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章专利>正文

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1099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1:50
一种定子引线装置,在一杆安装一环,环上方是一套于杆的盖体,环下方是一套于杆的直筒,借由二顶着环的弹簧推开直筒与盖体且形成二距离。该直筒联结多个臂,这些臂枢接直筒而可在勾线、放线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每个臂处于放线位置为常态,在定子引线装置进行二段式行程后,缩减环到直筒与盖体的距离,使各臂移到勾线位置,平稳执行绕线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马达定子的自动绕线设备,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内绕式或外绕式马达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式无刷马达有一定子,定子有多个绕线组,这些绕线组在定子外围,即称为外绕式定子。相反的,该绕线组在定子里面,则统称为内绕式定子。在外绕式定子中,该绕线组大都采用人工方式将多条铜线缠绕在定子外围,不仅铜线的排列杂乱无章,而且铜线的张力大小无法一致,除了铜线容易断裂造成短路以外,也会烧毁马达,相对缩减使用期限。为了解决这项弊端,台湾第M407545号专利案披露一种无刷马达绕线装置,是在一机台安装二侧板、上模、下模、扁平电缆头与辅助T轴。其中,该扁平电缆头位于上、下二模之间,其联结一飞叉,并配合侧板与辅助T轴建立铜线缠绕定子外围的途径。因为自动化的设计,所以铜线缠绕排列整齐,张力大小几乎相同,不容易断裂,当然减少短路的发生率,而且质量比传统的人工绕线方式更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定子引线装置,可适用内绕式或外绕式马达自动绕线机,其主要目的在于:这款定子引线装置采用二段式构造,有别于公知上模的操作模式,在执行绕线作业时更加平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包括下列组件:一杆,其一端突出一被动部,该杆二端之间有一长孔、多个臂槽与多根销,这些臂槽依等分形成于杆上,每根销固定在相应的臂槽中;一直筒,包括:一内孔,其沿轴向贯穿直筒中央,允许该杆通过直筒的内孔而可往复运动;二凸部,每一凸部突出直筒端面而可相对被动部移动;一限制件,其与该直筒的壁维持紧固关系,该限制件通过杆的长孔,限制直筒相对杆位移的范围;多个臂孔,每个臂孔形成于该直筒的壁且位于杆相应的臂槽外;多根轴,每根轴固定在相应的臂孔中;一环,其套在该杆且固定不动,该环有二簧槽,这些簧槽位于环的不同端;一盖体,其有一中心孔,该盖体套在杆外而可位移,其与直筒之间隔着环;二弹簧,二弹簧之一顶着环,提供盖体位移所需的作用力,另一个弹簧顶着环,提供直筒反向位移所需的作用力;多个臂,每个臂有一钩部与一叉部,该叉部与钩部形成于臂的不同端,在臂置入直筒的臂孔时,该臂与轴维持枢接关系,该钩部在直筒外面,该叉部进入杆的臂槽,令销立在叉部中央,决定钩部在一勾线位置与一放线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该杆还有一结合件,当杆上端处联结一机械臂而可滑动,该结合件紧固于杆超出机械臂的部位,阻止该杆脱离机械臂,该盖体与环被弹簧弹开一距离,该环与直筒被弹簧弹开另一距离,以致臂的钩部维持在放线位置为常态。在使用期间,以杆连带直筒与盖体缩减二距离,使本技术的定子引线装置产生二段式行程,有别于公知上模的操作模式,在执行绕线作业时更加平稳。本技术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还包括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套在直筒且相对于该直筒固定不动,其随着直筒相对杆往复运动。其中,该直筒有一键槽。该固定环端面形成一定位槽,该定位槽对齐直筒的键槽共同容纳一锁固于直筒的键,该键阻止固定环绕着直筒转动。另外,该固定环有一狭缝,界定该狭缝至固定环形成定位槽的端面为一大致呈C形的夹持部,该夹持部夹紧直筒而使固定环固定不动。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定子引线装置采用二段式构造,其在使用前拥有二段距离:第一段距离是指弹簧弹开盖体与环,第二段距离是弹簧弹开环与直筒。以该直筒的凸部超过杆的被动部,驱使各臂的钩部维持在放线位置为常态。在第一段行程中,凸部受力(通常是指上升的马达定子)驱使直筒相对杆位移,该直筒与环的间距趋近于零,压缩直筒与环间的弹簧,除了凸部并排被动部以外,各臂的钩部维持在勾线位置,完成第一段行程。在第二段行程中,该被动部与凸部连带杆与直筒持续上升,直到环抵住盖体为止,压缩环与盖体间的弹簧。此刻,该机械臂至马达定子的距离近,加上固定环的配重关系,使杆支持马达定子更加平稳地执行绕线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杆的平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杆的某一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杆的另一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杆的第三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直筒的平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直筒的某一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直筒的另一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直筒的第三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直筒的第四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盖体的平面图。图12是本技术的臂的平面图。图13是本技术的环的平面图。图14是本技术的固定环的平面图。图15是本技术的固定环的俯视图。图16是本技术的定子引线装置使用后的平面图。附图标记:定子引线装置10、机械臂12、支撑件14、结合件16、杆20、销21、被动部22、长孔24、臂槽26、销孔28、直筒30、内孔31、凸部32、轴孔33、键槽34、轴35、限制孔36、限制件37、臂孔38、环40、簧槽42、螺孔44、盖体50、中心孔52、弹簧54、臂60、钩部62、叉部64、枢孔66、固定环70、键71、定位槽72、狭缝74、夹持部76和结合孔7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各附图具体说明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的构成与功效,让阅览者对本实用新型有直观的了解。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机械臂12安装在一内或外绕式马达自动绕线机(图面未绘),该机械臂12被一自动控制系统(图面未绘)操作而可在自动绕线机移动或旋转。该机械臂12有二支撑件14,这些支撑件14联结(即连结)一可相对机械臂12位移的定子引线装置10。所述的定子引线装置10由一杆20、一直筒30、一环40、一盖体50、二弹簧54、三臂60与一固定环70组成。特配合必要的附图,对各个组件及联结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2至图5所示,该杆20的横截面是圆的(即圆杆),其底端突出一横截面大致呈矩形设计的被动部22(即其立体形状大致呈立方体)。该杆20自底端往顶端方向依序形成一长孔24与三臂槽26,这些臂槽26依等分形成于杆20上,并在杆20围绕臂槽26的壁面形成一销孔28。如图1所示,所述的杆20联结三根销21与一结合件16。每根销21穿过杆20的销孔,从而固定在相应的臂槽26中。当杆20顶端通过二支撑件14而可滑动地联结于机械臂12,...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包括:一杆,其一端突出一被动部,该杆二端之间有一长孔、多个臂槽与多根销,这些臂槽依等分形成于杆上,每根销固定在相应的臂槽中;一直筒,包括:一内孔,其沿轴向贯穿直筒中央,使该杆通过直筒的内孔而能往复运动;二凸部,每一凸部突出直筒端面而能相对被动部移动;一限制件,其与该直筒的壁维持紧固关系,该限制件通过杆的长孔,限制直筒相对杆位移的范围;多个臂孔,每个臂孔形成于该直筒的壁且位于杆相应的臂槽外;多根轴,每根轴固定在相应的臂孔中;一环,其套在该杆且固定不动,该环有二簧槽,这些簧槽位于环的不同端;一盖体,其有一中心孔,该盖体套在杆外而能进行位移,其与直筒之间隔着环;二弹簧,二弹簧之一顶着环,提供盖体位移所需的作用力,另一个弹簧顶着环,提供直筒反向位移所需的作用力;多个臂,每个臂有一钩部与一叉部,该叉部与钩部形成于臂的不同端,在臂置入直筒的臂孔时,该臂与轴维持枢接关系,该钩部在直筒外面,该叉部进入杆的臂槽,使销立在叉部中央,并使钩部在一勾线位置与一放线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包括:
一杆,其一端突出一被动部,该杆二端之间有一长孔、多个臂槽与多根销,这些臂槽依
等分形成于杆上,每根销固定在相应的臂槽中;
一直筒,包括:一内孔,其沿轴向贯穿直筒中央,使该杆通过直筒的内孔而能往复运动;
二凸部,每一凸部突出直筒端面而能相对被动部移动;一限制件,其与该直筒的壁维持紧固
关系,该限制件通过杆的长孔,限制直筒相对杆位移的范围;多个臂孔,每个臂孔形成于该
直筒的壁且位于杆相应的臂槽外;多根轴,每根轴固定在相应的臂孔中;
一环,其套在该杆且固定不动,该环有二簧槽,这些簧槽位于环的不同端;
一盖体,其有一中心孔,该盖体套在杆外而能进行位移,其与直筒之间隔着环;
二弹簧,二弹簧之一顶着环,提供盖体位移所需的作用力,另一个弹簧顶着环,提供直
筒反向位移所需的作用力;
多个臂,每个臂有一钩部与一叉部,该叉部与钩部形成于臂的不同端,在臂置入直筒的
臂孔时,该臂与轴维持枢接关系,该钩部在直筒外面,该叉部进入杆的臂槽,使销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章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