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5525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2 19:57
一种门开闭装置,具有轨道组件(10),轨道组件(10)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20);安装于导轨(20)的驱动装置(30);支承部件(40),其与一端部连接于驱动装置(30)并且绕过在导轨(20)的一端部设置的第1带轮(21)的闭用线缆(51)的另一端部连结,且与一端部连接于驱动装置(30)并且绕过在导轨(20)的另一端部设置的第2带轮(22)的开用线缆52的另一端部连结,通过从驱动装置(30)施加的驱动力能够沿导轨(20)的延伸方向移动,轨道组件(10)以驱动装置(30)穿过车辆主体(1)的开口(P1)且驱动装置(30)的一部分进入到车辆主体(1)的内部的方式,被紧固设置于车辆主体(1)的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开闭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使门进行开闭移动的门开闭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使门相对于车辆主体进行开闭移动的门开闭装置,已知有具有轨道组件的装置。轨道组件具备导轨、驱动装置、支承部件。导轨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端部分弯曲。驱动装置借助托架被安装在导轨的一侧部。该驱动装置具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通过该马达的驱动而能够正反转的旋转鼓。在旋转鼓上连接开用线缆以及闭用线缆的各自的一端部,以此将连接开用线缆以及闭用线缆卷绕在旋转鼓上。当该旋转鼓朝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将开用线缆松开并收卷闭用线缆,另一方面,当旋转鼓朝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将闭用线缆松开并收卷开用线缆。其中,开用线缆绕过设置于导轨的前端部的下部的第I带轮,闭用线缆绕过设置于导轨的后端部的下部的第2带轮。支承部件连结于开用线缆以及闭用线缆的另一端部。换句话说,支承部件连结于绕过第I带轮的开用线缆的另一端部,并且连结于绕过第2带轮的闭用线缆的另一端部。该支承部件能够利用从驱动装置施加的驱动力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在这样的门开闭装置中,在轨道组件相对于车辆主体被安装后,使支承部件支承门,并且使支承部件移动,由此能够使门相对于车辆主体进行开闭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O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27290号公报然而,虽然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门开闭装置中没明确示出,但驱动装置的旋转鼓一般在驱动装置的结构要素中具有最大径。即,旋转鼓的外径决定驱动装置的最大径。像这样如果旋转鼓的外径较大,则当以穿过车辆主体的开口使驱动装置的一部分进入车辆主体的内部的方式将轨道组件安装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需要开口充分大。如果像这样使开口充分大,则用于确保该开口的水密性的密封材料也会变得过大,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向车辆主体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能够抑制车辆主体的开口趋于大型化的门开闭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装置具有轨道组件,该轨道组件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部件;安装于上述轨道部件的驱动装置;支承部件,其与一部分卷绕于上述驱动装置的旋转鼓并且绕过在上述轨道部件的一端部设置的闭用反转部件的闭用线缆连结,并且与一部分卷绕于上述旋转鼓并且绕过在上述轨道部件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开用反转部件的开用线缆连结,通过上述旋转鼓正反转,支承部件能够沿上述轨道部件的延伸方向移动,上述门开闭装置通过使上述支承部件支承门,从而使该门伴随于该支承部件的移动进行开闭移动,门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轨道组件以使上述驱动装置穿过在车辆主体上设置的开口、且该驱动装置的一部分进入到该车辆主体的内部的方式被紧固设置于该车辆主体的外部,上述驱动装置的上述旋转鼓的外径比用于使该旋转鼓正反转的减速机构的最大径小。根据本专利技术,轨道组件以使驱动装置穿过在车辆主体上设置的开口且驱动装置的一部分进入到该车辆主体的内部的方式被紧固设置于该车辆主体的外部,因此使得向车辆主体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驱动装置的旋转鼓的外径比用于使该旋转鼓正反转的减速机构的最大径小,因此,如果开用线缆以及闭用线缆的长度与以往相同,则这些开用线缆以及闭用线缆的卷数增大,所以旋转鼓与以往相比轴向的长度增大。然而,通过使旋转鼓的外径比减速机构的最大径小,能够缩小在将轨道组件设置于车辆主体时驱动装置所通过的车辆主体的开口,从而能够抑制该开口的大型化。因此,起到能够使向车辆主体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且能抑制车辆主体的开口大型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从左侧斜后方观察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车辆时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从左侧前方观察构成图1所示的门开闭装置的左侧轨道组件时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从右侧观察构成图1所示的门开闭装置的左侧轨道组件时的右视图。图4为将导轨的后端部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图5为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6示意性示出支承部件,(a)为纵剖视图,(b)为A-A方向剖视图。图7为表示将左侧轨道组件安装于车辆主体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为表示安装于车辆主体的左侧轨道组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安装于车辆主体的左侧轨道组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0为示意性示出封闭车辆主体的开口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为说明滑动门的开闭移动的说明图。图12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3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4为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支承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为应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支承部件的左侧轨道组件的立体图。图16为应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支承部件的左侧轨道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从左斜后方观察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车辆时的立体图。此处例示的门开闭装置在形成于车辆主体I的乘降口 2的后方侧,被安装于该车辆主体I的中间高度水平,例如具备两个轨道组件。这些轨道组件的一方安装于车辆主体I的左侧的乘降口 2的后方侧,另一方安装于车辆主体I的右侧的乘降口 2的后方侧。以下,对于构成门开闭装置的轨道组件进行说明,不过安装于车辆主体I的右侧的乘降口 2的后方侧的轨道组件(以下,称为右侧轨道组件)与安装于车辆主体I的左侧的乘降口 2的后方侧的轨道组件(以下,称为左侧轨道组件)1仅左右的朝向不同,因此以下对左侧轨道组件10进行说明,省略右侧轨道组件的说明。图2为表示从左侧前方观察构成图1所示的门开闭装置的左侧轨道组件10时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从右侧观察构成图1所示的门开闭装置的左侧轨道组件10时的右视图。此处例示的左侧轨道组件10具备导轨(轨道部件)20、驱动装置30、支承部件40。导轨20例如由钢板等形成,纵剖面形成为沟道形状。该导轨20为前后方向处于长边方向的长条状部件,前侧从其中途向右侧弯曲。在这样的导轨20上设置有第I带轮(闭用反转部件)21、第2带轮(开用反转部件)22、上引导板23以及下引导板24。第I带轮21以能够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21a的轴心旋转的方式,借助第I带轮用托架21b设置于导轨20的前端部的下部。该第I带轮用托架21b例如通过焊接等被安装于导轨20。第2带轮22以能够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22a的轴心旋转的方式,借助第2带轮用托架22b设置于导轨20的后端部的上部。该第2带轮用托架22b例如通过焊接等安装于导轨20。另外,第2带轮用托架22b如图4所示,封闭导轨20的后端部上部,并且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起部22c。上引导板23的横截面形成为弯曲形状。该上引导板23在导轨20的弯曲部、即从后方朝向前方的中途的向右弯曲的部位,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导轨20。下引导板24的横截面形成为弯曲形状。该下引导板24在导轨20的弯曲部,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导轨20。驱动装置30具备从动单元30a与驱动单元(驱动部)30b。从动单元30a将旋转鼓31(参照图5)收纳于外壳32的内部。旋转鼓31形成为圆筒状的形态,且以能够围绕自身的中心轴进行正反转的方式设置。该旋转鼓31在其外周面连接闭用线缆51以及开用线缆52的一端部,并且卷绕这些闭用线缆51以及开用线缆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门开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开闭装置,具有轨道组件,该轨道组件具备:轨道部件,其沿前后方向延伸;驱动装置,其被安装于上述轨道部件;以及支承部件,其与一部分卷绕于上述驱动装置的旋转鼓并且绕过在上述轨道部件的一端部设置的闭用反转部件的闭用线缆连结,并且与一部分卷绕于上述旋转鼓并且绕过在上述轨道部件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开用反转部件的开用线缆连结,通过上述旋转鼓正反转,支承部件能够沿上述轨道部件的延伸方向移动,上述门开闭装置通过使上述支承部件支承门,从而使该门伴随于该支承部件的移动进行开闭移动,上述门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轨道组件以使上述驱动装置穿过在车辆主体上设置的开口、且该驱动装置的一部分进入到该车辆主体的内部的方式,被紧固设置于该车辆主体的外部,上述驱动装置的上述旋转鼓的外径比用于使该旋转鼓正反转的减速机构的最大径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濑户直也石垣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