包括臂装置(10),所述
臂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臂部件,所述臂部件在第二旋转点(14)
处可转动地支承在冷却槽(1)处,在第一旋转点(13)处可转动地支
承在所述托架装置(9)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第二提供步骤中提供提升装置(8),所述提升装置(8)包括臂装置(10),
所述臂装置(10)包括两对臂部件,所述两对臂部件形成上部一对上
部臂部件(11)和下部一对下部臂部件(12),用于将所述托架装置(9)
可运动地支承在冷却槽(1)处,其中,所述上部臂部件(11)和所述
下部臂部件(12)中的每一个在第一旋转点(13)处可转动地支承在
所述托架装置(9)处,在第二旋转点(14)处可转动地支承在冷却槽
(1)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提供步骤中
提供提升装置(8),所述提升装置(8)包括转动装置(22),所述转
\t动装置(22)设置成用于绕第二旋转点(14)转动至少一个所述上部
臂部件(11)和/或用于绕第二旋转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林德尔,S·马尼图,
申请(专利权)人:奥图泰芬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芬兰;FI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