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77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是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它包括釜体、搅拌减速机、搅拌装置、进料管、排料管、内盘管和外盘管,所述釜体壁中部竖直底部呈半球状,所述釜体顶部中央连接有搅拌减速机,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搅拌减速机连接,所述釜体顶部一侧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底部中央设有排料管,所述釜体内壁竖直部分设有内盘管,所述釜体外壁竖直部分和底部半球部分均设有外盘管,通过增加内盘管提升了加热效率,通过设置上下两部分外盘管以及在上部分的外盘管上设有两个进气口,使得整个釜体的加热基本一致,大大提高了釜体的耐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是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
技术介绍
由于反应釜同时需要兼具均匀加热和耐压的功能,故部分产品采用外盘管。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盘管酯化釜,申请号:201020528963.6,申请日:2010-09-11,包括有酯化釜本体,酯化釜本体带有深入其内部的搅拌器,酯化釜本体外壁上包附有盘管。该方案是外盘管反应釜的雏形。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合成树脂用外盘管反应釜,申请号:201220255497.8,申请日:2012-05-29,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釜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釜体的腔体连通;所述釜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一用于通入热蒸汽的外盘管,外盘管上开设有一蒸汽进口和一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管的外侧设置有一围绕外盘管的筒形挡板。该方案是上一方案的改进型。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精馏反应釜,申请号:201320039935.1,申请日:2013-01-25,包括外筒体、内胆及与外筒体和内胆配合连接的釜盖,外筒体中部以下的区域包覆有半圆形管体,所述内胆内设有外盘管层和内盘管层。该方案的特点是具有内外盘管,但是不具有搅拌装置。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外盘管结构,申请号:201120252842.8,申请日:2011-07-18,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多列横向环管和至少一组在环管圆周上纵向相对设置的进出水管和回水管,进出水管和回水管的管体均与各列环管连通,进出水管的上、下口分别为出水口和进水口,回水管的上、下口封闭,进出水管和回水管的管体内错位设置导流封板,导流封板将各列环管分隔成水流依次经过的不同组别,各组环管形成自下而上的“S”状折形冷却管路。该方案的特点在于,各组环管形成自下而上的“S”状折形冷却管路。上述技术方案共同存在的不足在于:由于反应釜内装有高温内容物,其上下外壁承受的压力不同,导致反应釜的承压能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搅拌减速机、搅拌装置、进料管、排料管、内盘管和外盘管,所述釜体壁中部竖直底部呈半球状,所述釜体顶部中央连接有搅拌减速机,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搅拌减速机连接,所述釜体顶部一侧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底部中央设有排料管,所述釜体内壁竖直部分设有内盘管,所述釜体外壁竖直部分和底部半球部分均设有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下端通过一条沿着釜体底部半球部分内壁设置的弧线管连接有内盘管进气口,所述内盘管上端连接有内盘管出气口,所述内盘管进气口和内盘管出气口均伸出釜体外壁,便于连接外界蒸汽管道;采用了内盘管直接对内容物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所述外盘管分为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该部分外盘管设有第一外盘管进气口、第二外盘管进气口和第一外盘管出气口,所述第一外盘管进气口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外盘管进气口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的中部,所述第一外盘管出气口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的顶部,所述外盘管另外一部分设置在釜体外壁底部半球部分,该部分外盘管设有第三外盘管进气口和第二外盘管出气口,所述第三外盘管进气口设置在第一外盘管进气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外盘管出气口设置在排料管的一侧;其作用是利用两个外盘管进气口维持釜体外壁竖直部分基本一致的加热效率,避免因为加热不均使得釜体壁出现损坏。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大搅拌叶和小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两侧且位于釜体中部的位置上均匀对称设有若干大搅拌叶,所述搅拌轴底部且位于釜体底部的位置上设有两片对称的小搅拌叶,所述搅拌装置不与内盘管接触。大搅拌叶能有效分散内容物,小搅拌叶则对沉积在底部的物质进行翻腾。所述排料管向釜体的其中一侧倾斜,其作用是便于外接管道。所述外盘管采用半管式外盘管,其作用是使得与釜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增加内盘管提升了加热效率,通过设置上下两部分外盘管以及在上部分的外盘管上设有两个进气口,使得整个釜体的加热基本一致,大大提高了釜体的耐压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外盘管进气口和第三外盘管进气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釜体;2、搅拌减速机;3、排料管;4、内盘管;5、外盘管;21、搅拌轴;22、大搅拌叶;23、小搅拌叶;41、内盘管出气口;42、内盘管进气口; 51、第一外盘管出气口; 52、第二外盘管进气口; 53、第一外盘管进气口; 54、第三外盘管进气口; 55、第二外盘管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1、搅拌减速机2、搅拌装置、进料管、排料管3、内盘管4和外盘管5,所述釜体I壁中部竖直底部呈半球状,所述釜体I顶部中央连接有搅拌减速机2,所述釜体I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搅拌减速机2连接,所述釜体I顶部一侧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I底部中央设有排料管3,所述釜体I内壁竖直部分设有内盘管4,所述釜体I外壁竖直部分和底部半球部分均设有外盘管5;所述内盘管4下端通过一条沿着釜体I底部半球部分内壁设置的弧线管连接有内盘管进气口 42,所述内盘管4上端连接有内盘管出气口 41,所述内盘管进气口 42和内盘管出气口41均伸出釜体I外壁,便于连接外界蒸汽管道;采用了内盘管4直接对内容物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所述外盘管5分为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在釜体I外壁竖直部分,该部分外盘管设有第一外盘管进气口 53、第二外盘管进气口52和第一外盘管出气口51,所述第一外盘管进气口 53设置在釜体I外壁竖直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外盘管进气口 52设置在釜体I外壁竖直部分的中部,所述第一外盘管出气口 51设置在釜体I外壁竖直部分的顶部,所述外盘管5另外一部分设置在釜体I外壁底部半球部分,该部分外盘管5设有第三外盘管进气口54和第二外盘管出气口 55,所述第三外盘管进气口 54设置在第一外盘管进气口 53的下方,所述第二外盘管出气口 55设置在排料管3的一侧;其作用是利用两个外盘管进气口维持釜体I外壁竖直部分基本一致的加热效率,避免因为加热不均使得釜体I壁出现损坏。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1、大搅拌叶22和小搅拌叶23,所述搅拌轴21两侧且位于釜体I中部的位置上均匀对称设有若干大搅拌叶22,所述搅拌轴21底部且位于釜体I底部的位置上设有两片对称的小搅拌叶23,所述搅拌装置不与内盘管4接触。大搅拌叶22能有效分散内容物,小搅拌叶23则对沉积在底部的物质进行翻腾。所述排料管3向釜体I的其中一侧倾斜,其作用是便于外接管道。所述外盘管5采用半管式外盘管,其作用是使得与釜体I的接触面积增大。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搅拌减速机、搅拌装置、进料管、排料管、内盘管和外盘管,所述釜体壁中部竖直底部呈半球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压外盘管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搅拌减速机、搅拌装置、进料管、排料管、内盘管和外盘管,所述釜体壁中部竖直底部呈半球状,所述釜体顶部中央连接有搅拌减速机,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搅拌减速机连接,所述釜体顶部一侧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底部中央设有排料管,所述釜体内壁竖直部分设有内盘管,所述釜体外壁竖直部分和底部半球部分均设有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下端通过一条沿着釜体底部半球部分内壁设置的弧线管连接有内盘管进气口,所述内盘管上端连接有内盘管出气口,所述内盘管进气口和内盘管出气口均伸出釜体外壁,便于连接外界蒸汽管道;所述外盘管分为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该部分外盘管设有第一外盘管进气口、第二外盘管进气口和第一外盘管出气口,所述第一外盘管进气口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外盘管进气口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的中部,所述第一外盘管出气口设置在釜体外壁竖直部分的顶部,所述外盘管另外一部分设置在釜体外壁底部半球部分,该部分外盘管设有第三外盘管进气口和第二外盘管出气口,所述第三外盘管进气口设置在第一外盘管进气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外盘管出气口设置在排料管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日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