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517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13:28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该移位寄存器单元中包括结构类似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和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而且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和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相互控制,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第一顺序扫描和第二顺序扫描。此外,在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中,对于第一节点和第一输出端的下拉均为双下拉,在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中,对于第四节点和第二输出端的下拉均为双下拉,因此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扫描信号的波形更加稳定。进而通过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应用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应用该栅极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技术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具有形体更轻薄、成本和能耗更低、反应速度更快、色纯度和亮度更优以及对比度更高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上述显示装置中,主要通过像素矩阵实现显示。通常而言,各行像素均耦接至对应的扫描栅线。在显示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栅极驱动电路将输入的时钟信号等信号经过移位寄存器单元等模块转换成控制像素开启/关断的栅极扫描信号,再将栅极扫描信号顺次施加到显示装置的各行像素的扫描栅线,对各行像素进行选通。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以及栅极驱动电路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应用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应用该栅极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清晰,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一输入信号将一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提供第一节点,以及响应一第一复位信号将一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一时钟信号提供至第一输出端;第一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二节点的信号将一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一第三节点;第三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四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第四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五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一充电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一充电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二输入信号将所述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提供所述第四节点,以及响应一第二复位信号将所述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二时钟信号提供至第二输出端;第五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五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第六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以及一第六节点;第七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以及第六节点;第八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第二充电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六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二充电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所述第二充电信号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互补。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还包括:第九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三时钟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时钟信号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互补;第十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四时钟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时钟信号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互补。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复位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十五晶体管,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第十六晶体管,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十七晶体管,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下拉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下拉模块包括:第十八晶体管,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第十九晶体管,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下拉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六下拉模块包括:第二十晶体管,所述第二十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十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二十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第二十一晶体管,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节点连接。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三下拉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七下拉模块包括:第二十二晶体管,所述第二十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十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二十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第二十三晶体管,所述第二十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十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二十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节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一输入信号将一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提供第一节点,以及响应一第一复位信号将一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一时钟信号提供至第一输出端;第一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二节点的信号将一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一第三节点;第三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四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第四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五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一充电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一充电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二输入信号将所述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提供所述第四节点,以及响应一第二复位信号将所述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二时钟信号提供至第二输出端;第五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五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第六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以及一第六节点;第七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以及第六节点;第八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第二充电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六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二充电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所述第二充电信号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互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一输入信号将一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提供第一节点,以及响应一第一复位信号将一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一时钟信号提供至第一输出端;第一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二节点的信号将一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一第三节点;第三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四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第四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五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一充电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一充电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二输入信号将所述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提供所述第四节点,以及响应一第二复位信号将所述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二时钟信号提供至第二输出端;第五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五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第六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四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以及一第六节点;第七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以及第六节点;第八下拉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节点的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四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第二充电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六节点的信号将一第二充电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五节点,所述第二充电信号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互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还包括:第九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三时钟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时钟信号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互补;第十下拉模块,用于响应一第四时钟信号将所述下拉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时钟信号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互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复位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十五晶体管,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一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第十六晶体管,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二顺序扫描信号,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十七晶体管,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下拉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下拉模块包括:第十八晶体管,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第十九晶体管,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下拉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六下拉模块包括:第二十晶体管,所述第二十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十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二十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第二十一晶体管,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下拉信号,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节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慧俊朱雪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