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80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9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尽可能地阻止从燃料电池泄漏的氢被导入到前室以外的空间的燃料电池搭载车辆。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10)具备使前室(18)开闭的盖罩(20),所述盖罩(20)通过将外板构件(66a)与内板构件(66b)接合而成。在外板构件(66a)与内板构件(66b)之间,形成有从前室(18)向前围上盖板(42)延伸的内部通路(68)。在内部通路(68)中配设有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切断氢在前室(18)与前围上盖板(42)之间的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其将燃料电池配置在前室内,并且在所述前室上从该前室气密地遮蔽而配置前围上盖板。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采用由高分子离子交换膜形成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具备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一侧配设有阳极电极且在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另一侧配设有阴极电极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MEA)。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分别具有催化剂层(电极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多孔质碳)。通过隔板(双向板)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而构成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通过层叠规定的数量,从而例如作为车载用燃料电池组使用。在车载用燃料电池组中,已知有在车辆的前室(电动机室)配置燃料电池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燃料电池机动车中,将搭载作为机动车的驱动源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封闭空间配置在乘客室的前方。并且,该燃料电池机动车的特征在于,设置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中的至少一方,该第一开口部设置在封闭空间的上部,该第二开口部设置在行驶时产生负压的位置,且将从燃料电池系统泄漏的氢向封闭空间内排出。由此,在封闭空间的上部设置开口部的情况下,尤其在车辆停止状态下,能够使在封闭空间内从燃料电池系统漏出的氢可靠地向车外换气。另外,在将开口部设置在负压的产生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在行驶时将从燃料电池系统泄漏的氢从封闭空间排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0950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的燃料电池机动车中,在作为封闭空间的车辆的前室上设有使该封闭空间开闭的盖罩。盖罩通常通过将外板构件(产品表面材料)与内板构件接合而成,且在内部形成有空间。此时,在内板构件上形成有在冲压等加工作业时作为定位而使用的多个孔部、用于实现轻量化的多个孔部(开口部)等。因此,盖罩的内部空间有时会使前室与其他空间、例如前围上盖板连通。因此,泄漏到前室内的氢可能通过内部空间而从前围上盖板被空调单元的外部气体导入口吸引,从而所述氢会进入驾驶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此种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尽可能地阻止从燃料电池泄漏的氢被导入到前室以外的空间的燃料电池搭载车辆。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其将燃料电池配置在形成于前围板前方的前室中,并且在所述前室配置有前围上盖板,所述前围上盖板借助密封部而被从该前室气密地遮蔽。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具备使前室开闭的盖罩,所述盖罩通过将外板构件与内板构件接合而成。在外板构件与内板构件之间,形成有横跨密封部而从前室延伸至前围上盖板的内部通路。而且,在内部通路中配设有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切断流体在前室与前围上盖板之间的流通。另外,在该燃料电池搭载车辆中,优选遮蔽构件为对在内板构件上形成的孔部进行密闭的密闭构件。并且,在该燃料电池搭载车辆中,优选密闭构件将内板构件的向前室内开口的孔部或向前围上盖板开口的孔部堵塞。另外,在该燃料电池搭载车辆中,优选密闭构件为粘合带、橡胶密封件、密封环或密封粘接剂中的任一个。另外,在该燃料电池搭载车辆中,优选遮蔽构件为在内板构件与外板构件之间设置的遮蔽板。并且,在该燃料电池搭载车辆中,优选遮蔽构件为在内板构件与外板构件之间设置的填充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构成盖罩的外板构件与内板构件之间形成的内部通路中配设有遮蔽构件,该遮蔽构件切断流体在前室与前围上盖板之间的流通。因此,在氢从配置于前室的燃料电池泄漏时,能够可靠地阻止该氢在盖罩的内部通路中流通而向前围上盖板导入的情况。因此,不会从例如在前围上盖板上开口的空调单元的外部气体导入口吸引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尽可能地阻止从燃料电池泄漏的氢被空调单元吸引而向驾驶室内导入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的局部简要侧视图。图2是所述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的局部简要俯视图。图3是所述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的局部简要立体说明图。图4是构成所述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的盖罩的内板构件侧的说明图。图5是在所述盖罩上设置的密封类的立体说明图。图6是在所述盖罩上设置的密封环的立体说明图。图7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的盖罩的主要部分剖视说明图。图8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的盖罩的主要部分剖视说明图。符号说明:10…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12…机动车车身14…前围板15…驾驶室16…前玻璃18…前室20、20a、20b…盖罩22…主车架24…空调单元26…燃料电池单元42…前围上盖板49…密封构件54…发电单体66a…外板构件66b…内板构件68…内部通路68a、68b…空间区域70a、70b…孔部72a~72c…密闭构件80…遮蔽板82…填充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电动机动车(燃料电池搭载车辆)10具备机动车车身12。机动车车身12通过前围板14及前玻璃16形成驾驶室15,并且在所述前围板14的前方形成有前室(电动机室)18。在前围板14的上方前端配置有前玻璃16的前端部16a。前室18通过盖罩(hood)20而向外部开闭自如。机动车车身12具备主车架22,该主车架22沿车长方向(箭头A方向)延伸而配置到前室18内的前端,并且在车宽方向(在图2及图3中,箭头B方向)上连结。如图1所示,在主车架22上接合有副车架23。在主车架22上安装有空调单元24及燃料电池单元26。在副车架23上安装有驱动电动机28及转向齿轮箱30。驱动电动机28与左右两侧的车轴32L、32R连结,并且在各车轴32L、32R上装配有车轮34L、34R。在各车轴32L、32R上连结有转向齿轮箱30。如图1及图3所示,在前围板14的上方前端形成有用于使从前玻璃16流下的雨水通过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通气孔40。在前玻璃16的前端部16a的下方配置有排水用的前围上盖板(cowltop)42。前围上盖板42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其车宽方向两端固定于机动车车身12。前围上盖板42在内部具有排水通路44,所述排水通路44沿着前玻璃16的下方而沿车宽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在前围上盖板42的车宽方向两端侧分别形成有排水孔46L、46R。在排水孔46L、46R上连接有放泄配管48L、48R的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燃料电池搭载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其将燃料电池配置在形成于前围板前方的前室中,并且在所述前室配置有前围上盖板,所述前围上盖板借助密封部而被从该前室气密地遮蔽,所述燃料电池搭载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具备使所述前室开闭的盖罩,所述盖罩通过将外板构件与内板构件接合而成,并且,在所述外板构件与所述内板构件之间形成有内部通路,该内部通路横跨所述密封部而从所述前室延伸至所述前围上盖板,在所述内部通路中配设有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切断流体在所述前室与所述前围上盖板之间的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09 JP 2014-2492161.一种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其将燃料电池配置在形成于前围板前方
的前室中,并且在所述前室配置有前围上盖板,所述前围上盖板借助密封
部而被从该前室气密地遮蔽,所述燃料电池搭载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搭载车辆具备使所述前室开闭的盖罩,
所述盖罩通过将外板构件与内板构件接合而成,
并且,在所述外板构件与所述内板构件之间形成有内部通路,该内部
通路横跨所述密封部而从所述前室延伸至所述前围上盖板,
在所述内部通路中配设有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切断流体在所述前
室与所述前围上盖板之间的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搭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