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530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解决现有的气压缓冲缸均只有一个缸体和活塞,缓冲效果受限问题。本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气缸座,气缸座的上方设有可上下活动的顶座,气缸座上表面固定设置下缸体,下缸体内对应设置下活塞,顶座的底面固定设置上缸体,上缸体内对应设置上活塞,上缸体向下套设在下缸体的外侧,上缸体的内部形成上缓冲气路,下缸体上端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下缓冲气孔,下缸体内外连通形成下缓冲气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嵌套式的双气缸结构,形成二次缓冲,提升了气压缸的缓冲能力,改善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缓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
技术介绍
在车间生产过程中,很多工艺流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如果这些冲击不是生产所必须的,那就需要通过缓冲装置对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设备过渡损耗甚至损坏。缓冲装置可以是弹簧、液压缓冲缸、气压缓冲缸等。弹簧缓冲频繁承受冲击后会产生金属疲劳,造成损坏,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弹簧,损耗较大,而且一旦弹簧失效,容易造成生产事故。液压缓冲缸的液压回路中需要填充液压油,而且与气压回路相比,液体受压后容积变化率小,能承受冲击较大,但是缓冲卸力效果不如气压缓冲缸。传统的气压缓冲缸均只有一个缸体和活塞,通过活塞和缸体之间充气形成缓冲气腔,缓冲受力效果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气压缓冲缸均只有一个缸体和活塞,缓冲效果受限问题,提供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包括固定设置的气缸座,气缸座的上方设有可上下活动的顶座,气缸座上表面固定设置下缸体,下缸体内对应设置下活塞,顶座的底面固定设置上缸体,上缸体内对应设置上活塞,并在上活塞上侧与上缸体内部顶壁之间形成缓冲气室,上缸体向下套设在下缸体的外侧,上活塞固定在下缸体的顶部,上缸体的内部顶壁设有向下穿过上活塞的空心管,空心管下端与下活塞固定,空心管顶端侧壁开设上缓冲气孔与缓冲气室连通,下活塞、下气缸的底部开设上气路通孔并与空心管、缓冲气室连通形成上缓冲气路,下缸体上端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下缓冲气孔,下缸体内外连通形成下缓冲气路。上缸体和下缸体形成嵌套的双缸缓冲结构。通过上缓冲气路向缓冲气室充气将顶板向上顶起、此时,上活塞和下缸体与气缸座固定不动,上缸体、空心管带动下活塞随顶板上升,下缸体上部的通过下缓冲气孔排气。顶板受到冲击力时下沉,缓冲气室从上缓冲气孔、空心管、上通气孔向储气缸排气,通过排气阻尼形成一次缓冲;下缸体通过下缓冲气孔吸气,通过吸气阻尼形成二次缓冲。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管高度大于下气缸的高度。空心管推动下活塞至下缸体底部形成向下的限位,此时由于空心管高度大于下气缸高度,空气管侧壁的上缓冲气孔与缓冲气室保持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顶座底面对称设置两个上缸体及上活塞,气缸座上对应设置两个下缸体及下活塞,形成两组缓冲结构。作为优选,两个上缸体之间通过连接块相互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顶座的底面在两上缸体之间设置限位杆,限位杆下端向下穿过气缸座,并在限位杆下端设置行程限位块,气缸座的底面对应设置限位座。行程限位块对顶座向上行程进行限位。作为优选,两组缓冲结构的上缓冲气路相互连通。保证两组缓冲气路支撑平衡。作为优选,所述顶座的顶面设有栅格状的顶板。本技术采用嵌套式的双气缸结构,形成二次缓冲,提升了气压缸的缓冲能力,改善缓冲效果;通过两组缓冲装置对称设置,使缓冲支撑受力平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中:1、顶座,2、顶板,3、气缸座,4、限位杆,5、限位座,6、行程限位块,7、上缸体,8、上活塞,9、下缸体,10、下活塞,11、空心管,12、缓冲气室,13、上缓冲气孔,14、下缓冲气孔,15、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如图1、2所示。本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气缸座3,气缸座的上方设有可上下活动的顶座I,顶座的上表面设有栅格状的顶板2。所述顶座底面与气缸座顶面之间对称设置两组结构相同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如图1所示,气缸座3上表面固定设置下缸体9,下缸体9内对应设置下活塞10,顶座I的底面固定设置上缸体7,上缸体内对应设置上活塞8 ο上活塞8上侧与上缸体7内部顶壁之间形成缓冲气室12。上缸体7向下套设在下缸体9的外侧,上活塞8固定在下缸体7的顶部。上缸体7的内部顶壁设有向下穿过上活塞8的空心管11,空心管下端与下活塞10固定,空心管顶端侧壁开设上缓冲气孔13与缓冲气室连通。下活塞、下气缸的底部开设上气路通孔并与空心管11、缓冲气室12连通形成上缓冲气路。下缸体上端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下缓冲气孔14,下缸体内外连通形成下缓冲气路,两组缓冲装置的下缓冲气路相互连通形成气压平衡。空心管高度大于下缸体的高度,空心管推动下活塞至下缸体底部形成向下的限位,此时由于空心管高度大于下气缸高度,空气管侧壁的上缓冲气孔与缓冲气室保持连通。顶座I底部两个上缸体通过连接块15相互固定连接。在顶座I的底面在两上缸体7中间设置限位杆4,限位杆下端向下穿过气缸座3,并在限位杆下端设置行程限位块6,气缸座的底面对应设置限位座5。行程限位块和限位座对顶座向上顶升形成限位。【主权项】1.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气缸座,气缸座的上方设有可上下活动的顶座,气缸座上表面固定设置下缸体,下缸体内对应设置下活塞,顶座的底面固定设置上缸体,上缸体内对应设置上活塞,并在上活塞上侧与上缸体内部顶壁之间形成缓冲气室,上缸体向下套设在下缸体的外侧,上活塞固定在下缸体的顶部,上缸体的内部顶壁设有向下穿过上活塞的空心管,空心管下端与下活塞固定,空心管顶端侧壁开设上缓冲气孔与缓冲气室连通,下活塞、下气缸的底部开设上气路通孔并与空心管、缓冲气室连通形成上缓冲气路,下缸体上端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下缓冲气孔,下缸体内外连通形成下缓冲气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高度大于下气缸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底面对称设置两个上缸体及上活塞,气缸座上对应设置两个下缸体及下活塞,形成两组缓冲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两个上缸体之间通过连接块相互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的底面在两上缸体之间设置限位杆,限位杆下端向下穿过气缸座,并在限位杆下端设置行程限位块,气缸座的底面对应设置限位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两组缓冲结构的上缓冲气路相互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的顶面设有栅格状的顶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解决现有的气压缓冲缸均只有一个缸体和活塞,缓冲效果受限问题。本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气缸座,气缸座的上方设有可上下活动的顶座,气缸座上表面固定设置下缸体,下缸体内对应设置下活塞,顶座的底面固定设置上缸体,上缸体内对应设置上活塞,上缸体向下套设在下缸体的外侧,上缸体的内部形成上缓冲气路,下缸体上端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下缓冲气孔,下缸体内外连通形成下缓冲气路。本技术采用嵌套式的双气缸结构,形成二次缓冲,提升了气压缸的缓冲能力,改善缓冲效果。【IPC分类】F16F9/58, F16F9/02, F16F9/32【公开号】CN205190619【申请号】CN201520992411【专利技术人】余志锋, 陈坚强, 吕刚 【申请人】宁波澳玛特高精冲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缸气压缓冲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气缸座,气缸座的上方设有可上下活动的顶座,气缸座上表面固定设置下缸体,下缸体内对应设置下活塞,顶座的底面固定设置上缸体,上缸体内对应设置上活塞,并在上活塞上侧与上缸体内部顶壁之间形成缓冲气室,上缸体向下套设在下缸体的外侧,上活塞固定在下缸体的顶部,上缸体的内部顶壁设有向下穿过上活塞的空心管,空心管下端与下活塞固定,空心管顶端侧壁开设上缓冲气孔与缓冲气室连通,下活塞、下气缸的底部开设上气路通孔并与空心管、缓冲气室连通形成上缓冲气路,下缸体上端侧壁开设与外界连通的下缓冲气孔,下缸体内外连通形成下缓冲气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锋陈坚强吕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澳玛特高精冲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