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3305350 阅读:6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与应用,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抑菌性的壳聚糖衍生物为基础高分子,利用亚胺键和苯硼酸酯两种动态键制备pH/葡萄糖双敏感可注射水凝胶,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二硫键等动态键引入到凝胶基质中,构筑双重葡萄糖响应体系。利用苯硼酸和葡萄糖氧化酶两种葡萄糖响应因素同时感应外界环境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分别引起体系中亚胺键和苯硼酸酯的可逆反应,使水凝胶的双交联网络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并释放出药物,通过双感应元(葡萄糖氧化酶和苯硼酸基)和双接受元(亚胺和苯硼酸酯)实现其对葡萄糖浓度变化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将该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技术介绍

糖尿病已经成为社会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将从2000年的1.71亿上升至3.66亿,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胰岛素注射。多次注射胰岛素的确可以维持基础的胰岛素水平,但这种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包括注射时的痛楚,注射后短时间内的低血糖效应,饮食的节制以及无止尽的医院之行等。应糖尿病治疗的需要,胰岛素自我调节给药体系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中生物降解高分子体系,尤其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血糖浓度是临床上检测和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因此葡萄糖响应性体系在发展胰岛素自我调节给药系统方面十分有用,为构筑人造胰腺提供了可能,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胰岛素释放需要根据血液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改变,在正确的时间释放出正确的剂量,对凝胶载体的响应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够响应环境葡萄糖浓度的微小变化从而快速的引起较大物理化学性质、降解、溶液-凝胶转变或形状变化并释放出药物。葡萄糖响应体系主要有三大类,包括葡萄糖氧化酶(GOx)、凝集素和苯硼酸基体系[Macromol.Biosci,2009;9(9):864-868;Biomacromolecules,2009;10(6):1337-1345;Biomacromolecules,2009;10(5):1212-1216.]。葡萄糖氧化酶和凝集素为蛋白类化合物,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外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失活,而苯硼酸及其衍生物在于对其分子结构的设计,使之具有较低的葡萄糖响应pKa值。目前关于葡萄糖响应性体系的构筑主要采用三大响应因素中的一个,而将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结合到一起,构筑葡萄糖响应性体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且研究主要集中在载药体系的制备及其响应方式上,即如何保持蛋白等物质的活性和对苯硼酸衍生物分子结构的设计上,而对于如何提高体系响应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的研究却很少。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苯甲酰亚胺键构筑了pH/温度双敏感的可注射壳聚糖基质水凝胶,该水凝胶可用于抗肿瘤药物和胰岛素的长效可控释放,取得了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并能使STZ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浓度在一周内维持较低水平;苯硼酸改性壳聚糖具有双亲性,能与多羟基化合物交联形成水凝胶,在生理pH下能够响应环境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并释放出药物,且通过改变高分子的接枝率能够调节其葡萄糖响应性。初步研究表明,将亚胺键和苯硼酸酯二者结合起来不影响其各自的葡萄糖响应性,这为设计高灵敏、快响应的凝胶体系提供了基础和新思路,即利用亚胺键和苯硼酸酯两种动态键制备pH/葡萄糖双敏感可注射水凝胶,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二硫键等动态键引入到凝胶基质中,构筑双重葡萄糖响应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结合前期工作的基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目的之二是提供该水凝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简称CS)与3-羧基苯硼酸(简称PBA)反应,生成苯硼酸改性壳聚糖(简称CSPBA);
(2)将步骤(1)中制备的苯硼酸改性壳聚糖(简称CSPBA)与葡萄糖氧化酶(简称GOx)通过二硫键相连,生成CSPBA-GOx;
(3)将多聚糖通过氧化反应引入醛基官能团,生成氧化多聚糖;
(4)将CSPBA-GOx与高分子交联剂反应,通过苯硼酸酯和亚胺键交联形成水凝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苯硼酸改性壳聚糖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H或CH2OH;R’为-NHC=O或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卤素、羟基、羟甲基、酯基中的一种;n=9~200;
所述步骤(2)中,CSPBA-GOx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H或CH2OH;R’为-NHC=O或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卤素、羟基、羟甲基、酯基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高分子交联剂为I/II组合、I/III组合、IIII、V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I、II、III、IIII、V具有以下结构式,
I:
II:
III:
IIII:
V:
其中,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酯基或酰胺基或醚基,R’为H或CH2OH;n=9~150,m=9~150,x=10~500,y=10~60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形成水凝胶的温度为4℃~40℃,形成水凝胶的时间为1s~1h,形成水凝胶时溶液的pH值为3~10;pH值可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巴比妥纳-盐酸、Tris-HCl缓冲液、硼酸-硼砂缓冲液、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硼砂-氢氧化纳缓冲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盐酸、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该水凝胶采用了苯硼酸和葡萄糖氧化酶两种葡萄糖响应因素来构筑水凝胶,同时感应外界环境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分别引起体系中亚胺键和苯硼酸酯的可逆反应,使水凝胶的双交联网络结构发生改变并释放出药物,通过双感应元(葡萄糖氧化酶和苯硼酸基)和双接受元(亚胺和苯硼酸酯)实现其对葡萄糖浓度变化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
本专利技术利用亚胺键和苯硼酸酯两种动态键制备pH/葡萄糖双敏感可注射水凝胶,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二硫键等动态键引入到凝胶基质中,构筑双重葡萄糖响应体系,利用苯硼酸和葡萄糖氧化酶两种葡萄糖响应因素同时感应外界环境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分别引起体系中亚胺键和苯硼酸酯的可逆反应,使水凝胶的双交联网络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并释放出药物,通过双感应元(葡萄糖氧化酶和苯硼酸基)和双接受元(亚胺和苯硼酸酯)实现其对葡萄糖浓度变化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将药物溶液和/或细胞分散液加入到CSPBA-GOx溶液中,将制备的水凝胶作为药物或细胞载体。
进一步的,将所述的水凝胶可以作为糖尿病药物载体,可用于负载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等,以形成载药水凝胶,并依靠双感应元(葡萄糖氧化酶和苯硼酸基)和双接受元(亚胺和苯硼酸酯)实现其对葡萄糖浓度变化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如胰岛素)的自我调节药物释放载体。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凝胶也可以作为细胞载体,可同时负载药物和细胞,形成水凝胶/细胞/药物复合体,从组织修复和药物治疗两个层面对糖尿病足病患者进行医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抑菌性的壳聚糖衍生物为基础高分子,利用亚胺键和苯硼酸酯两种动态键制备pH/葡萄糖双敏感可注射水凝胶,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壳聚糖与3‑羧基苯硼酸反应,生成苯硼酸改性壳聚糖;(2)将步骤(1)中制备的苯硼酸改性壳聚糖与葡萄糖氧化酶通过二硫键相连,生成CSPBA‑GOx;(3)将多聚糖通过氧化反应引入醛基官能团,生成氧化多聚糖;(4)将CSPBA‑GOx与高分子交联剂反应,通过苯硼酸酯和亚胺键交联形成水凝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与3-羧基苯硼酸反应,生成苯硼酸改性壳聚糖;
(2)将步骤(1)中制备的苯硼酸改性壳聚糖与葡萄糖氧化酶通过二硫键
相连,生成CSPBA-GOx;
(3)将多聚糖通过氧化反应引入醛基官能团,生成氧化多聚糖;
(4)将CSPBA-GOx与高分子交联剂反应,通过苯硼酸酯和亚胺键交联形
成水凝胶。
2.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
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苯硼酸改性壳聚糖具有以
下结构:
其中,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H或CH2OH;R’为-NHC=O或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卤素、羟基、羟甲基、酯基中的一种;
n=9~200;
所述步骤(2)中,CSPBA-GOx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H或CH2OH;R’为-NHC=O或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卤素、羟基、羟甲基、酯基中的一种。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胰岛素精控释放的双响应双交联可
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高分子交联剂为I/II组合、
I/III组合、IIII、V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I、II、III、IIII、V具有以下结构式,
其中,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酯基或酰胺基或醚基,R’为H或CH2OH;
n=9~150,m=9~150,x=10~500,y=10~6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赵玲玲张雅娟王爽冯梦婷郑英仙梁洪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