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瞿发林专利>正文

输液用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68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上瓶体(11)和下瓶体(13),上瓶体下部具有回流管并设在下瓶体腔内,而使上、下瓶体相连通,形成从上瓶体进气口(111)经上瓶体内腔、回流管(12)、下瓶体内腔至通气口(14)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输液器后,该输液器使用时由空气净化器中的药液净化空气,且操作简单,空气净化器中的药液不外流。(*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长期以来,使用输液器输液时,插瓶针上进气通道的进气孔与空气直接相通,容易将空气中的微粒及微生物输入体内,而对人体产生危害。例如,会引起热原反应、血栓、静脉炎、肉芽肿、菌血病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临床上在插瓶针进气口外连接一进气管,在进气管口放置泡沫塑料或无纺布进行过滤,因其孔径较大,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差。如CN2118536U、CN2136041Y及CN2169432Y均采用微孔滤膜,虽在滤膜孔径较小时可以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但使输液流速减慢较大;若药液回流,还会降低滤材的通透性,而进一步减慢输液流速。二是采用液体进行过滤。这种方式过滤效果较好,且可以保持输液流速不减慢,但仍有一定缺陷。如CN2144516Y在使用时从与空气相通的注入孔加液,这样则需另外配备注射器注液,操作也较复杂。又如CN2122641U在使用时须将空气过滤器进气口朝上,并挤压滴瓶,使药液从输液瓶进入过滤器,然后同时将过滤器进气口向下及松开滴瓶,否则就会造成过滤器中的药液回流或药液外流。再如CN2136042Y在使用时,挤压滴瓶,容易造成药液外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输液的、在使用输液器时由药液净化空气、操作简单、且药液不外流的输液用空气净化器。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空气净化器具有上瓶体,上瓶体上部开有进气口,下部具有回流管口,回流管口上密闭结合有回流管,回流管置于下瓶体的腔内,下瓶体的上部设有通向瓶体外的通气口,下瓶体的上端口与回流管的外侧密闭结合或与上瓶体的下部外侧围绕回流管周围的部分密闭结合。上述下瓶体的上端口与上瓶体的下部外侧围绕回流管周围的部分的密闭结合,是下瓶体的上端口与上瓶体的底部的密闭结合或与上瓶体下端的外侧面的密闭结合。上述下瓶体的上端口与上瓶体的底部的密闭结合为,下瓶体的上端口与上瓶体底部边缘的、使上、下瓶体侧壁连为整体的一体式结合。上述通气口设在下瓶体的上部的侧壁上。上述通气口由通气通道口和通气通道组成,上瓶体底部设有通气通道口,在通气通道口上密闭结合有设在上瓶体内的与上瓶体隔绝的通气通道,通气通道从上瓶体的侧壁上或顶部伸出。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具有本技术的输液器在使用时,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彻底,能将所通过的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滤去;(2)具有本技术的输液器用药液作为滤液,操作简便,且药液不外流;(3)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应用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输液用空气净化器。由图1,用聚丙烯粒料分别注塑成如图所示的上瓶体11及下瓶体13。注塑时上瓶体11与回流管12注塑成一体。上瓶体11顶部开有进气口111,底部具有回流管口112。回流管口112上连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置于下瓶体13的腔内,且回流管12的下管口在下瓶体腔内的下部。下瓶体13的上部侧壁上设有通向瓶外的通气口14,下瓶体13的上端口与回流管12的外侧密闭配合,并用环已酮粘合固定。形成了从上瓶体进气口111经上瓶体内腔、回流管12、下瓶体内腔至通气口14的通道。实施例2,输液用空气净化器。由图2,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聚丙烯粒料分别注塑成如图所示的上瓶体11及下瓶体13。注塑时,上瓶体11与回流管12注塑成一体。下瓶体13的上端口与上瓶体11的底部外侧围绕回流管12顶部周围的部分用环已酮粘合密闭固定在一起。实施例3,输液用空气净化器。用聚丙烯粒料注塑成如图所示的一体式的空气净化器。上瓶体11的体积略小于下瓶体13的体积。分隔板15是上瓶体11的底板。上瓶体11顶部开有进气口111。分隔板15上设有回流管口112。回流管口112上连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置于下瓶体13的腔内,且回流管12的下管口在下瓶体13腔内的下部。下瓶体13上部侧壁上设有通向瓶体外的通气口14,下瓶体13的上端口与上瓶体11底部边缘连为一体。实施例4,输液用空气净化器。由图4,其余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用聚丙烯粒料注塑成如图4所示的一体式的空气净化器。通气口14由通气通道口141和通气通道142组成。分隔板15上开有通气通道口141。在通气通道口141上连有设在上瓶体11腔内的与上瓶体11隔绝的通气通道142。通气通道142从上瓶体11的侧壁上伸出。应用例,带有输液用空气净化器的输液器。由图3及图5,取由实施例3所制得的空气净化器1。用聚丙烯粒料分别制成如图所示的连通管2、上输液管4、滴管5、下输液管7、终端滤器8的上座与下座。用ABS塑料注塑成具有输液及通气双通道的插瓶针3。购置静脉针9和塑料止水夹6。连通管2的一端与空气净化器1的通气管14的外侧密闭配合,另一端与插瓶针3的进气通道口的外侧密闭配合。上输液管4的上端与插瓶针3的输液通道口的外侧密闭配合,下端与滴管5顶部接口的外侧密闭配合。下输液管7的一端与滴管5底部接口的外侧密闭配合,另一端与终端滤器8上座的接口的外侧密闭配合。终端滤器8的上座和下座相互密闭配合。终端滤器8的腔内设有微孔滤膜作为滤材。上述密闭配合均采用环已酮粘合加固。止水夹6夹在下输液管7的管体上。静脉针9的后部接口套在终端滤器8的下座的接口上,两者为密闭紧配合。由图5,插瓶针3插在输液瓶的瓶塞中。先将止水夹6关闭,再挤压滴管5,使滴管5中的空气进入输液瓶中,而使输液瓶中的压力增大,而使输液瓶中的药液通过插瓶针3的进气通道31和连通管2由通气口14进入输液用空气净化器1的下瓶体13中。当药液液面高于回流管12的下管口时,药液经回流管12进入上瓶体11中,直至输液瓶中的压力与外界相等。此时松开滴管5,则在滴管5内产生负压,使输液瓶中的药液顺插瓶针3的输液通道32住下流入至滴管5中,使输液瓶压力降低,而使上瓶体11中的药液经回流管12进入下瓶体13,直至使输液瓶中的压力与滴管中的压力和外界相等。打开止水夹6,则药液从静脉针9中流出。此时滴管5中产生负压,而使输液瓶中的药液顺输液通道32住下流至滴管5中,使输液瓶内产生负压。此时外界空气则进入上瓶体11,并经过下瓶体13中的药液过滤,由通气口14进入插瓶针3的进气通道31,再进入输液瓶中。周而复始,达到输液时对进入输液瓶中的空气净化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瓶体(11),上瓶体(11)上部开有进气口(111),下部具有回流管口(112),回流管口(112)上密闭结合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置于下瓶体(13)的腔内,下瓶体(13)的上部设有通向瓶体外的通气口(14),下瓶体(13)的上端口与回流管(12)的外侧密闭结合或与上瓶体(11)的下部外侧围绕回流管(12)周围的部分密闭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瓶体(13)的上端口与上瓶体(11)的下部外侧围绕回流管(12)周围的部分的密闭结合,是下瓶体(13)的上端口与上瓶体(11)的底部的密闭结合或与上瓶体(11)下端的外侧面的密闭结合。3.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瓶体(11),上瓶体(11)上部开有进气口(111),下部具有回流管口(112),回流管口(112)上密闭结合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置于下瓶体(13)的腔内,下瓶体(13)的上部设有通向瓶体外的通气口(14),下瓶体(13)的上端口与回流管(12)的外侧密闭结合或与上瓶体(11)的下部外侧围绕回流管(12)周转的部分密闭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发林钱毓洲
申请(专利权)人:瞿发林钱毓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