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54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0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内套中部上固定连接有沿周向布置的支撑筋和沿轴向布置的支撑环,支撑环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通水孔,通水孔在支撑筋两侧对称分布,内套前部上沿轴向固定连接有1#挡板、2#挡板,内套后部上固定连接3#挡板,1#挡板与2#挡板之间形成第一个水流缓冲区,离出水口最近的支撑环与3#挡板之间形成第二个水流缓冲区,1#挡板、2#挡板、3#挡板上分别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通水孔,且1#挡板与2#挡板上的通水孔沿轴向对齐,3#挡板上的通水孔以出水口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对称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冷却水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轴向流动的效果,使水套散热均匀,避免局部高温产生,减小水流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尤其是一种电机冷却水套结构
技术介绍
轴向直通式水套的构成充分利用了电机机壳上的支撑筋、支撑环和套筒结构,同时具备散热和支撑电机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流阻小的特性,目前应用广泛。在入水口压力一定的前提下,轴向直通式水套内部的冷却水流动情况直接决定其散热效果和噪声大小。由于轴向直通式水套内部的流道为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平行分布的轴向流道,当入水口压力一定时,这些平行流道内的水流量差异越小,冷却水沿圆周方向分布越均匀,水套不出现局部高温和局部流速过大的情况,散热能力提高且水流噪声降低。而对于单入水口单出水口的水套,几乎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各轴向流道内的水流量。目前大量采用的轴向直通式水套结构比较简单,水套内部除了构成轴向流道的支撑筋和支撑环以外,并无其它整定冷却水流动的结构。当水套入水口压力一定时,一方面,水套内各轴向流道流阻分配不均导致靠近入、出水口的少数轴向流道内集中了大部分的水流量,散热较好,而剩下的多数轴向流道内流量较小,散热差且易出现局部高温,不利于电机散热。另一方面,靠近入、出水口的少数轴向流道内流速过高,产生较大噪音。因此,改进原有的轴向直通式水套结构,人为干预水套内部冷却水流动情况,尽可能均匀分配各轴向流道内的水流量,对改善水套散热效果和降低水套噪声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入单出式的轴向直通式的电机冷却水套结构,该水套结构整定水套内冷却水流动方向,使各轴向流道内的流量尽可能均匀分布,避免水套出现局部高温,提高水套散热能力,降低水套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包括内套、外套、支撑筋、支撑环,所述内套中部上固定连接有沿周向布置的支撑筋和沿轴向布置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通水孔,通水孔在支撑筋两侧对称分布,内套外套接有外套,所述内套前部上沿轴向固定连接有1#挡板、2#挡板,所述内套后部上固定连接3#挡板,所述1#挡板与2#挡板之间形成第一个水流缓冲区,离出水口最近的支撑环与3#挡板之间形成第二个水流缓冲区,用于消减进出水口附近高度集中的水流,使流出缓冲区的冷却水沿圆周方向均匀地流入和流出轴向流道;所述1#挡板、2#挡板、3#挡板上分别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通水孔,且1#挡板与2#挡板上的通水孔沿轴向对齐,3#挡板上的通水孔以出水口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对称分布。所述3#挡板上位于对称中心的通水孔对准出水口中心,其余通水孔的中心线与支撑筋的中心线重合。所述1#挡板、2#挡板上的通水孔中具有一个小通水孔,小通水孔对准入水口中心;其余通水孔的中心线与支撑筋的中心线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水套内部挡板结构的作用下,由入水口流入的冷却水被强制改变流动方向,经过挡板上的通水孔进入水流缓冲区,入水口附近集中的水流被分散,流速降低。冷却水流出缓冲区后,水流经过一次整定,沿圆周方向上分布已相对均匀,在支撑筋的挡流作用下,冷却水再次被强制均分到各轴向流道内,沿着支撑筋和支撑环上的通水孔轴向流动到达水套出水端的缓冲区,在挡板作用下均匀流出缓冲区,由出水口集中流出。全过程实现了冷却水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轴向流动的效果,使水套散热均匀,避免局部高温产生,减小水流噪声。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能减小冷却水套各轴向流道内水流量之间的差异,避免以下问题产生:(1)冷却水只集中在少数流道内流动导致的散热不均现象,冷却水套出现局部高温,水套散热能力差;(2)冷却水只集中在少数流道内流动导致局部流速过高,水流噪声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外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内部示意图;图3为1#挡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2#挡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3#挡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支撑筋和支撑环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包括入水口1、外套2、内套3、出水口4、1#挡板5、2#挡板6、支撑筋7、支撑环8、3#挡板9等。在水套的内套3上沿轴向焊接1#挡板5、2#挡板6、支撑筋7、支撑环8和3#挡板9,再安装外套2。如图3,4所示,在1#挡板5和2#挡板6上的通水孔10的分布完全一样,尺寸不同,并在安装时保轴向对齐。1#挡板5和2#挡板6的通水孔10分布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1#挡板5和2#挡板6上都有一个小通水孔11,安装1#挡板5和2#挡板6时应将其对准入水口1中心;其次,这1#挡板5和2#挡板6上其他通水孔10的中心线应与支撑筋7的中心线重合。1#挡板5和2#挡板6之间是第一个水流缓冲区。如图6所示,支撑环8上的通水孔10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这些通水孔10尺寸一致,并在支撑筋7两侧对称分布。离出水口最近的支撑环8和3#挡板9之间是第二个水流缓冲区,3#挡板9的通水孔10分布如图5所示,3#挡板9上的通水孔10以出水口4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对称分布,应将3#挡板9上位于对称中心的通水孔10对准出水口4中心,其他通水孔10的中心线与支撑筋7的中心线重合。冷却水从入水口1进入水套内部,经过1#挡板5和2#挡板6之间的缓冲区后,水流沿圆周方向相对均匀分布,经过支撑筋7时再次被均分到由支撑筋7和支撑环8构成的轴向流道中,最终流出轴向流道的冷却水经过3#挡板9的缓冲后,均匀汇入出水口4流出水套。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单入单出式新型轴向直通式水套结构仅展示了特定数量的轴向流道。用同样的通水孔和轴向流道对应关系,增加或减少通水孔和轴向流道的数量不影响冷却水流量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包括内套(3)、外套(2)、支撑筋(7)、支撑环(8),所述内套(3)中部上固定连接有沿周向布置的支撑筋(7)和沿轴向布置的支撑环(8),所述支撑环(8)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通水孔(10),通水孔(10)在支撑筋(7)两侧对称分布,内套(3)外套接有外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3)前部上沿轴向固定连接有1#挡板(5)、2#挡板(6),所述内套(3)后部上固定连接3#挡板(9),所述1#挡板(5)与2#挡板(6)之间形成第一个水流缓冲区,离出水口最近的支撑环(8)与3#挡板(9)之间形成第二个水流缓冲区,用于消减进出水口附近高度集中的水流,使流出缓冲区的冷却水沿圆周方向均匀地流入和流出轴向流道;所述1#挡板(5)、2#挡板(6)、3#挡板(9)上分别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通水孔(10),且1#挡板(5)与2#挡板(6)上的通水孔(10)沿轴向对齐, 所述3#挡板(9)上的通水孔(10)以出水口(4)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水套结构,包括内套(3)、外套(2)、支撑筋(7)、支撑环(8),所述内套(3)中部上固定连接有沿周向布置的支撑筋(7)和沿轴向布置的支撑环(8),所述支撑环(8)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通水孔(10),通水孔(10)在支撑筋(7)两侧对称分布,内套(3)外套接有外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3)前部上沿轴向固定连接有1#挡板(5)、2#挡板(6),所述内套(3)后部上固定连接3#挡板(9),所述1#挡板(5)与2#挡板(6)之间形成第一个水流缓冲区,离出水口最近的支撑环(8)与3#挡板(9)之间形成第二个水流缓冲区,用于消减进出水口附近高度集中的水流,使流出缓冲区的冷却水沿圆周方向均匀地流入和流出轴向流道;所述1#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萌崔刚杨智徐哲贝张超陈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