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46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拆装滤芯方便的抽屉式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前盖板、滤芯及卡簧;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为一体结构;在所述上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前盖板与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并活动式封闭所述开口部;所述滤芯通过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盖板上,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卡接连接,保证当空气滤清器采取后置在蓄电池后部的方案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发动机舱里,即使上方被前围上盖板部分覆盖,周围被发动机、真空助力器、继电器盒、蓄电池等包围,也无需拆卸其它部件即可进行滤芯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过滤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空气滤清器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水分、杂质,给发动机提供干燥洁净的空气。按照整车保养要求,每5000km就要更换一次滤芯。传统汽车空气滤清器由上壳体、下壳体、滤芯组成,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采用卡扣或者螺栓连接,更换滤芯时,先松开卡扣或者螺栓,掀开上壳体,然后将滤芯取出。但是有些时候由于发动机舱布置紧凑原因,前围上盖板伸出过长,将空气滤清器完全或部分挡住,且真空助力器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后方,这样按照传统的方式更换滤芯时,有两个不方便,一是在空气滤清器后部松开卡扣或者螺栓时无手部或者工具操作空间,二是掀开上壳体时会被前围上盖板或者真空助力器抵挡住,无法大角度掀开上壳体,导致滤芯无法取出,更换滤芯时需要将前围上盖板拆卸,十分不便,并且滤芯是易损件,需要时常更换。如图1,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2安装在发动机舱内,上面被前围上盖板1部分覆盖,周围被发动机3、真空助力器4、继电器盒5、蓄电池6等包围,空间狭小。空气滤清器上壳体与下壳体如果采用传统的分体式设计,后部采用卡扣或者螺栓连接,在拆卸空气滤清器滤芯时,需要先松开空气滤清器2后部卡扣或者螺栓,但是实际情况由于空气滤清器2后部没有手部或者工具操作空间,且设计阶段利用3D数模校核时,上壳体未打开到滤芯可以取出的角度即被前围上盖板抵挡住,导致滤芯无法取出,所以必须先拆卸前围上盖板2或者蓄电池6,这显然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克服上述不足,CN200420085429.7公开了一种带有空气滤清器的复合气缸盖罩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将空气滤清器的上壳体同气缸盖罩结合为一体结构,以减少空气滤清器安装或更换时所需要打开的部件数量,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每次更换滤芯时,依然需要打开气缸盖罩。为克服上述缺点,申请人的再先技术CN201510641986.5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中,通过在下壳体的前侧设置盖板结构,以抽拉方式拆卸滤芯,使得滤芯在更换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上壳体的开度,但是该技术方案依然需要拆卸前围上盖板,导致更换滤芯的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滤芯更换不便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前盖板、滤芯及卡簧;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为一体结构;在所述上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前盖板与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并活动式封闭所述开口部;所述滤芯通过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盖板上,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卡接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前侧的下部设置有销轴;在所述前盖板的下部与所述销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凸起;在每个所述凸起上均设置有一个凹槽;所述销轴卡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前盖板绕所述销轴旋转。所述前盖板内侧面的上方设置有插槽;所述卡簧的一端插于所述插槽内;在所述上壳体前侧的所述开口部上方设置有凸台结构;所述卡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结构卡接连接。所述滤芯包括滤纸、骨架、密封圈、左锁紧凸轮轴和右锁紧凸轮轴;所述滤纸通过所述密封圈固定于所述骨架上;在所述骨架的左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L型延伸部,在每个所述第一L型延伸部上均设置有一个开口;在所述第一L型延伸部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L型延伸部面向所述骨架的一侧设置有贯通的圆形凹槽;在所述骨架的右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L型延伸部,在每个所述第二L型延伸部上均设置有一个开口;在所述第二L型延伸部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二L型延伸部面向所述骨架的一侧设置有贯通的圆形凹槽;所述左锁紧凸轮轴包括左凸轮轴及设置于所述左凸轮轴上的左偏心凸轮;所述左偏心凸轮的数量与所述第一L型延伸部上的开口数量相等;在所述左凸轮轴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右锁紧凸轮轴包括右凸轮轴及设置于所述右凸轮轴上的右偏心凸轮;所述右偏心凸轮的数量与所述第二L型延伸部上的开口数量相等;在所述右凸轮轴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左凸轮轴卡入所述第一L型延伸部上的圆形凹槽内;每个所述左偏心凸轮设置于一个所述第一L型延伸部上的开口中;所述右凸轮轴卡入所述第二L型延伸部上的圆形凹槽内;每个所述右偏心凸轮设置于一个所述第二L型延伸部上的开口中。所述左锁紧凸轮轴与所述右锁紧凸轮轴的结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拆装滤芯方便的抽屉式空气滤清器,保证当空气滤清器采取后置在蓄电池后部的方案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发动机舱里,即使上方被前围上盖板部分覆盖,周围被发动机、真空助力器、继电器盒、蓄电池等包围,也无需拆卸其它部件即可进行滤芯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现技术空气滤清器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爆炸图;图3是上壳体与下壳体装配示意图;图4是上壳体销轴与下壳体凹槽配合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5是前盖板与下壳体装配图;图6是上壳体、前盖板装配示意图;图7是上壳体前盖板装配图;图8是空气滤清器正视图;图9是图8A-A剖视图;图10是滤芯爆炸图;图11是骨架左侧局部图;图12是骨架右侧局部图;图13是左锁紧凸轮立体示意图;图14右锁紧凸轮立体示意图;图15是滤芯轴测图;图16是滤芯正视图;图17是滤芯左视图;图18是图17的B-B局部剖视图;图19是滤芯右视图;图20是图1的C-C局部剖视图;图21是滤芯安装过程前盖板打开时空气滤清器轴测图;图22是滤芯安装过程把手置于“LOCK”状态时空气滤清器正视图;图23是图22左侧视图;图24是图23的D-D局部剖视图;图25是前盖板合上时空气滤清器轴测图;图26是滤滤芯抽取过程把手置于“UNLOCK”状态时空气滤清器轴测图;图27是滤芯抽取过程把手置于“UNLOCK”状态时空气滤清器正视图;图28是图27左侧视图;图29是图28的E-E局部剖视图;图30是滤芯抽取过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围上盖板,2空气滤清器,3发动机,4真空助力器,5继电器盒,6蓄电池,21上壳体,22滤芯,23下壳体,24前盖板,25卡簧,210开口部,211销轴,212凸台,241凹槽,242矩形槽,221滤纸,222骨架,223密封圈,224左锁紧凸轮轴,225右锁紧凸轮轴,2221第一L型延伸部,2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前盖板、滤芯及卡簧;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为一体结构;在所述上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前盖板与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并活动式封闭所述开口部;所述滤芯通过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盖板上,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卡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前盖板、滤芯及卡簧;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为一体结构;
在所述上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开口部;
所述前盖板与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并活动式封闭所述开口部;
所述滤芯通过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卡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盖板上,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卡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前侧
的下部设置有销轴;在所述前盖板的下部与所述销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
凸起;在每个所述凸起上均设置有一个凹槽;所述销轴卡入所述凹槽内,所述
前盖板绕所述销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内侧面
的上方设置有插槽;所述卡簧的一端插于所述插槽内;在所述上壳体前侧的所
述开口部上方设置有凸台结构;所述卡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结构卡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滤纸、
骨架、密封圈、左锁紧凸轮轴和右锁紧凸轮轴;所述滤纸通过所述密封圈固定
于所述骨架上;
在所述骨架的左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L型延伸部,在每个所述第一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银边艳明何延刚张鹤吴孟兵朱帅麻金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