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制成型装置、使用了该成型装置的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型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俯视时沿着长度方向弯曲成L字状的外形形状的压制成型品。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造截面形状为帽形的压制成型品的压制成型装置、使用了该成型装置的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型品。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身包括各种结构构件(例如:前柱下部外加强件、前柱内板、侧梁外加强件后部(日文:サイドシルアウターレ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リア)、侧梁内板、后纵梁等)。作为结构构件,大多使用压制成型品。在多数情况下,用于结构构件的压制成型品的截面形状为帽形或槽形。图1的(a)和图1的(b)是示意性表示帽形截面的压制成型品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这些图中,图1的(a)表示侧视图,图1的(b)表示图1的(a)的A-A剖视图。如图1的(b)所示,压制成型品90包括顶板部90a、纵壁部90b、90c以及凸缘部90d、90e。纵壁部90b、90c分别与顶板部90a的两侧部相连。凸缘部90d、90e分别与纵壁部90b、90c相连。图1的(a)和图1的(b)所示的压制成型品90在俯视时沿着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这样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制成型装置,其用于制造具有俯视时沿着长度方向弯曲成L字状的外形形状的压制成型品,其中,所述压制成型品具备:顶板部,其包括L字状的弯曲区域;第1纵壁部,其与所述顶板部的两侧部中的靠弯曲内侧的侧部相连;第2纵壁部,其与所述顶板部的两侧部中的靠弯曲外侧的侧部相连;第1凸缘部,其与所述第1纵壁部相连;以及第2凸缘部,其与所述第2纵壁部相连,所述压制成型装置具备:冲头,其具有形状与所述顶板部相对应的顶端面、形状与所述第1纵壁部相对应的第1外侧侧面以及形状与所述第2纵壁部相对应的第2外侧侧面;第1压料圈,其与所述冲头的弯曲内侧相邻且能够沿压制方向滑动;第2压料圈,其与所述冲头的弯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06 JP 2013-2531481.一种压制成型装置,其用于制造具有俯视时沿着长度方向弯曲成L字状的外形形状的压制成型品,其中,所述压制成型品具备:顶板部,其包括L字状的弯曲区域;第1纵壁部,其与所述顶板部的两侧部中的靠弯曲内侧的侧部相连;第2纵壁部,其与所述顶板部的两侧部中的靠弯曲外侧的侧部相连;第1凸缘部,其与所述第1纵壁部相连;以及第2凸缘部,其与所述第2纵壁部相连,所述压制成型装置具备:冲头,其具有形状与所述顶板部相对应的顶端面、形状与所述第1纵壁部相对应的第1外侧侧面以及形状与所述第2纵壁部相对应的第2外侧侧面;第1压料圈,其与所述冲头的弯曲内侧相邻且能够沿压制方向滑动;第2压料圈,其与所述冲头的弯曲外侧相邻且能够沿压制方向滑动;冲模,其以与所述冲头、所述第1压料圈以及所述第2压料圈成对的方式设置,该冲模具有形状与所述第1纵壁部相对应的第1内侧侧面、形状与所述第2纵壁部相对应的第2内侧侧面、与所述第1压料圈相对的第1引导面以及与所述第2压料圈相对的第2引导面;垫板,其构成所述冲模的一部分且能够沿压制方向滑动,该垫板与所述冲头的所述顶端面的整个区域中的、至少同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弯曲区域相对应的区域相对;先行部,其构成所述冲模的一部分且能够沿压制方向滑动,该先行部包括所述第1引导面和所述第1内侧侧面这两者的整个区域中的、至少同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弯曲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以及约束机构,在通过使所述冲头和所述冲模沿压制方向相对移动来将所述冲头压入到所述冲模而使金属板成型为所述压制成型品时,所述先行部的所述第1引导面领先于所述冲模的所述第2引导面,在形成所述第1纵壁部和所述第1凸缘部之后,利用所述约束机构来约束所述第1压料圈和所述先行部相对于所述冲头的滑动,在该约束状态下,继续将所述冲头向所述冲模压入,从而形成所述第2纵壁部和第2凸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制成型装置,其中,所述压制成型装置还具备:缓冲件,其借助缓冲销将所述第1压料圈支承为能够沿压制方向滑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隆一,中泽嘉明,大塚研一郎,米林亮,原田隆一,桥本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