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茂丰专利>正文

药物克风湿足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20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克风湿足垫,由外袋、药芯组成,其特征在于药芯用线横竖交织扎成垫型,外袋用医用丙烯酸酯透气胶布制作,其周边粘合,使用时,将足垫对准涌泉穴即可,该药物足垫使用方便,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物足垫,适用于治疗风湿寒引起的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膝骨内侧痛、踝关节痛、脚跟痛、下肢痛、下肢麻痹、腓肠肌痉挛、下肢麻木用的药物克风湿足垫。对于由风湿寒引起的上述疾病,大多数采用西医治疗,服用镇痛药、消炎药,也有采用理疗方法治疗,但是这些方法有的治疗不方便有的疗效不持久,容易反复,有些药物还有付作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而提供一种用药物通过足心穴位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药物克风湿足垫。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药物克风湿药物足垫是根据祖国经络学说原理而设计的,足少阴之脉,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起足心,涌泉穴为肾经之井穴,位于足底前1/3与后2/3交点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素问》中记载“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此穴属足下,为全身孔穴之最下,最强身之要穴,现代医学认为足心是人体第二心脏;足下阴之脉,承至阴之静,由阳经至于阴经,而作涌泉之动,犹物之极,则必反,本经承足太阳之阳,合于本经之阴,循下而上,则在涌泉穴处用药,可以持续刺激经穴,激发肾经经气,渗透皮下细胞,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本足垫采用了14种中药,诸药味归入肾经,能搜风蠲痹,使邪外出,达到祛风、镇痛之功效。药物足垫由外袋、药芯组成,药芯内装有艾叶、砒霜、独活、细辛、青盐、川乌、草乌、防风、肉桂、苍术、骨碎补、白芷、川芎、炙马前子、混合加工成粉末状,用线将内袋横竖交织缝扎成垫型,外袋用医用丙烯酸酯透气胶布制作,其周边粘合。各种中药用量(按重量计)为艾叶15%、砒霜13%、独活9%、细辛9%、青盐2%、川乌9%、草乌9%、防风5%、肉桂3%、苍术9%、骨碎补5%、白芷5%、川芎5%、炙马前子2%,其中艾叶捣成艾绒。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好、无毒无付作用的优点和效果。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进一步说明用7×10cm白纱布作一内袋,取中药艾叶15g捣成艾绒,砒霜13g、独活9g、细辛9g、青盐2g、川乌9g、草乌9g、防风5g、肉桂3g、苍术9g、骨碎补5g、白芷5g、川芎5g、炙马前子2g,共计100g,加工成细粉末,取30g中药(3)装入布袋(2)中封口,用尼龙线缝扎成垫型的药芯,然用用医用聚丙烯酸酯透气胶作外袋(1),周边粘合即可,使用时,将足垫对准涌泉穴,最好睡觉时使用,可将足垫放在涌泉穴后用袜子套住每五天换一次,6次为一疗程,一般病症1-2个疗程可愈。本足垫也可用在痛处敷用,无任何付作用,也可达到治疗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药物克风湿足垫,由外袋、药芯组成,其特征在于药芯用线横竖交织扎成垫型,外袋用医用丙烯酸酯透气胶布制作,其周边粘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足垫,其特征在于药芯中药用量(按重量计)为艾叶15%、砒霜13%、独活9%、细辛9%、青盐2%、川乌9%、草乌9%、防风5%、肉桂3%、苍术9%、骨碎补5%、白芷5%、川芎5%、炙马前子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克风湿足垫,由外袋、药芯组成,其特征在于药芯用线横竖交织扎成垫型,外袋用医用丙烯酸酯透气胶布制作,其周边粘合,使用时,将足垫对准涌泉穴即可,该药物足垫使用方便,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文档编号A61M37/00GK2214823SQ93241279公开日1995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孔茂丰 申请人:孔茂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物克风湿足垫,由外袋、药芯组成,其特征在于药芯用线横竖交织扎成垫型,外袋用医用丙烯酸酯透气胶布制作,其周边粘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茂丰
申请(专利权)人:孔茂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