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01510553155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UHF波段微型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LC隔离电路和两个不同频段的微波滤波器;第一微波滤波器(F1)包括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一输入端口(P1)、第一输入电感(Lin1)、第一谐振器(L1、C1)、第二谐振器(L2、C2)、第三谐振器(L3、C3)、第四谐振器(L4、C4)、第一输出电感(Lout1)、第一Z形级间耦合带状线(Z1)、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一输出端口(P2)和接地端;其中,第一谐振器(L1、C1)由第一线圈(L1)和第一电容(C1)并联而成,第一线圈(L1)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线圈(L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UHF波段微型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LC隔离电路和两个不同频段的微波滤波器;第一微波滤波器(F1)包括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一输入端口(P1)、第一输入电感(Lin1)、第一谐振器(L1、C1)、第二谐振器(L2、C2)、第三谐振器(L3、C3)、第四谐振器(L4、C4)、第一输出电感(Lout1)、第一Z形级间耦合带状线(Z1)、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一输出端口(P2)和接地端;
其中,第一谐振器(L1、C1)由第一线圈(L1)和第一电容(C1)并联而成,第一线圈(L1)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线圈(L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二谐振器(L2、C2)由第二线圈(L2)和第二电容(C2)并联而成,第二线圈(L2)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二线圈(L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三谐振器(L3、C3)由第三线圈(L3)和第三电容(C3)并联而成,第三线圈(L3)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第三线圈(L3)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四谐振器(L4、C4)由第四线圈(L4)和第四电容(C4)并联而成,第四线圈(L4)的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四线圈(L4)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一线圈(L1)、第二线圈(L2)、第三线圈(L3)、第四线圈(L4)均为两层矩形螺旋线圈结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均为双层金属板结构;
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一输入端口(P1)与第一输入电感(Lin1)的左端连接,第一输入电感(Lin1)的右端与第一线圈(L1)和第一电容(C1)相连接,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一输出端口(P2)与第一输出电感(Lout1)的右端连接,第一输出电感(Lout1)的左端与第四线圈(L4)和第四电容(C4)相连接,第一Z形级间耦合带状线(Z1)位于第一谐振器(L1、C1)、第二谐振器(L2、C2)、第三谐振器(L3、C3)、第四谐振器(L4、C4)之上;第二微波滤波器(F2)与第一微波滤波器(F1)结构相同,包括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二输入端口(P3)、第二输入电感(Lin2)、第五谐振器(L5、C5)、第六谐振器(L6、C6)、第七谐振器(L7、C7)、第八谐振器(L8、C8)、第二输出电感(Lout2)、第二Z形级间耦合带状线(Z2)、表面贴装的50欧姆阻抗第二输出端口(P4)和接地端;其中,第五谐振器(L5、C5)由第五线圈(L5)和第五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永胜,陈烨,张超,潘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