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捞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156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捞工具,属于井下作业工具领域。所述打捞工具包括:外管、至少两个棘爪、活塞、弹簧及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一一对应的联接板,每个棘爪的下端向内弯折成钩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管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棘爪,在外管的内部设有活塞,通过活塞相对外管轴向运动,带动联接板运动,通过联接板带动每个棘爪相对外管张开或收回,打捞小件的过程中,通过至少两个棘爪向内收回,将掉落至井底的小件带入到至少两个棘爪之间,且通过每个棘爪下端向内弯折成钩状,防止在提升过程中小件掉落,操作简单,打捞成功率高,且避免对棘爪进行破坏,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重复使用,降低材料的消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井下作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捞工具
技术介绍
在油水井作业维护过程中,常会出现工作人员不小心使螺栓、螺母、钢球或凡尔座等小件掉落至油水井井底的情况,由于小件在井底会制约油水井生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油水井的生产,故当小件掉落至井底时必须将其打捞出来。目前常通过一把抓打捞掉落至井底的小件。一把抓的上部为钢管,下部为通过气割切割的方法在钢管下部切割出的6~8个尖爪,其中,尖爪的长度约为200~300毫米。工作时,一把抓的上端与打捞管柱固定连接,通过打捞管柱将一把抓下至井底,当一把抓快到达井底时,一边下放一边转动打捞管柱,使一把抓缓慢下行,当小件进入到一把抓的尖爪之间后,通过打捞管柱向一把抓的上端面施加压力,在打捞管柱和井底的共同作用下,一把抓的尖爪向内弯折为钩状,避免小件掉落,从而可将小件打捞出来。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材料塑性的限制,一把抓的尖爪被折弯一次后就不能再次使用,当需要再次打捞小件时又必须重新制作一把抓,材料消耗量较大;且在通过打捞管柱向尖爪端面施加压力的过程中,由于井底的情况复杂,不能严格保证一把抓的各个尖爪的受力大小和受力方向都符合要求,常常会出现部分尖爪不发生弯折或者向其他方向弯折的情况,导致打捞小件困难,打捞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使用一把抓打捞小件存在的材料消耗量较大,打捞小件困难及打捞成功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工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打捞工具,所述打捞工具包括:外管、至少两个棘爪、活塞、弹簧及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一一对应的联接板;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接头螺纹;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中的每个棘爪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每个棘爪均可绕其与所述外管的连接点相对所述外管张开或收回,且所述每个棘爪的下端向内弯折成钩状;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且所述活塞的下端由所述外管中伸出,所述活塞可相对所述外管的轴向运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外管与所述活塞之间,通过所述弹簧带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或限制所述活塞向下运动;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一一对应的联接板中的每块联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下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每个棘爪的中部活动连接;通过所述活塞相对所述外管轴向运动,带动所述联接板运动,通过所述联接板带动所述每个棘爪相对所述外管张开或收回。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包括上外管和下外管,所述上外管与所述下外管固定连接;所述上外管内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下外管内部设有第二台阶,所述活塞的上端设有外凸台,所述外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活塞外部,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外凸台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内部设有第三台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第三台阶下方,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三台阶的下平面与所述活塞的上端面之间,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台阶的下平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沿轴向设有活塞中心通孔。具体地,所述打捞工具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外管内壁形成的环形间隙内。具体地,所述至少两个棘爪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棘爪相对所述活塞的轴向均匀分布。具体地,所述外管的下端外壁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两个直槽,所述至少两个直槽的数量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每个棘爪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与之对应的直槽内。具体地,所述每块联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每个棘爪的中部及所述活塞的下端活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外管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棘爪,在外管的内部设有活塞,通过活塞相对外管轴向运动,带动联接板运动,通过联接板带动每个棘爪相对外管张开或收回,打捞小件的过程中,通过至少两个棘爪向内收回,将掉落至井底的小件带入到至少两个棘爪之间,且通过每个棘爪下端向内弯折成钩状,防止在提升过程中小件掉落,操作简单,打捞成功率高,且避免对棘爪进行破坏,使得本技术可重复使用,降低材料的消耗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示意图。其中:1外管,11上外管,12下外管,13接头螺纹,14第一台阶,15第二台阶,16第三台阶,17直槽,2棘爪,3活塞,31活塞中心通孔,32外凸台,4弹簧,5联接板,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密封圈,9环形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工具,如图2所示,该打捞工具包括:外管1、至少两个棘爪2、活塞3、弹簧4及与至少两个棘爪2一一对应的联接板5;外管1的上端设有接头螺纹13;至少两个棘爪2中的每个棘爪2的上端分别与外管1的下端活动连接,每个棘爪2均可绕其与外管1的连接点相对外管1张开或收回,且每个棘爪2的下端向内弯折成钩状;活塞3设置在外管1内部,且活塞3的下端由外管1中伸出,活塞3可相对外管1的轴向运动;弹簧4设置在外管1与活塞3之间,通过弹簧4带动活塞3向上运动或限制活塞3向下运动;与至少两个棘爪2一一对应的联接板5中的每块联接板5的一端与活塞3的下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每个棘爪2的中部活动连接;通过活塞3相对外管1轴向运动,带动联接板5运动,通过联接板5带动每个棘爪2相对外管1张开或收回。使用本技术打捞掉落至井底的小件时,外管1通过其上端的接头螺纹13与打捞管柱固定连接,通过打捞管柱将本技术下至井底。初始状态下,活塞3在弹簧4的作用下保持在上位,并通过与每个棘爪2对应的联接板5使每个棘爪2处于收回状态,保证在下井过程中棘爪2可承受更高的负荷而不至于发生变形。当棘爪2触及井底时,上提打捞管柱,地面接泵车,通过打捞管柱向外管1内部注入液体,液体的压力作用在活塞3上端面,推动活塞3克服弹簧4的弹力下行,活塞3带动联接板5绕其中心顺时针转动,从而推动棘爪2向外张开,此时,缓慢下放打捞管柱,当棘爪2再次触及井底时,地面进行泄压,活塞3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上行,从而通过联接板5带动棘爪2向内收回,在棘爪2收回的过程中将小件带入到棘爪2之间,活塞3在弹簧4的作用下回到上位,此时,每个棘爪2均处于收回状态,小件被包裹在所有棘爪2中间,上提打捞管柱,即可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工具包括:外管、至少两个棘爪、活塞、弹簧及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一一对应的联接板;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接头螺纹;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中的每个棘爪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每个棘爪均可绕其与所述外管的连接点相对所述外管张开或收回,且所述每个棘爪的下端向内弯折成钩状;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且所述活塞的下端由所述外管中伸出,所述活塞可相对所述外管的轴向运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外管与所述活塞之间,通过所述弹簧带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或限制所述活塞向下运动;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一一对应的联接板中的每块联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下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每个棘爪的中部活动连接;通过所述活塞相对所述外管轴向运动,带动所述联接板运动,通过所述联接板带动所述每个棘爪相对所述外管张开或收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工具包括:外管、至少两个棘爪、活塞、弹簧及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一一对应的联接板;
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接头螺纹;
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中的每个棘爪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每个棘爪均可绕其与所述外管的连接点相对所述外管张开或收回,且所述每个棘爪的下端向内弯折成钩状;
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且所述活塞的下端由所述外管中伸出,所述活塞可相对所述外管的轴向运动;
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外管与所述活塞之间,通过所述弹簧带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或限制所述活塞向下运动;
与所述至少两个棘爪一一对应的联接板中的每块联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下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每个棘爪的中部活动连接;
通过所述活塞相对所述外管轴向运动,带动所述联接板运动,通过所述联接板带动所述每个棘爪相对所述外管张开或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上外管和下外管,所述上外管与所述下外管固定连接;
所述上外管内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下外管内部设有第二台阶,所述活塞的上端设有外凸台,所述外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活塞外部,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庭邢丽洁胡旭辉刘涛张梁王佰仲李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