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发酵连续生产稀甜面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74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酱菜行业(A23L).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产稀甜面酱新工艺.采用这种新工艺投资减少四分之一,生产周期比旧工艺缩短75%,出品率增加30%,产品质量好,无污染.便于管理,可以连续生产,即一端进原料,另一端出产品.但需要一定的温度,并利用了空气搅拌技术.利用的主要设备有糊化罐、陶瓷发酵管等.(*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酱菜行业(A23L)。稀甜面酱是面酱的一种,主要原料有面粉、食盐、种曲和饮用水。面酱的生产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沿袭传统工艺,手工作坊生产,用锅蒸面,自然发酵制曲,而后按一定比例将原料投入大缸内在烈日下晒制而成。生产周期长达70~80天,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占场地太多,用大缸多费用高。例如,年产500吨面酱,需大缸5000只,价值近30万元,占用场地6000米2。目前,传统工艺生产方式已满足不了社会需要,所以出现了利用太阳能玻璃暖房制甜面酱的工艺技术,即在玻璃房内修建砼池,代替大缸。砼池的墙体内为空心夹层,冬季或无太阳光时用锅炉烧热水通入池夹层内循环保温。砼池的弱点:一是水泥和砂粒被腐蚀掉,温入酱内;二是需要玻璃暖房面积大,造价高;三是搅拌困难。此外,还出现了利用钢板罐作为发酵主要容器,钢板罐内壁涂抹环氧树脂,以防锈蚀,在钢板罐夹层内通入蒸汽用来保温,并用电动减速机搅拌。上述方法都比传统工艺方法大大前进了一步,简化了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70~75%,降低生产成本三分之一。但美中不足之处,是一罐一罐或一池一池地生产,集中投料,集中出产品,生产不均衡,能耗高,设备投资大,对环境有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搞连续化均衡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社会的需要;二是建立易管理的无烟工厂。经过认真研究,终于实现了本专利技术。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工艺方法是,管道流动发酵连续化生产,即一端进原料,另一端连续不断地流出稀甜面酱。管道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並利用热空气搅拌技术向管道内供氧、提供部分热量和防止酱醪的沉淀。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方法及设备的构造和用法加以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生产稀甜面酱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示意图。现结合图2加以详细说明,根据需要量,先将食盐和食用水充分溶化过滤后加入搪瓷糊化罐〔1〕内,开动电动减速搅拌机〔2〕进行搅拌,並徐徐加入面粉,同时起用糊化罐〔1〕的远红外管(装入罐的底部夹层内),通过糊化罐〔1〕夹层内的植物油介质将面粉糊化醪加热至100℃,这期间将粗淀粉酶(数量按酶活力而异)分二次加入搪瓷糊化罐〔1〕内,使面粉糊化醪直接进行液化酶解变为稀酱醪。而后通过不锈钢阀门〔3〕,用单螺杆不锈钢浓浆泵〔4〕把酱醪输入瓷缸〔5〕内,当温度至42℃时加入粗曲酶(数量按酶活力确定)搅匀后,控制流量使酱醪匀速进入发酵管〔7〕。发酵管〔7〕用陶瓷制成,φ300~600毫米,每根连接起来,有效高度10米,共计15~20个,从酱醪流入发酵管方向依次编顺序号,由1~15或20号。串联总长150~200米,管内壁烧结耐酸瓷釉,光滑磨阻小,耐温耐腐蚀。1号与2号下部串-->通,1、2号流满时,自第2号上部流入第3号、4号,如此串联下去,直至最后一个管流满时,便溢流至成品酱贮罐〔8〕内。15或20个发酵管的温度各不相同,一般应掌握在下表范围内(靠热水流量来控制):酱醪自入发酵管〔7〕至出发酵管〔7〕共需时间15~20天。成品通过不锈钢阀门〔9〕流出。尼龙浮球阀〔6〕是专一用来防止某一段发酵管不畅通时自控停流用的。为了供给发酵管〔7〕内所需要的一定温度、氧气,防止酱醪沉淀,起用了以下两项技术:一、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和远红外管加热相结合的方法来保证发酵管〔7〕内所需要的温度。太阳能集器〔10〕采用耐腐蚀性能好、承受水压高的铝-镁-硅合金制成,每块2~3米2,共计20块(也可根据需要制造),並、串联起来。有阳光时,太阳能集热器〔10〕产生的热水经管线入热水交换器〔19〕,再由热水交换器〔19〕上部流出经管线进入每个发酵管〔7〕的加热器〔27〕内,水凉后开通阀〔12〕起动离心水泵〔13〕约4分钟,经单向阀〔14〕、阀〔15〕又流回太阳能集热器〔10〕内,晒热后再次-->循环使用。冬季或无太阳光时,则用设在热水交换器〔19〕下部夹套内的远红外管把热水交换器〔19〕内的水加热使用。此时关闭阀〔15〕开通阀〔16〕、〔12〕、起动离心水泵〔13〕、使热水经热水交换器〔19〕、单向阀〔17〕、加热器〔27〕、阀门〔12〕、离心水泵〔13〕、单向阀〔14〕、阀门〔16〕,回至热水交换器〔19〕循环加热。太阳能集热器〔10〕供给热水温度低于50℃时,也可在热交换器〔19〕中用远红外管再加热使用。热水交换器〔19〕把太阳能和远红外加热结合起来了,也有贮存热水的作用。二、用喷热空气搅拌技术供给发酵管〔7〕内所需要的氧气,并起到防止酱醪沉淀和保温作用。起动空压机〔25〕通过单向阀〔24〕向贮气罐〔23〕内送气,压力达5公斤/cm2时,空压机〔25〕便自动停止。空气经减压阀〔20〕再经电磁阀〔21〕到空气加热器〔22〕经加热消毒后,顺管线进入每个发酵管〔7〕内的下部尼龙喷头〔28〕,通过小孔喷出小气泡对酱醪进行搅拌和供氧,不使酱醪沉淀。热空气压力保持在1.1~1.3公斤/cm2之间,在发酵管液面能冒出气泡为宜。电磁阀〔21〕和空气加热器〔22〕均由钟表干簧管组装的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每隔1.5小时,喷热空气搅拌半小时,停止喷时,尼龙喷头〔28〕内的小浮球自动关闭,以免酱醪回流入气管里。为防止酱醪沉淀,并使空气分裂为小气泡,设置二层筛板〔26〕。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一、利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稀甜面酱,质量好、效率高、生产周期比旧工艺缩短75%,提高功效4倍,出品率增加30%,减少投资约-->25%,可节约能源三分之一,无污染,便易管理。二、为制酱业的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只能继续生产不能连续生产稀甜面酱的难题,对酱菜业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检索文献情况:1986年5月2日,在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机检”,63~80年、80~83年专利文献中,未发现用管道流动发酵连续生产稀甜面酱的先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稀甜面酱的新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采用管道流动发酵连续化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稀甜面酱的新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采用管道流动发酵连续化生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稀甜面酱的新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a)需要一定的温度来保证,(b)需要空气搅拌,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稀甜面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定的温度和空气搅拌,其特征是:(A)一定的温度是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和远红外管加热相结合的办法完成的,(B)空气搅拌是通过空气加热器〔22〕将空气消毒后用热空气实现的。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恒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