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行程可调的气弹簧,包括活塞杆、具有活塞腔的压力管及设置在活塞腔内的活塞组件,活塞杆上开设有内腔,活塞组件上具有与内腔连通的通孔,内腔中滑动设置有调节杆,压力管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活塞腔中设置有内管,调节杆穿过内管与底座螺纹连接,底座上设置有下连接头,下连接头上开设有安装槽,底座位于安装槽中,安装槽与底座之间设置旋钮,旋钮上设置有卡条,调节杆的下端端部开设有与卡条相匹配的卡槽,旋转旋钮由旋钮上的卡条与调节杆上的卡槽传动,带动调节杆相对底座旋转,实现调节杆在内腔中的升降调节活塞杆的行程,调节方便可靠,可满足不同应用场合需要不同行程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弹簧
,尤其是一种行程可调的气弹簧。
技术介绍
由于气弹簧具有比较接近理想的二次曲线弹力变化特性,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汽车工业、印刷机械、医疗器械、办公设备、家具制造、工业机械、航空航天、机车制造等许多行业,现有的气弹簧一般行程较为单一,导致不能适应许多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弹簧一般行程较为单一,导致不能适应许多场合的应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行程可调的气弹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程可调的气弹簧,包括活塞杆、具有活塞腔的压力管及设置在活塞腔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内腔,所述活塞组件上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腔中滑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压力管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活塞腔中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穿过所述通孔插设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位于下端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内管与底座螺纹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连接头,所述下连接头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旋钮,所述旋钮上设置有卡条,所述调节杆的下端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卡条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条滑动设置有所述卡槽中,所述下连接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缺口。本方案中在需要调节活塞杆的行程时,从缺口处旋转旋钮,由旋钮上的卡条与调节杆上的卡槽传动,带动调节杆相对底座旋转,实现调节杆在内腔中的升降,改变调节杆的顶端与内腔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调节杆的顶端与内腔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活塞杆的行程。由于活塞杆上的负载一旦突然消失,容易出现活塞杆从压力管中冲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上端端部固定有限位板,当活塞杆从压力管中冲出时,限位板会撞在内管的上端端部,抵消一部分活塞杆上的冲击力,有效的解决了活塞杆突然失去负载,而带来的安装隐患。由于气弹簧在使用中,其连接头与其他零部件转动安装时,会出现随着气弹簧的转动,而发出刺耳的噪音,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头上开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下安装孔中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下含油轴承,通过在下连接头上设置含油轴承,可以有效的防止下连接头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时发出噪音,且气弹簧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的更为灵活。由于气弹簧在使用中,其连接头与其他零部件转动安装时,会出现随着气弹簧的转动,而发出刺耳的噪音,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组件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头,所述上连接头上开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中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上含油轴承,通过在上连接头上设置含油轴承,可以有效的防止上连接头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时发出噪音,且气弹簧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的更为灵活。优选地,所述内管、底座及压力管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行程可调的气弹簧旋转旋钮由旋钮上的卡条与调节杆上的卡槽传动,带动调节杆相对底座旋转,实现调节杆在内腔中的升降调节活塞杆的行程,调节方便可靠,可满足不同应用场合需要不同行程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行程可调的气弹簧的示意图。图中:1、活塞杆,101、内腔,2、压力管,201、活塞腔,3、活塞组件,4、调节杆,401、卡槽,5、底座,501、螺纹孔,6、内管,7、下连接头,701、安装槽,702、缺口,8、旋钮,9、卡条,10、限位板,11、下含油轴承,12、上连接头,13、上含油轴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行程可调的气弹簧,包括活塞杆1、具有活塞腔201的压力管2及设置在活塞腔201内的活塞组件3,所述活塞杆1与所述活塞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上开设有内腔101,所述活塞组件3上具有与所述内腔101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腔101中滑动设置有调节杆4,所述压力管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所述活塞腔201中设置有内管6,所述内管6穿过所述通孔插设在所述内腔101中,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螺纹孔501,所述调节杆4位于下端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501相匹配的螺纹,所述调节杆4穿过所述内管6与底座5螺纹连接,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下连接头7,所述下连接头7上开设有安装槽701,所述底座5位于所述安装槽701中,所述安装槽701与所述底座5之间设置旋钮8,所述旋钮8上设置有卡条9,所述调节杆4的下端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卡条9相匹配的卡槽401,所述卡条9滑动设置有所述卡槽401中,所述下连接头7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701连通的缺口702。所述调节杆4的上端端部固定有限位板10,当活塞杆1从压力管2中冲出时,限位板10会撞在内管6的上端端部,抵消一部分活塞杆1上的冲击力,有效的解决了活塞杆1突然失去负载,而带来的安装隐患。所述下连接头7上开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下安装孔中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下含油轴承11,通过在下连接头7上设置含油轴承,可以有效的防止下连接头7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时发出噪音,且气弹簧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的更为灵活。所述活塞杆1远离所述活塞组件3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头12,所述上连接头12上开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中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上含油轴承13,通过在上连接头12上设置含油轴承,可以有效的防止上连接头12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时发出噪音,且气弹簧相对其他零部件转动的更为灵活。所述内管6、底座5及压力管2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行程可调的气弹簧工作原理如下:根据气弹簧的具体应用场合调节活塞杆1的行程,从缺口702处旋转旋钮8,由旋钮8上的卡条9与调节杆4上的卡槽401传动,带动调节杆4相对底座5旋转,实现调节杆4在内腔101中的升降,改变调节杆4的顶端与内腔10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调节杆4的顶端与内腔101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活塞杆1的行程。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程可调的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具有活塞腔(201)的压力管(2)及设置在活塞腔(201)内的活塞组件(3),所述活塞杆(1)与所述活塞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上开设有内腔(101),所述活塞组件(3)上具有与所述内腔(101)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腔(101)中滑动设置有调节杆(4),所述压力管(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所述活塞腔(201)中设置有内管(6),所述内管(6)穿过所述通孔插设在所述内腔(101)中,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螺纹孔(501),所述调节杆(4)位于下端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501)相匹配的螺纹,所述调节杆(4)穿过所述内管(6)与底座(5)螺纹连接,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下连接头(7),所述下连接头(7)上开设有安装槽(701),所述底座(5)位于所述安装槽(701)中,所述安装槽(701)与所述底座(5)之间设置旋钮(8),所述旋钮(8)上设置有卡条(9),所述调节杆(4)的下端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卡条(9)相匹配的卡槽(401),所述卡条(9)滑动设置有所述卡槽(401)中,所述下连接头(7)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701)连通的缺口(7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程可调的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具有活塞腔(201)
的压力管(2)及设置在活塞腔(201)内的活塞组件(3),所述活塞杆(1)与
所述活塞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上开设有内腔(101),所述活
塞组件(3)上具有与所述内腔(101)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腔(101)中滑动设
置有调节杆(4),所述压力管(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所述活塞腔(201)
中设置有内管(6),所述内管(6)穿过所述通孔插设在所述内腔(101)中,
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螺纹孔(501),所述调节杆(4)位于下端的周面上开
设有与所述螺纹孔(501)相匹配的螺纹,所述调节杆(4)穿过所述内管(6)
与底座(5)螺纹连接,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下连接头(7),所述下连接头
(7)上开设有安装槽(701),所述底座(5)位于所述安装槽(701)中,所述
安装槽(701)与所述底座(5)之间设置旋钮(8),所述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勉,余卫忠,岳如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气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