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的输液滤器,为一个由滴壶和滤室组成的袋,袋的上端有一上输液管,袋的下端有一下输液管,滤室内有过滤袋,过滤袋与袋的内壁相连接,滴壶与滤室相通。本新型的优点是过滤面积大,流速快,截留率高,完全避免了漏滤现象的发生;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操作,适于一次性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护理输液用的输液器所用的附件,更确切地说是输液中一次性使用的输液滤器(即输液过滤器)。输液疗法在医疗上应用很广,它不但作为补充体液的重要手段,也是作为供给体内多种营养成分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合并用药的必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输液疗法,在现代医疗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输液疗法在临床上约占住院病人的80%以上。临床对输液的要求在品种和数量上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输液品种达100多种,其产量已达2-3亿瓶/年(只统计药厂生产的,不包括给医院制剂室自制的)。联合用药日益广泛,但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说的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是指药液中不溶的,在体内又不被代谢的异物,已知的有橡胶屑、炭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粘土、玻璃屑、细菌、真菌、芽胞、滑石、硅藻、石棉、白垩、花粉、药物结晶等,粒径大至100微米,小至2微米以下。每瓶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其中5微米以下的微粒占微粒总数的99%左右。这些微粒对人体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并且是潜在的长期的,进入血液后,大微粒可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缺血,水肿;小微粒可进入组织导致巨噬细胞的包围,增殖,引起肉芽肿或表面巨集红细胞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某些微粒可促使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反应,热原样反应,变态反应,炎症反应,菌血症,还可能诱发肿瘤等疾病。有时输液中微粒超过限量时,轻者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重者则引起血管坏死以致危及生命。因此输液中的微粒对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是一个潜在的危害。微粒的主要来源是原装输液,所以许多国家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都相继作了限量要求,我国85年版药典也作了相应规定,各输液生产厂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使输液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输液过程中的操作,输液器及添加的药物等也带入微粒,资料表明,常规闭式输液时,每进入500毫升空气可带入输液内的0.5微米的微粒4万多个,1微米的微粒2万多个,输液前后空气中的尘埃对药液的污染可使其中的微粒增加千百万倍,输液时剩余药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达71%左右,微粒增加670%左右。有人对36所医院99批传统输液器进行了调查,不合格率占96%;对13个医疗单位759套输液器调查表明,有可见异物的占88.7%,胶塞穿刺造成的脱屑率达56.41-73%。输液中添加药物所致的肉眼可见的异物数增加67.24%。因此医药界为了避免或减少在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对输液的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的在输液器上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即空气滤器)来净化进入输液吊瓶的空气,有的还加装输液滤器,以解决临床输液中空气进入输液吊瓶及输液本身带来的异物微粒的污染,这都是有效的方法。目前输液滤器有以下几种一种筛网式输液滤器,即在输液管中加一个滤网,对2微米的微粒除去率仅为32%,25微米的微粒的除去率为38%。由于孔径较大,仅限用于粘度较大的输液品种。另一种纤维式输液滤器,即在滤器中缠绕填压长度不同的尼龙纤维或以无纺布叠压成滤片,其滤除效率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滤速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减少,其滤除效果是可除去25微米以上的微粒,及70%左右的5-10微米的微粒;再一种蜂窝式输液滤器,即在滤器中填有蜂窝式的海绵状物,可滤除97%左右的10-20微米的微粒,但仅限于注射剂的加压过滤。中国专利文献CN1032627介绍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中的药液过滤器是块状圆柱体,由非极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它是采用烧结、发泡工艺,模压成型而成。经烧结、发泡工艺的非极性高分子材料呈泡状结构。将制好的这种块状圆柱体过滤器放入输液器的滴斗中,进行过滤,这种药液过滤器仅能滤除一些药液中大于15微米的微粒,对药液中微粒的清除率低,而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过滤速度小。中国专利文献CN87210802U也介绍了一种输液通气过滤装置,在该装置中的过滤器其外壳为T形,外壳由圆锥管和圆柱管所组成,其圆柱管外经有一突出小钩作为挂钩,圆锥管上有两条小槽,增加装配时的摩擦力,在其中装有圆片状的滤膜,再加上滤膜盖而成过滤器。这种过滤器能阻止病房的空气中微粒及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致病性微生物进入输液瓶中,使液体洁净地输入到人体中。但是,这种过滤器结构也比较复杂,不易制造,成本也高,而且过滤面积小,它只能过滤除去病房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及细菌等,不能除去药液中及输液器械中的不溶性微粒及细菌等有害异物。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研制出一种过滤面积大,流速快,截留除去率高,能够避免漏滤,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做,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的输液过滤器。它不但能除去病房空气污染的不溶性微粒、细菌等,亦能除去药液中及输液器械中的不溶性微粒及细菌等有害异物。本技术的一种一次输液滤器为一个由滴壶和滤室二部分组成的袋,在袋的上端装有一个上输液管与袋相通,袋的下端装有一个下输液管与袋相通,滤室内装有一个由增强微孔滤膜制成的过滤袋,过滤袋与袋的内壁相连接,滴壶与滤室相通。为了在输液时在所输的液体中方便地加入治疗疾病的药物,以在袋的上端按装一个加药管为好,加药管可与袋直接相通,亦可以按装在上输液管上与上输液管相通。为了防止病房空气中的微粒、细菌等异物进入输液滤器中和上输液管中的药液由此加药管口泄出,以在加药管上装上一个加药管保护套更佳。本技术的一种一次性的由滴壶〔2〕和滤室〔4〕组成的袋状输液滤器,滴壶〔2〕在袋〔1〕的上部,袋〔1〕上端的上输液管〔3〕与滴壶〔2〕相通,袋〔1〕的下部为滤室〔4〕,滤室〔4〕内装一个由增强微孔滤膜制成的过滤袋〔5〕,过滤袋〔5〕与袋〔1〕的内壁相连,过滤袋〔5〕为三边封闭,其上端留有一个过滤袋进液通道〔6〕与滴壶〔2〕相通,过滤袋的一端(和下输液管〔7〕相对的一端)与下输液管〔7〕之间可有一个间隔,这个间隔可大可小,亦可以没有。下输液管〔7〕与滤室〔4〕相通。这种输液滤器叫滴壶内压式一型输液滤器。本技术的一次性的由滴壶〔2〕和滤室〔4〕组成的袋状输液滤器也可以有如下结构,滴壶〔2〕在袋〔1〕的下部,袋〔1〕的上部为滤室〔4〕,滤室〔4〕内装一个增强微孔滤膜制成的周边封闭的过滤袋〔5〕,过滤袋〔5〕与袋〔1〕的内壁相连,安装在袋〔1〕上端的上输液管〔3〕伸入到过滤袋〔5〕中并封闭固定在过滤袋〔5〕和袋〔1〕的上端部并与过滤袋〔5〕相连通,在滤室〔4〕与滴壶〔2〕之间有一个通道〔14〕,使滤室〔4〕与滴壶〔2〕相通,过滤袋〔5〕和通道〔14〕之间可有一间隔,亦可以没有。袋〔1〕的下端有一下输液管〔7〕与滴壶〔2〕相通。这种输液滤器叫滴壶内压式二型输液滤器。为了更好地控制输液的滴数,在滴壶内压式一型输液滤器的上输液管〔3〕伸到滴壶内的一端上及在滴壶内压二型输液滤器的滤室〔4〕和滴壶〔2〕之间的通道〔14〕上分别安装一个标准滴管[22]。 标准滴管的滴液应在室温20℃时,每毫升蒸馏水通过标准滴管时所形成的滴液为20±2滴。为了保持上输液管上所连接的标准滴管口的中心与滴壶内壁保持至少5毫米的距离, 最好在标准滴管[22]上安装一个圆片状的支撑体[21] ,该圆片状支撑体的直径为1厘米-1.5厘米之间,厚2-4毫米,圆片状支撑体可以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输液滤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为一个由滴壶和滤室组成的袋,袋的上端有一上输液管与袋相通,袋的下端有一下输液管与袋相通,滤室内装有一个由增强微孔滤膜制成的过滤袋,载波袋与袋的内壁相连接,滴壶与滤室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宗林,王世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四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