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塔埃码专利>正文

呼吸辅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1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辅助设备,它包括一条吸入支管(2),其上游端永久连接于第一加压气流源(1),其下游端连接于使用者的呼吸道;至少一个第一呼出阀门(9)和一个第二呼出阀门(3),它们设置在所述支管(2)上,并受到控制,使其在吸入阶段中闭合;一个检测装置(10),它在吸入支管的下游端附近检测使用者的呼吸活动并向驱动装置(12)发送呼吸活动数据,所述驱动装置(12)控制第一气流源(1),以便在整个呼出阶段向吸入支管(2)提供基本恒定非零流动速率的气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辅助设备,它具有两个压力水平并可在家庭和医院环境中用于辅助呼吸。传统上,呼吸辅助是使用加压气体如空气或富氧空气向病人通气,即,在通常由病人开始的吸入阶段中在呼吸器械的“病人”回路中施压一个恒定的正压力。“病人”回路通常包括可以将病人的呼吸道连接于加压气源的管件;因而病人回路包括呼吸管、呼吸面罩及一条气管(tracheotomytube)。病人回路中的压力根据呼吸阶段(吸入阶段或呼出阶段)而变化、具体来说,在吸入阶段中,由一气流源或涡轮机输出的加压气体以一定的吸入压力分配至病人的呼吸道,而在呼出阶段中,由病人开始的呼出是被动的,是在大气压或一定的正呼出压力(PEP)下进行的;呼出的气体通过一个(或多条)布置在病人回路上的呼出阀门,或通过设在呼吸面罩上的孔或孔道排出。按照上述原理工作的呼吸辅助设备通常称为具有两个压力水平的呼吸辅助设备。已经观察到,经过呼吸面罩上制出的孔或孔道排出富含CO2的呼出气体,其主要缺陷是,呼出气体不能完全排出,这样就容易在病人回路的某些部分中,特别是在呼吸面罩中集聚起来。在随后的吸入阶段中,上述集聚的富含CO2的气体被再次吸入而使病人发生问题。因此推荐使用设有一个或多个呼出阀门的具有两个压力水平的呼吸辅助设备。也许可以提到EP-B-0,317,417,在其描述的一种呼吸辅助设备中,病人回路包括气动控制的阀门。在吸入阶段中,这种阀门的控制入口承受加压气流源的压力,使呼出阀门闭合,使病人回路以一种漏一密方式(leak-tight fashion)连接于上述加压气流源。当检测到吸入流动速率显著下降时,控制电子装置完全暂停加压气流源的工作,其结构保证其出口孔然后返回至大气压,该压力作用在呼出阀,从而使其打开。EP-A-0,425,092涉及一种呼吸辅助设备,它包括一校准的永久泄漏孔以替代呼出阀,取决于吸入阶段或呼出阶段,气流源的压力被设定于两个不同的水平。换言之,这种公知的现有技术的设备,其工作方式的基础是在呼出阶段中至少部分地,基本完全地中断气流源。但是,气流源的任何停止的主要缺陷是,当从一个呼出阶段转变为下一个吸入阶段时,病人回路压力上升时间一方面密切地取决于气流源的功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机械惯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工作及更为有效,并且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上述设备必须设有机械惯性小的强大气流源。但是,目前市售的可满足上述有关功率和机械惯性要求的气流源一般具有不适于家用更不适于医疗领域的缺陷,即,体积过大、噪音污染等。实际上,为了在呼出阶段防止富含CO2的呼出气体流过病人回路并在随后的吸入阶段中再次吸入,最好在气流源和病人之间,在病人回路中维持一气流,该气流可除去呼出气体。显然,如果在呼出阶段中完全中断气流源和病人之间的连通,那么,在病人回路中就可能没有循环气体,呼出的气体就有集聚的危险。WO-A-94/06499提供了上述问题的部分解决方案,它描述了一种呼吸辅助设备,它包括一种病人回路,该回路具有一条连接于加压吸入气流源的吸入支管,以及一条设有呼出阀门的呼出阀门,该呼出阀门在吸入过程中受控而闭合。按照这种设备的第一实施例,驱动装置一方面控制分配装置,另一方面,当传感器检测到病人正准备一呼出阶段时控制吸入气流源和病人回路的吸入支管之间连通的中断;在变换成吸入阶段时,通过控制分配装置再次建立吸入气流源和吸入支管之间的连通。换言之,在整个呼出阶段,吸入气流源保持工作以提供吸入气流。显然,由于在呼出阶段中,气流源继续分配加压气体,并且在所述气流源和连通中断处之间会集聚,因而该实施例并不令人满意。这种气体集聚将在病人回路产生上游过压,在进入随后的吸入阶段时及在再次建立所述连通之后,上述过压将传至病人肺部,由于这种过压而产生有害的“肺部呼吸冲击”。另外,由于在呼出阶段并未除去由气流源分配的气流,因而所述气流源特别是通过加热而会受到损害。最后,由于在呼出阶段中气流源和呼吸面罩之间的连通被中断,因而该实施例并未解决呼出气体集聚的问题。为了试图克服上述问题,WO-A-94/06499提出一个第二实施例,设置了一种泄漏补偿管,在呼出阶段中,该泄漏补偿管可以将气流源提供的一小部分气体送至病人回路中位于连通中断处下游的部位。虽然这个技术方案可以部分解决气流源损坏的问题,并除去呼出气体,但是仍有若干缺陷。具体来说,这种旁通管具有不可改变的恒定直径,因而不能例如按照病人是成人还是小孩来适应所有的流动速率值。因此,当由气流源提供的气流对于旁通管正常发挥其作用来说变得太大时,由于其直径与上述流动速率相比较太小,因而还会引起上述过压、肺呼吸冲击危险及气流源的损坏等问题。相反,当提供的气流速率变得小于某一阀值时,旁通管就会在呼出阶段使过量的气体流向病人,这就会抵销正常的呼出及满意地排出病人呼出的富含CO2的气体。总之,上述文献提出的技术方案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必须研制新的设备,以便克服上述问题,又没有现有技术设备的那些缺陷。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呼吸辅助设备,它具有两个压力水平,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具体来说—当从呼出阶段变成随后的吸入阶段时,尽可能地缩短病人回路压力上升的时间;—在呼出阶段中,消除病人回路中连通的中断;—它可以用于家庭和医院环境;—在呼出阶段中有效地排出呼出的气体;—当从呼出阶段变成随后的吸入阶段时避免“肺呼吸冲击”;—不必另外装配病人回路中的泄漏补偿管,同时具有简单的结构和适中的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和呼吸辅助设备,它包括—一条吸入支管,其上游端永久地连接于一个第一加压气流源,其下游端永久地连接于使用者的呼吸道,—至少一个第一呼出阀门和一个第二呼出阀门,它们设置在所述支路上,并受到控制,使其在吸入阶段中闭合,—一个检测装置,它靠近吸入支管的下游端,检测使用者的呼吸活动,向驱动装置发送呼吸活动数据,所述驱动装置控制第一气流源,以便在整个呼出阶段向吸入支管提供一个具有基本恒定的非零流动速率的气流。驱动装置控制第一气流源,以便在呼出阶段中向吸入支管提供一气流,该气流的流动速率基本等于在前一吸入阶段结束时提供的流动速率。至少第一呼出阀门设置在吸入支管的上游端附近,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呼出阀门设置在吸入支管的下游端附近。按照一个推荐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加压气流源和一个分配装置,所述第二气流源和所述分配装置是由驱动装置控制的。如果检测装置是一个压力传感器,它可以安装在面罩中或简单地借助一个压力分接装置(pressure take-off means)与其连接,那么,呼出阀门最好是具有气球的气动阀门和/或分配装置最好是一个电磁阀。在吸入阶段中,电磁阀最好建立第一气流源和气动阀门的气球之间的连通,以便在整个吸入阶段闭合所述阀门和/或在呼出阶段中,电磁阀最好建立第二气流源和气动阀门的气球之间的连通,以便控制所述阀门的开度。第二气流源的流动速率最好小于第一加压气流源的流动速率。如果需要,第二加压气流源提供的一小部分气体通过一通气孔排向大气。加压气体最好是空气或富氧空气。另外,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使用前述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气流源的控制电压在整个呼出阶段被保持为一个基本不变的非零值。在整个呼出阶段,第一气流源的控制电压最好保持为一个值,该值基本等于在前一吸入阶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呼吸辅助设备,它包括:-一条吸入支管(2),其上游端永久地连接于一个第一加压气流源(1),其下游端永久地连接于使用者的呼吸道,-至少一个第一呼出阀门(9)和一个第二呼出阀门(3),它们设置在所述支路(2)上,并受到控制,使其在吸入阶 段中闭合,-一个检测装置(10),它靠近吸入支管的下游端,检测使用者的呼吸活动,向驱动装置(12)发送呼吸活动数据,所述驱动装置(12)控制第一气流源(1),以便在整个呼出阶段向吸入支管(2)提供一个具有基本恒本定的非零流动速率的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特凡娜吕东
申请(专利权)人:塔埃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