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及其触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288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及其触发电路属于电学领域,特别是一种适合于双向晶闸管开关触发回路中应用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及其触发电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一限流元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回路串联在所需触发的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回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反向并联而成一并联电路,所述并联电路的一端通过所述限流元件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trigger throttle circuit and trigger circuit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trigger circuit and throttle trigger circuit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ity,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trigger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circui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igger circuit and throttle trigger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ransistor, a second transistor, a third transistor, a current limiting element; the output circuit the first transistor series in two-way thyristor trigger circuit required to trigger the tube, the input end of the reverse parallel input end of the second transistor and the third transistor and a parallel circuit, one end of the parallel circuit limiting element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anode of the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through the the other end, the parallel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ode of the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second transistor, the third transistor and th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ircuit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及其触发电路属于电学领域,特别是一种适合于双向晶闸管开关触发回路中应用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及其触发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双向晶闸管开关对阻性、感性或容性负载进行频繁投切,为了保证控制电路与主回路的电气隔离和减少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功率,一般不采用直流电触发双向晶闸管导通,而是采用控制电路通过触发变压器提供连续脉冲触发信号来触发双向晶闸管导通,在控制电路控制双向晶闸管导通期间,不管双向晶闸管是否已导通或是否已具备触发导通的条件,触发变压器仍提供连续触发电流给双向晶闸管(注:其实一旦双向晶闸管触发导通,触发信号完全可以关闭,且触发时间仅需微秒级),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能耗浪费,使控制电路存在供电容量大、体积增加、发热量大等缺点,并且电子元器件长时间工作在高频大电流高温条件下也容易老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双向晶闸管开关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路简单、可靠性高且能方便在双向晶闸管开关触发回路中应用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使得触发能耗极大大降低,及一种工作能耗低、可靠性高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一限流元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回路串联在所需触发的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回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反向并联而成一并联电路,所述并联电路的一端通过所述限流元件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所述限流元件为一电阻。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串联在所述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回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限流元件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极连接。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所述限流元件串联至少一半导体器件。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所述半导体器件为发光二极管。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检测到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阳极之间的电位差大于所述双向晶闸管导通的电压降,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检测到所述双向晶闸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截止。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其包括以上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一单向导通器件、一电容、一稳压器件,所述第五电阻、所述单向导通器件、所述电容串联而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另一端用于与相对于所述第一阳极的另一相电源或中性线连接,所述电容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极、所述第一阳极形成放电回路,所述电容与所述稳压器件并联或所述电容与所述单向导通器件串联而成的串联电路与所述稳压器件并联。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为一二极管,所述稳压器件为一稳压二极管。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的电流小于触发所述双向晶闸管导通的最小触发电流。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所述放电回路串联第六电阻。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还包括控制所述电容放电的一半导体开关。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所述半导体开关为一光电耦合器或一光电耦合器驱动晶体管电路。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半导体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单向导通器件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连接的所述另一相电源或所述中性线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所述单向导通器件对所述电容负向充电,所述电容的负向充电端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触发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所述电容的负向充电端与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另一相电源或所述中性线连接,所述电容的负向充电端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触发极连接,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单向导通器件串联而成的串联电路与所述半导体开关的输出端并联。工作原理: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在检测到双向晶闸管的第一阳极与双向晶闸管的第二阳极之间的电位差大于双向晶闸管导通的电压降时,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触发信号通过第一晶体管触发双向晶闸管导通,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在检测到双向晶闸管导通时,控制第一晶体管截止,达到快速触发双向晶闸管导通并对触发信号电流起节流的作用。本技术设计合理,双向晶闸管导通后,第一晶体管截止,使得触发能耗极大降低,并能减小驱动电路的温升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双向晶闸管节流电路实施例一电路图。图2本技术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实施例一电路图。图3本技术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实施例二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双向晶闸管节流电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限流元件R1(一电阻)、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晶体管Q1的输出回路串联在所需触发的双向晶闸管TR1的触发回路中,第二晶体管Q2的输入端与第三晶体管Q3的输入端反向并联而成一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的一端通过限流元件R1与双向晶闸管TR1的第二阳极连接,该并联电路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一限流元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回路串联在所需触发的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回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反向并联而成一并联电路,所述并联电路的一端通过所述限流元件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02 CN 2015101079763;2016.01.24 CN 201610071.一种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
一限流元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回路串联在所需触发的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回路中,所述
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反向并联而成一并联电路,所述并联电路的
一端通过所述限流元件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并联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双
向晶闸管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
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限流元件为一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串联在所述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回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
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
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限流元件与所述第二阳
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型三
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
的集电极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
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一
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限流元件串联至少一半
导体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器件为发光二极
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晶闸管触发节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
晶体管检测到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阳极之间的电位差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桥石郭荣剑赖斌龙邓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金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