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撕裂鱼顶打捞工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筒体一、筒体二、打捞筒、引鞋,所述上接头内设有轴肩,通过该轴肩定位连接有上中心管,所述上中心管下端位于筒体一内下部,上中心管下端连接有球座接头,所述上接头上端口设有第一外密封槽,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与上中心管上端配合密封,所述球座接头上端口设有第二外密封槽,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与上中心管下端配合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撕裂鱼顶打捞工具通过内、外卡瓦同时作用能可靠的夹紧落鱼实现打捞作业;当工具遇卡时,芯轴可通过投球、油管内打压迫使芯轴下移,使内外卡瓦错位,达到可退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修井作业
,具体涉及一种撕裂鱼顶打捞工具,专用于油、水气井钻、修井作业时,打捞落鱼中鱼顶开裂变形的管柱。
技术介绍
在油田钻、修井作业时,传统的卡瓦打捞筒与倒扣捞矛,如图1、2所示,只能打捞落鱼中鱼顶完好无开裂变形的管柱,当鱼顶有开裂变形时,传统的打捞工具不能实现夹紧提升落鱼打捞作业。但在实际作业中落鱼鱼顶很多由于坠落碰撞处于开裂变形状态,常规的打捞工具无法满足打捞功能。为了防止在打捞过程中所提升管柱再次坠落,碰伤其它井下工具,在打捞作业时必须采用撕裂鱼顶打捞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打捞工具在打捞鱼顶有开裂变形时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撕裂鱼顶打捞工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筒体一、筒体二、打捞筒、引鞋,所述上接头内设有轴肩,通过该轴肩定位连接有上中心管,所述上中心管下端位于筒体一内下部,上中心管下端连接有球座接头,所述上接头上端口设有第一外密封槽,通过第一 O型密封圈与上中心管上端配合密封,所述球座接头上端口设有第二外密封槽,通过第二 O型密封圈与上中心管下端配合密封;所述球座接头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下中心管,下中心管与上中心管相通,所述下中心管上端位于筒体一内,下端位于打捞筒内,所述下中心管下端与设于打捞筒内的芯轴连接,所述芯轴下端为上大下小的外锥体一,外锥体一上为上小下大的外锥体二,所述芯轴外套有与外锥体二的锥面相配合的内卡瓦,该内卡瓦上方设有套在芯轴上的内弹簧,所述芯轴7轴向中心设有与下中心管相通的水眼;所述打捞筒由从上至下焊接的打捞筒筒体一和打捞筒筒体二组成,打捞筒筒体二上端为上大下小的内锥体,所述打捞筒内设有外卡瓦,所述外卡瓦下端为外锥体,该内锥体与捞筒筒体二上端的内锥体相配合,所述筒体二内设有轴肩,该轴肩与外卡瓦之间设有外弹簧座,外弹簧座上设有外弹簧,所述内卡瓦和外卡瓦沿打捞筒径向同位。所述上接头下端端口处有数个剪钉孔,通过剪钉固定上中心管。所述外锥体一的上端外径比被打捞的落鱼内孔小3?4mm。所述外卡瓦是剖分式,上部有联动台阶。所述球座接头上端口为外螺纹内锥面,与上中心管螺纹连接,所述内锥面为上大下小。所述引鞋上端为内螺纹,与打捞筒连接,下端端口为螺旋形切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撕裂鱼顶打捞工具通过内、夕卜卡瓦同时作用能可靠的夹紧落鱼实现打捞作业;当工具遇卡时,芯轴可通过投球、油管内打压迫使芯轴下移,使内外卡瓦错位,达到可退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卡瓦打捞筒安装示意图;图2是传统倒扣捞矛安装示意图;图3是撕裂鱼顶打捞工具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接头结构示意图;图5是筒体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下中心管构示意图;图7是芯轴结构示意图;图8是打捞筒结构示意图;图9是外卡瓦结构示意图;[0023I图10是内卡瓦结构示意图;图11是引鞋结构示意图;图12是筒体二结构示意图;图13是球座接头结构示意图;图14是上中心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2、剪钉;3、筒体一;4、下中心管;5、外弹簧;6、内弹簧;7、芯轴;8、外弹簧座;9、打捞筒;10、外卡瓦;11、内卡瓦;12、引鞋;13、筒体二; 14、第一O型密封圈;15、球座接头;16、上中心管;17、第二O型密封圈;18、剪钉孔;19、外锥体一;20、外锥体二; 21、打捞筒筒体一;22、打捞筒筒体二; 23、键;24、筒体一接头;25、筒体一筒体;26、第一外密封槽;27、第二外密封槽;28、水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为了克服传统的卡瓦打捞筒与倒扣捞矛,如图1、2所示,不能打捞落鱼中鱼顶开裂变形的管柱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3所示的撕裂鱼顶打捞工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1、筒体一3、筒体二 13、打捞筒9、引鞋12,所述上接头I内设有轴肩,通过该轴肩定位连接有上中心管16,所述上中心管16下端位于筒体一 3内下部,上中心管16下端连接有球座接头15,所述上接头I上端口设有第一外密封槽26,通过第一 O型密封圈14与上中心管16上端配合密封,所述球座接头15上端口设有第二外密封槽27,通过第二 O型密封圈17与上中心管16下端配合密封;所述球座接头15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下中心管4,下中心管4与上中心管16相通,所述下中心管4上端位于筒体一3内,下端位于打捞筒9内,所述下中心管4下端与设于打捞筒9内的芯轴7连接,所述芯轴7下端为上大下小的外锥体一 19,外锥体一 19上为上小下大的外锥体二20,所述芯轴7外套有与外锥体二20的锥面相配合的内卡瓦11,该内卡瓦11上方设有套在芯轴7上的内弹簧6,所述芯轴7轴向中心设有与下中心管4相通的水眼28;所述打捞筒9由从上至下焊接的打捞筒筒体一21和打捞筒筒体二 22组成,打捞筒筒体二 22上端为上大下小的内锥体,所述打捞筒9内设有外卡瓦10,所述外卡瓦10下端为外锥体,该内锥体与捞筒筒体二 13上端的内锥体相配合,所述筒体二 13内设有轴肩,该轴肩与外卡瓦10之间设有外弹簧座8,外弹簧座8上设有外弹簧5,所述内卡瓦11和外卡瓦10沿打捞筒9径向同位。现场组装撕裂鱼顶打捞工具时,先把外卡瓦10装入打捞筒9内,外弹簧座8顶住外卡瓦10,外弹簧5装在外弹簧座8上,再把内卡瓦11装在芯轴7上,内弹簧6套在芯轴7上并顶住内卡瓦11,下中心管4与芯轴7连接,筒体二 13与打捞筒9连接,将上中心管16装入上接头I内,球座接头15上端与上中心管16连接,筒体一3与上接头I连接,球座接头15下端与下中心管4连接,筒体一 3与筒体二 13连接。撕裂鱼顶打捞工具组装好后上接头I可与钻杆、油管连接实施作业。当引鞋12引入落鱼后,下放钻具,首先芯轴7的外锥体一19进入落鱼腔内,对落鱼鱼顶进行整形,内卡瓦11被落鱼推动沿外锥体二20上移使内卡瓦11内径收缩到最小,内卡瓦11进入落鱼腔内,继续下放钻具,落鱼将外卡瓦10上推,压缩外弹簧5,外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撕裂鱼顶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1)、筒体一(3)、筒体二(13)、打捞筒(9)、引鞋(12),所述上接头(1)内设有轴肩,通过该轴肩定位连接有上中心管(16),所述上中心管(16)下端位于筒体一(3)内下部,上中心管(16)下端连接有球座接头(15),所述上接头(1)上端口设有第一外密封槽(26),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14)与上中心管(16)上端配合密封,所述球座接头(15)上端口设有第二外密封槽(27),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17)与上中心管(16)下端配合密封;所述球座接头15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下中心管(4),下中心管(4)与上中心管(16)相通,所述下中心管(4)上端位于筒体一(3)内,下端位于打捞筒(9)内,所述下中心管(4)下端与设于打捞筒(9)内的芯轴(7)连接,所述芯轴(7)下端为上大下小的外锥体一(19),外锥体一(19)上为上小下大的外锥体二(20),所述芯轴(7)外套有与外锥体二(20)的锥面相配合的内卡瓦(11),该内卡瓦(11)上方设有套在芯轴(7)上的内弹簧(6),所述芯轴(7)轴向中心设有与下中心管(4)相通的水眼(28);所述打捞筒(9)由从上至下焊接的打捞筒筒体一(21)和打捞筒筒体二(22)组成,打捞筒筒体二(22)上端为上大下小的内锥体,所述打捞筒(9)内设有外卡瓦(10),所述外卡瓦(10)下端为外锥体,该内锥体与捞筒筒体二(13)上端的内锥体相配合,所述筒体二(13)内设有轴肩,该轴肩与外卡瓦(10)之间设有外弹簧座(8),外弹簧座(8)上设有外弹簧(5),所述内卡瓦(11)和外卡瓦(10)沿打捞筒(9)径向同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福,李亮,陶玉平,张理峰,涂建,杨义兴,林志波,张军,隋明祥,豆涛涛,雷阳,雷宽成,刘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